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商隱唯美古詩,一生必讀詩歌《夜雨寄北》賞析

李商隱唯美古詩,一生必讀詩歌《夜雨寄北》賞析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大中二年(848)秋,詩人北歸途中,淹留荊巴,妻子來信問歸期,乃作此詩。洪邁《唐人萬首絕句》題作《夜雨寄內》。一說為大中六年(852),作於東川柳仲郢幕府,那時作者之妻王氏已故,「寄北」則為寄北方親友。但從詩的情感內涵品味,似應以「寄內」為確切。

詩從回答妻子的問訊開始,平直敘起。「問歸期」蘊藉著深切的思念,「未有期」流露出無限的悵惘。兩者的矛盾,構成全詩感情發展的基點。

次句寫客舍環境顯示當時心情。用巴山、夜、雨、秋、池等物象,遣一個「漲」字作中介,組成一幅蕭瑟凄清的畫面,把難以說透的羈旅之情渲染得十分濃烈。人們看到的是景,所感受的卻處處是情。巴山夜雨彷彿在訴說客居的孤寂,秋池裡似乎漲滿了離人的愁思。

詩人耐不住寂苦的侵襲,熱切地盼望歸期的到來。於是跳開落墨,三句以「何當」引出虛想,超越時、空界限,映現出西窗並坐,剪燭夜談的景象。「西窗」充溢著溫馨的家庭氣息,「剪燭」是深夜不寐,暢敘離情的象徵。遐想中的歡聚,把眼前「未有期」的悵惘消解了。

最後,又進一步設想,異日相逢將以今夕的巴山夜雨作為話題,在剪燭夜談的氛圍中融入客居旅況的回憶。以詩意的想像溶化現實的孤寂,使全詩在明朗樂觀的氣氛中結束,沒有陷入低沉和無邊的苦悶。

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親切感人。詩人在短小的絕句中,巧妙地運用語詞的重複,開拓新的意境,可謂獨具匠心。首句「期」字兩見,末句重出「巴山夜雨」。不僅在音調上,結構上呈現出「迴環往複」之妙;而且在意念上往複推移,由今日遙望來日,又從來日回憶今夕,隨著時間和空間的交錯變化,情感起伏跌宕,表現出縈迴曲折的情致。這首詩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構思精策,意境雋永,是千百年來為人樂於傳誦的名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名句 的精彩文章:

命運是什麼?-外國篇
婉約詞聖柳永唯美宋詞,美到心碎詩歌文學,古詩歌《八聲甘州》

TAG:文學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