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有逆向思維會曲折迂迴的人更容易成事?三十六計這樣說的

為什麼有逆向思維會曲折迂迴的人更容易成事?三十六計這樣說的

圍魏救趙是來自春秋戰國時期一個非常著名三十六計的其中一計是常用的兵家之計,這裡有幾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具體內容如下:

公元前354年,為魏國國君命大將龐涓率領大軍去攻打趙國,趙國都城邯鄲形勢嚴峻,趙國只好向平時關係比較好的齊國求救,齊威王見老朋友有難不得不幫,於是派兩名能力比較強的大將田忌和孫臏率領八萬大軍前去支援趙國。田忌打算直接率領大軍進攻,然而孫臏卻說:魏國兵強馬壯,實力不容小覷,沒有好的對策,恐怕難以取勝。於是兩人商量猜測由於精兵都在邯鄲,留守的一定是一些老弱殘兵,只要攻打留守之地,魏國必定退回支援,這樣我們可以兩邊夾擊,打個措手不及,於是開始按計划行事,果然不出所料,魏軍退回途中被打偷襲打敗。田忌採用孫臏的策略果然勝利,也解救了趙國。這就是三十六計中有名的圍魏救趙之計。

孫臏高明之處他是採取了逆向思維方式,表面看是捨近求遠,在實質中卻抓住了對方的弱點,從而一招致勝,在戰爭假如對方實力強大,硬碰硬肯定不是對方對手,只有採用迂迴戰術,找出對方軟肋,想辦法分散對方兵力,找准對方弱點,然後致命一擊,才能取勝。

圍魏救趙一直在軍事上運用,成功案例比比皆是,還有1860年,清軍十萬大軍包圍了都城天京(現在南京),天京成了孤城,危難之時,青年將領李秀成率領大軍攻打清軍屯糧之地杭州,清軍大驚,只好回軍自救,於是天京城內的洪秀全則趁機反攻,和李秀成兩邊夾擊,找准弱點,這樣清軍被打敗,解除了天京之圍。

現實中也可用此計做事。可見圍魏救趙,圍魏是手段,是引誘對方去自救,暴露弱點和缺陷,找準時機,致命一擊,用曲折迂迴手段達到目的。希望有想法的朋友可以一起關注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魚眼看三國之卧龍歸天五丈原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是為什麼,有什麼深層次的含義?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