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積小善為大善,積小惡為大惡

積小善為大善,積小惡為大惡

點擊上方,關注我哈!

進去在線供佛、聆聽佛的聲音……

誠懇為自己懺悔,念過、養心、讓一切都過去。

點擊綠色標誌|聽天籟之音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東西雖小,但也不要私自藏起來,如果你私藏了,父母知道後肯定會傷心、難過。小的東西雖然不起眼,但它是公是私,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總分得清。不是自己的,隨便拿、隨便用,就不對了。

事情說起來不大,但習氣可怕。小時候拿鉛筆、本子,習慣了,長大了就會拿大的財物;工作時拿公款、公物,出了家,說不定還會拿僧眾財物。可能在這種人的概念里,公家或常住的東西本來就是可以拿的,認為也沒什麼,反正這麼小、這麼少。但這是不是你的?不是,怎麼能拿呢?特別是僧眾財物,即使很小,如果你偷偷拿走,就不僅是品德問題了,它的果報非常可怕。我們學過業因果的都知道,一旦造了這種罪,必將生生世世墮在惡趣,不能解脫。

止惡習所以,做人或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制止惡習。有人到了朋友家裡,看中一個碗,藏著掖著拿走了。朋友也許不執著,但心裡總歸不舒服。說借吧,不是,你沒打招呼,也沒還;說偷吧,也不算,就那麼拿走了。很麻煩。直接開口反而要好一點,你就說:「這個我喜歡,能不能送給我?」這樣人家會給的,或至少是能接受的。否則,往小了說,是人格問題;往大了說,這種惡習不改的話,那你將來在這方面還是會出問題的。

張乖崖是北宋時期人,做崇陽縣令時,有一次發現一名小官偷了一枚錢,下令懲罰。問起懲罰原因,他說:「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他的話很有道理:小錢積多了,就成了大錢,就像用繩子也能鋸斷木頭、水滴也能穿破石頭一樣。

因此,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類似惡習時,不要忽視,要制止並幫他改過來,這樣他的道德才會進步。可能有人覺得這樣很強制,孩子不自由。但實際上,如果父母有遠見,也懂得善巧,嚴格而有智慧地調教,會將孩子引入一條自發向善的成長之路。換句話說,當孩子因為有了相當的道德底蘊,進而形成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時,他以後的路,你就不用操心了。相反,如果你沒有為孩子深深植下道德之根,當他將來進入社會後,即使有些智慧,也很難施展。更不幸的是,如果智慧施展到錯誤方向上,他的人生就毀了,不僅會傷害自己,還會傷害身邊的人。

所以我認為,今日社會的教育,重點仍在人格。古人講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但今天的人對「非禮」的東西最感興趣,一定要看、要聽、要說、要做,於是社會呈現種種亂象。當然,已經是這副樣子了,很難改。要改,也只能從教育入手。那要教些什麼呢?古代的教育理念中,老師教的、學生學的,無非是使人為善,讓人變得善良。

《說文解字》中說:「育,養子使作善也。」父母或老師培養孩子的目標,是讓他向善,讓他行善。《禮記·學記》中說:「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古人認為,學子容易犯四種過失:要麼貪多不化,要麼得少為足,要麼輕視所學,要麼畏難不進。而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增長學子的長處,糾正這些過失。所以,教書育人的意義,不僅在於傳遞知識,更在於培養人格,讓孩子從內心到行為都符合道德。道德的基礎是孝悌。

《三字經》認為首孝悌,次見聞」,先有孝悌,然後才可以學習所見所聞的知識,以及數學語文等學科。這是儒教一貫的次第,其遠見性在於,可以保證一個人的行為不偏離道德軌道,也能避免發生雖有大才卻行了大惡的現象。相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教育有些顛倒,雖然有德育課,但很少有人重視,更不要說將德育放在首位了。在老師看來,一百分代表的就是優秀和前途,應該發獎。但在我看來,德行好的孩子也應該發獎,分個上中下,給些鼓勵,讓孩子從小知道做人也一樣重要。用這麼一個理念伴隨他成長,有什麼不好呢?再者,分數高、滿腦子這樣那樣的知識,就一定有前途嗎?很難說。

據學者觀察,這些知識對你未來生活的影響只有百分之十五,其他的百分之八十五,則取決於你的思想和行為態度。這一點,我想很多人是有經驗的,讀了本科、讀了碩士,但真正去工作時,用上了多少?不多。有用的還是那些溝通能力,品性方面的特質。

僧團里也一樣,有些有德行的人,學問不高,也不會講,但他那種隨時隨地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讓人就是喜歡圍繞著他,而且久處不厭。相反,有些人學歷很高,但為人傲慢,不好交往。所以,出家人也要重視人格修養,而且更要有人格修養。否則,不要說度化眾生,就是在寺院待下去,也會挺困難的。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佛有緣 的精彩文章:

人生不在於獲得,而在於放下
人生最可貴的,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TAG:與佛有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