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竹雕、竹刻藝術及其的收藏

當代竹雕、竹刻藝術及其的收藏

藝術品的收藏,不便分類的品種往往都被歸到雜項一欄,它的市場份額較小,一般藏家並不重視,但是深究一下,就能發現其中隱藏了許多藝術高地、價值窪地,竹雕、竹刻就是其中鮮有人重視但十分精彩的一個品類,當代竹雕、竹刻更是尤其精彩,只是它的藝術成就和市場潛力,都潛藏在了一個十分小眾的圈子之中。

熟悉的竹子,不熟悉的竹雕、竹刻

竹雕、竹刻也是在明代中晚期工藝美術迸發的背景中成長、壯大,成為獨立的工藝美術門類的,雜項之中,竹木牙角石,竹居其首,這大概與宋元以來特別是元末以來竹子在國人心中的特殊地位有關。

明代中晚期,竹雕、竹刻迅速繁盛,名家輩出,傳人眾多,形成了徽派與嘉定、金陵等各大流派,明末之際,竹刻藝術風生水起,清代中期浙江黃岩、湖南邵陽的翻簧工藝,以及近現代常州的留青工藝,都再一次豐富了竹雕、竹刻的藝術門類。當代竹雕、竹刻在六七十年代也一度發展迅猛,浙江、安徽、江蘇、江西、湖南、四川的傳統竹工藝美術生產基地建立了不少國營竹工藝美術廠。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竹雕、竹刻一度沒落下來,五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逐漸老去,在艱難的市場行情中年輕人並不願意去學,行業迅速萎縮,但好在傳承並沒有斷絕。最近一二十年中,竹雕、竹刻又一次重新發展壯大,開始走向一個時代的新高度,在收藏市場上也開始日漸為人重視,尤其是為藝術修養較高的七零後、八零後的年輕人重視。

當代竹雕、竹刻的發展現狀

竹雕、竹刻中最早的一派當屬徽派,明代中期,徽州一地的文人就廣泛參與到雕刻之中,以竹雕、竹刻聞名的名家就有數十人,嘉定派、金陵派都深受徽派影響,甚至不少嘉定、金陵的名家也「世本新安」。徽州具有雕刻的傳統,當文人拿起刻刀,就有了徽派篆刻的輝煌,也為徽派竹雕增添了溫雅內涵和靈動氣韻。至今,徽派竹雕名家眾多,有洪建華、王家齡、張紅雲、曹志保等幾位,一般作者則數量更多。洪建華是當代徽派竹雕最有代表性的大師之一,他一方面創作、授徒,一方面在大學裡開課講學,並建立黃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館,向社會傳播徽派雕刻藝術。2006年,他的竹雕作品《竹林七賢》被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這一件作品可以說代表了當代徽派竹雕的時代特點。

? 洪建華《皖南村居圖竹刻筆筒》

?張紅雲《和諧香筒》

明清代竹雕、竹刻,名聲最為繁盛的是嘉定派,發展到當代,一線名家有王威、張偉忠、蔣玉銘等人,但遺憾的是嘉定派沒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這與當代嘉定竹雕的藝術成就是極不相稱的。海派工藝美術一向有這個特點,作者少,沒有行業規模,但名家眾多,風格個性,具有非凡的藝術創造力,這與上海一地的文化氛圍有關。

金陵派歷史上也比較繁盛,以淺、簡的用刀創造出非凡的韻致,可以說一度與嘉定派並駕齊驅,傳承到解放前依然還有近百人從事創作,五六十年代名家還出現了趙德楨等大師,2016年,南京還舉辦了趙德楨老藝人百年誕辰的紀念展。但如今金陵派比較式微,名家只有趙容、張林娣等不多的幾人。趙容是趙德楨老藝人的孫女,八十年代學藝,可以說是繼承和發展了老藝人的藝術精神。

?趙榮《松溪高隱竹刻臂擱》

蘇州歷來是工藝美術的重鎮,竹雕、竹刻自濮仲謙等先賢開創以來名家輩出,當代大師有李宗賢、楊惠義、倪小舟、張泰中等人,深受藏家青睞。其中倪小舟隱居甪直十五載,研習各類傳統雕刻技藝,對蘇作傳統進行了改進和創新,並建立了小舟竹刻藝術館。

?倪小舟《一樹梅花一放翁淺刻竹臂擱》

竹雕與竹刻,在一般人看來區別並不算大,也就是高浮雕與淺浮雕的區別,所以竹雕有時候也以竹刻稱之。但是由於竹工藝的特殊性,有時候竹刻特指留青,其中最主要的是常州留青、無錫留青。嘉興在明代晚期的藝術發展史中地位極其重要,在竹工藝美術中也不例外,「留青聖手」張希黃就是從這裡橫空出世,讓留青一度輝煌。近現代的留青,代表人物主要有居住在上海的徐素白、張韌之、支慈庵、金西崖、盛丙雲等人,當代竹刻藝術主要分布在常州、無錫、蘇州、湖州、嘉興,與這些名家的籍貫是對應的。

常州留青於今最盛,其中又以徐秉方、徐秉言及其子女的家族流派為盛,是當代竹雕、竹刻中最具盛名的一個家族流派和工藝流派。當代留青作品的最高拍賣成交紀錄,就是徐秉方《青山流瀑竹刻留青台屏》2008年創下的。常州另有白士風一派,徐家寫意,白派寫實,讓常州竹刻極大輝煌,但白士風不收徒,傳人較少,只有范瑤青等人,但都卓然成家。

?徐秉方《青山流瀑竹刻留青台屏》

? 范遙青《一帆風順》

? 范遙青《清白家風竹刻臂擱》

無錫留青則以喬家為代表,喬錦洪從其母親那裡傳承了留青工藝,並向常州白士風學習,讓留青藝術在無錫發揚起來。如今,喬錦洪的女兒喬瑜也專門從事竹雕、竹刻,成為喬家的第四代傳人。

? 喬錦洪《折枝蓮藕竹雕台屏》

? 喬錦洪《竹雕松竹》

竹子的雕刻中還有一種特殊工藝叫做翻簧,主要利用竹簧,經過取簧、貼簧、刻簧等工藝製成,歷史上有邵陽、嘉定、黃岩、江安四大派別。翻簧首創於邵陽,五六十年代還有規模性的生產,但九十年代之後一度沒落、後繼無人,2012年去世的老大師曾劍潭曾被稱為「最後的傳人」,他的徒弟張宗凡則繼承了寶慶竹刻的流派傳承,並通過一些努力將其發揚光大,培養了眾多的人才。翻簧這門工藝在黃岩也被很好的繼承,老大師羅啟松甚至利用了竹子氧化幾年後發紅的特點創新、發展了翻簧工藝。

?張宗凡《竹刻高山流水扁六方花瓶》

竹雕、竹刻的藝術特點和收藏特點

竹子在江浙、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幾乎是遍地可見、唾手可得,材質上並不具有稀缺性,因此收藏界並不以此為寶,反倒是文人比較重視。文人們參與到藝術之中,一定是技法簡單、材料易尋但又能在內涵上、境界上無限擴展的,所以文人們首先選擇了書畫,元明之際又選擇了篆刻,明清之際又選擇了竹雕、竹刻。竹子的雕刻,材料易得,工具簡單,技法明了,文人們能書善畫,都可以參與進來,自娛自樂也好,互相酬贈也好,以之謀食也好,都可以玩的其樂融融。因此,竹雕、竹刻體現的是文人的審美和文人的情趣,重內涵,重意境,而並不重視材質的珍貴和工藝的繁難。

竹雕、竹刻這個特點,就決定了竹雕、竹刻在收藏界必然是小眾的,它屬於書房的清雅,而不屬於市場的喧囂。五六十年代以來,我國工藝美術基本上是國營大廠、出口創匯的模式,在八十年代的特殊藝術市場環境里,竹雕、竹刻的傳承也因此尤其艱難。但是當藝術品行業已經發展起來,開始從滿眼繁華里出走,開始向品味和意境追尋,竹雕、竹刻就一下子進入人們的視野,創作也就逐漸恢復。與其他工藝美術門類不同,竹雕、竹刻一開始就吸引了不少文化水平較高、藝術修養深厚的人參與進來,繼承了明清竹雕、竹刻的文人創作傳統。

大約從兩千年開始,竹雕、竹刻首先在文化層次較高的藝術家、文化人中間流行起來,有意思的是,七零後、八零後更願意收藏、把玩、學習竹雕、竹刻。與此同時,明清竹雕、竹刻在收藏市場上也逐漸引起了藏家的重視,明清名家的作品行情走高,也帶動了當代竹雕、竹刻的市場行情。

小眾也可以很熱:竹雕、竹刻的收藏行情

近十年來,竹雕、竹刻在「養在深閨人未知」的狀態下,已經成長到一般藏家需要仰望的高度,甚至出現了兩件過千萬的拍品,流傳有序的或者真偽可考的明清名家作品,也一般在兩百萬到四百萬之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這大概就是因為有了文人參與的原因。

當代竹雕、竹刻,看起來流派眾多,但行業並不巨大,能夠叫上來名字的作者也就百餘人,能夠稱之為大師的也就一二十個人,這對收藏來說,即便是再小眾的收藏門類,市場行情也會上揚。在明清竹雕、竹刻的行情帶動下,當代竹雕、竹刻名家的經典作品、代表作品,實際成交價已經有了突破百萬的先例,名家精品,價位在二三十萬已經比較正常,一般大師作品約在三至五萬。但整體來說,收藏市場對竹雕、竹刻的重視程度都還不夠,當代竹雕、竹刻的收藏行情還比較低,收藏市場上高價位的作品十分少見,只有極少數的大師精品才會達到一個讓人矚目的天價。在收藏圈子裡,值得把玩的當代竹雕、竹刻,可以在一千到三五千元之間。竹雕、竹刻比較小眾,大師尤其稀少,一個區域的佼佼者代表性人物也才一至二位,收藏的圈子也小,人與人之間有比較有情分,這就讓竹雕、竹刻的收藏並不總是以市場為導向。這個行情特點,決定了當代竹雕、竹刻作品的收藏是較易參與的,玩家進場非常容易,也具有深入下去的機會,不需要太大的資金就能夠形成一個收藏系列。

目前可以說是進入竹雕、竹刻收藏市場的絕佳時機,尤其是當代竹雕、竹刻作品剛剛開始從一個小圈子的收藏向整個收藏行業擴散,行情上會有一個為期五年甚至更長的成長期,會在整個收藏市場的下一輪行情中火熱起來。而在這個市場成長的過程中,為數不多的名家,特別是地域流派、家族流派的代表性名家,從當代再往現當代追溯一下,一共一二十位名家、大師,將會吸引著收藏家的關注目光,會成為整個市場極力追捧的對象。

本文發表於《藝術市場》2017年第12期

[ lìtáng ]

秝坣

就掃一下二維碼吧

微博 &微信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秝坣 的精彩文章:

TAG:秝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