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中國3》倍受質疑,原來是因為它

《舌尖上的中國3》倍受質疑,原來是因為它

《舌尖上的中國3》

倍受質疑,

原來是因為它

萬眾矚目中,《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開播了。相比起前兩季對美食的直觀呈現,探討食物與人的關係,這一季把焦點放在了「人文」上。除了脫離美食本質、過於煽情之嫌,其中大量常識性錯誤遭到網友炮轟,被諷刺為「舌尖上的中醫」。

跑偏的舌尖3讓中醫躺槍

舌尖3第四集的主題是「食養」。

既然是美食紀錄片,

原本應該以食物為中心,

探究食物與養生的關係。

然而,央視爸爸的重點顯然跑偏了,

美食沒有涉及多少,

反而通篇鼓吹草藥的功效,

甚至做起了微商。

GIF

四集中講到一個「中醫藥大學的美國華裔留學生」在宿舍自製口紅,後來被扒皮整套設備購於某寶三無小店,整個過程沒有考慮過細菌超標的問題,而那些中藥配伍在一起使用會不會得唇炎也是未知。

GIF

住廣州的鄭雅甄通過煲湯來給自己和家人朋友調養身體,為痛風的父親煲「花膠燉雞湯」...看到這,學中醫的都知道,痛風患者應盡量避免飲用「葷湯」,即使要「吃肉」,也需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適當進食。

「食養」全篇大談葯膳的滋補作用

卻閉口不談適應症和禁忌。大家都知道,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辨證施治」,藥物的劑量、配伍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正常人在完全未知那些草藥的功效和毒性的情況下,還敢天天用來滋補,不要命了嗎?

更有甚者,片子里攝製組問這是什麼草藥,村民表示「我不能說,就指著這個做生意呢」。看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了,節目組是把中醫當成神棍了啊。在這裡,我必須嚴正聲明,中醫不是故弄玄虛!

GIF

這才是「葯食同源」

事實上,舌尖3「食養」這個主題的初衷是好的。唐代孫思邈提出「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其《千金要方》中也提到:「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我們的飲食自古與醫結緣,「葯食同源」不僅僅是我們民族的一種飲食習慣,更包含在幾千年飲食文化的內核之中。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食養」亦然。真正的「食養」是指根據人的不同體質、年齡、性別以及氣候、地理等環境因素的差異,選擇適宜的飲食以調節人體臟腑功能、滋養氣血津液、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養生保健方法。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吃啥補啥」,「亂補一氣」。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對於「食養」的正確認識,不該一棍子打死,也不該過於吹捧。現有形勢下,大眾養生意識增強,對於中醫藥的認知卻太淺薄,缺乏醫學素養,過於迷信食療的功效,甚至認為可以替代藥物,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葯膳對肌體的良好調節作用不可否認,但不能取代藥物治療,也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辨證使用。

講了這麼多也該說說

我們來總結

一下!

GIF

舌尖3不嚴謹、不專業的態度讓普羅大眾對中醫有了更深的誤解,誤導一些受眾跟風「食養」,如果出事這個責任誰來承擔呢?恐怕還得中醫來背。就像舌尖3第一集的「器具」所要表達的「工匠精神」和「傳承的責任」,中醫不是玄學,不是找一堆神棍故弄玄虛。作為25年紮根中醫行業的無錫天一中醫醫院,我們有責任告訴大眾,置身其中千萬別忘了本心,「對群眾負責」「對行業負責」「對傳統負責」才是最該弘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望聞問切 的精彩文章:

注意了,總是放屁,或許是身體出現了這5個問題
元宵節你要做的事,就是躺在家裡拿禮物!

TAG:望聞問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