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屎上最有「糞」量的傷害

屎上最有「糞」量的傷害

在美國,有一群科學家熱衷於研究……shi,並聲稱從中發現了不少秘密。

想像一下

一個科學家在大學校園裡滿處找學生要粑粑的場景,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恩布列特·海德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

「在我們的體內生活著各種微生物,你知道吧?你知道怎樣才能讓它們更好地服務於我們嗎?我正在研究這件事。」

「需要我做什麼?」

「我要你的粑粑。」

「。。。」

操作過程其實很簡單

排便,用準備好的拭子往用過的廁紙上擦拭一下即可(別太用力,只要確保它的頭部變成了棕色即可,這些量已經足夠拿回去進行分析研究了),

把剛沾染了糞便的棉花放進單獨的試管里,最後洗手。

要這些粑粑做什麼呢?

海德負責管理著「美國人腸道項目」(American Gut Project),這是由微生物學家羅伯·奈特(Rob Knight)於2004年創建的「奈特實驗室」其中的一個研究項目,主要目標在於研究正常美國人體內的微生物結構。不過海德更喜歡另外一個分支——運動員體內的微生物組與普通人是否相同?

要窺探他們身體內部的秘密,最好的辦法依舊是採集糞便樣本。至今她已經採集過150名職業或業餘運動員的樣本了。

「這裡面確實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醫療用途就不用說了,我們還要研究它們能對人類的競技表現能產生什麼樣的影、實施什麼樣的干預能影響到未來的表現——這才是更令人興奮的呢。」實驗室創立者羅伯·奈特同樣對此感興趣。

微生物組是個啥?

在你的結腸、口腔、眼睛、皮膚和生殖器內,都生活著數萬億個微小細菌。這項細菌有些是長條的,有些則是圓形的,它們是如此之小——以至於數百萬個細菌聚在一起都還沒有一粒沙子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的身體就是它們的家園。比如說你的腸道,就可以說是多達4萬種不同細菌的家。

你說什嗎?我體內有好多蟲子?

其實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寄生於我們體內的絕大多數微生物都是對人無害的。它們選擇在我們體內定居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以黏液為食、有的會降解纖維、有的分解抗性澱粉。

也正是如此,隨著調查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每個人的消化道中都生活著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和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樣的,至今都無法判斷什麼樣的腸道才是「正常」的,更別說那些精英運動員了。

但是在尋找「健康腸道」過程中,他們發現大多數觀察對象都有著共同特點——學生或上班族。當他們在電視里看到上演夢幻進球或是如超人般破紀錄的運動員後,一扇大門向他們打開了。

他們發現,強壯的橄欖球運動員與窩在沙發里吃薯片的胖子相比,其腸道內的菌種分布簡直有著天壤之別——腸道內有益菌的種類要比後者多出一倍。厚壁菌門的檢測數量高出平均值,這些細菌有助於讓這些大塊頭在運動中燃燒能量;而且他們還在運動員的腸道內驚異地發現了艾克曼菌,它們通常只存在於瘦人腸道內(此處要敲黑板!!!這就是你胖的根源之一)。

這也是喬納森·謝曼想要找尋的答案。2015年他曾花費兩周的時間考察波士頓馬拉松的完賽選手,並研究他們的糞便。他在哈佛大學校園內搭建了一個真實的「奧吉斯國王牛舍」(意指「藏污納垢之地」),儲存了大量精英運動員提供的糞便樣本,其中一大部分都來自於那些曾備戰過里約奧運會的運動員。謝曼想要從中找到一種細菌,一種能促使這些人成為業內精英的細菌。

「為了這個項目,手上常會沾染上粑粑。」

——喬納森·謝曼

2017年8月,謝曼在美國化學學會組織的一場會議上向全世界通報了這種細菌的存在,但他暫時還不願意公布它的名稱。「謝曼的細菌」,我們暫時先這樣稱呼它們吧,或許是被這些精英運動員通過多年以來的長期刻苦訓練而培育出的一種細菌。

謝曼表示這種細菌會在運動員經歷劇烈運動後,在血液中迅速聚集,似乎有意要分解容易引起疲勞的代謝產物。而這種細菌在久坐電腦前的上班族的體能倒是鮮有活躍表現。運動過量會造成乳酸在肌肉組織中的堆積,運動員的身體則會自然地將一項恢復任務「外包」給這些伴隨著人類生活了數千年之久的細菌。

這個領域會有著怎樣的未來?

去年夏天,美國傑克遜實驗室康涅狄格州分部的研究員勞倫·彼得森(Lauren Petersen)

在接受《自行車》雜誌專訪時,就毫不隱瞞地把一個過去只能私下交流的話題公佈於眾。

「我可以自信地告訴你,細菌興奮劑——如果可以說的話也叫做『大便興奮劑』,馬上就要產生了。」

什麼?有人要吃shi?有人要吃shi!!!

這麼喪心病狂的事兒當然有人反對,而且反對派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但根源倒不是因為噁心。

從2013年「糞菌移植」實驗大獲成功開始之後,科學界曾為之一振。但為了提高運動成績,而試圖發明出「大便興奮劑」的做法就有些過分了。

在試驗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在治療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過程中,在將其他人腸道內的微生物群系引入患者體內之後,就立即引發了一系列的全新問題。現代科學發現,腸道內的某些細菌會對寄主的精神狀況造成直接的影響,比如說有可能引發抑鬱症或焦慮症。

這就意味著如果一位試圖通過強化腸道細菌的方式來提高成績的自行車手,利用了一名嚴重抑鬱症患者留下的糞便,那麼在理論上來說,這名自行車手就會變成一名抑鬱症的「被感染者」。

「想和我變得一樣嗎?吃我的shi吧!」

目前為止,科學界似乎還無法給「運動員的標準腸道」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因為在一些職業衝浪選手、登山運動員和田徑運動員的腸道里,他們又發現了一些未知的新菌種。對於坊間那些稍作實驗、喝一些酸奶或生物飲料就能讓你變成邁克爾·喬丹的幻想,海德表示深感懷疑。但這些都不會影響她熱衷於收集糞便樣本的熱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utside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關於羽絨的選購,有幾個知識點你必須要知道
這可能是目前最強的羽絨服了!

TAG:Outside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