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止驚艷平昌冬奧會!未來,機器人可由你的大腦直接控制!

不止驚艷平昌冬奧會!未來,機器人可由你的大腦直接控制!

言:2月25日晚,平昌冬奧會閉幕。僅僅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16套複雜的機器人動作規劃、24台移動機器人與舞蹈演員的精準互動……如此大規模的人機表演、如此複雜的舞台表演在全球尚屬首次。未來,腦控技術將給機器人和整個社會帶來巨變。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

前幾天跟朋友聊到平昌冬奧會,差點兒沒笑岔氣。聊了半天,朋友突然來了句:「啊?你說那機器人是搭載那些屏幕的?我還以為是那兩隻大熊貓呢?」

頭頂一群烏鴉飛過……

GIF

來來來~ 近距離感受下機器人本尊:

GIF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

GIF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

GIF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

2月25日晚,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將奧運五環旗交給北京市市長陳吉寧。作為全球首個夏季、冬季奧運會舉辦城市的東方文明古都和現代國際大都市,北京又一次接過了奧運接力棒。冬奧會,正式進入北京時間!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將奧運五環旗交給北京市市長陳吉寧

作為閉幕式上的重要環節,萬眾期待的「北京8分鐘」驚艷亮相。

憨態可掬的熊貓起舞,冰上運動員領路,忽然時空交換,科技感超強的機器人同時啟動……

由張藝謀執導的「北京8分鐘」,用現代手法和思維,奉獻了一台蘊含豐富中國文化、展現新時代中國形象的驚艷之作。

時而變作長城、時而形成高鐵……24台來自瀋陽新松的移動機器人搭載冰屏幕和24名輪滑演員的傾力演出將整個表演推向高潮,成為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 「北京8分鐘表演」的絕對主角!

全球首次:如此大規模的人機表演、如此複雜的舞台表演

僅僅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16套複雜的機器人動作規劃、24台移動機器人與舞蹈演員的精準互動、……

如此大規模的人機表演、如此複雜的舞台表演在全球尚屬首次。在此之前,世界範圍內從未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移動機器人演出陣容。「冰屏」作為「人工智慧」的主角,完美呈現中國科技發展新形象!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

全新導航控制演算法和通訊系統,確保所有移動機器人精準運動

24台移動機器人車體攜帶「冰屏」,在表演中需要配合舞蹈演員完成一系列曼妙而複雜的舞美動作,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誤差。「哪怕其中的一台機器人有一秒的延遲或動作偏差,都將導致整個演出的失敗。」參與該機器人研發和組裝的技術人員介紹。

瀋陽新松的系列移動機器人產品早已在汽車、電力、智能物流等領域享有盛譽。然而,不同於動作比較簡單、直線化的工業機器人,在這個表演中,演出機器人要做非常複雜而且有藝術特點的動作,包括行進中的旋轉、扭曲。最大的難題在於:演出機器人運動姿態的多樣性和與演員表演、演出音樂、地面投影、場地燈光等的高度統一。

以往,傳統生產的移動機器人側重於效率、精度和速度,這就決定了機器人的運轉路徑多以直線、圓弧為主,機器人的加減速度規劃曲線呈現的也是一個規則的梯形。而演出機器人僅靠直線和圓弧轉彎的動作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完整地呈現出舞美創意,需要能像芭蕾舞演員一樣一邊旋轉,一邊畫出完美的弧形,而且還需多台機器人的協調運轉。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

此外,室外演出的移動機器人還面臨著複雜的自然環境。冬奧會閉幕式期間恰逢平昌地區大風降溫天氣,加上活動場地並非水平狀態,這些都給機器人的正常運行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作為演出機器人的「眼睛」,激光導航系統面臨更加嚴苛的應用條件:機器人距離舞台周圍的環境參照直線距離近百米,演出場地人流多,如何讓機器人看得見、看得准、走得美則是新松技術團隊面臨的重要問題,稍有偏差就有可能迷失表演的方向。為此,瀋陽新松的移動機器人團隊專門研製了全新的導航控制演算法,以確保所有移動機器人在演員移動頻繁、場地光照複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精準定位和運動。

與此同時,作為演出機器人的「耳朵」,通訊系統也遇到了一個難題——由於閉幕式現場有部分國家政要出席,現場屏蔽了絕大部分的無線網頻段,其中包含機器人通常使用的若干頻段。針對可能出現的種種特殊情況,新松的移動機器人團隊專門制定了各種可能出現問題的替代解決方案。技術人員迅速升級機器人的通訊系統,確保所有機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

此外,為了避免機器人「感冒」,他們增大電池容量,對電池進行加熱,所有電控部件,幾乎都進行了加溫處理。

最新動態:著手研發腦控機器人,未來可由人腦直接控制

與此同時,瀋陽新松機器人研發團隊也加快了各種創意機器人的研製步伐。如與北京視友科技聯合研發的腦控機器人,由人腦直接進行控制。

系統通過戴在頭部的CUBand腦波儀感應器捕捉人的腦電信號,利用計算機分析人的意圖並向機器人發送動作指令,以此實現人腦控制機器人的目的。

CUBand腦波儀能夠實時採集人的腦電波,把微弱的腦電波放大,傳送到計算機中。從人腦工作時產生的腦電波信號中讀取人的想法,然後通過計算機把人的想法轉換成機器人的控制指令,並通過無線裝置發送給機器人。這樣,就可以通過大腦的想法來控制機器人的行走快慢、轉向,甚至拔河等等。未來,類似這種應用系統可為現代家庭生活提供便利。

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視友科技研發的腦控機器人

腦控技術屬於認知科學的研究範疇,偏向於應用。認知科學的目的在於揭示大腦智能的本質,相關研究已經成為當前科學界,特別是生命科學界的最前沿。21世紀被許多科學家稱為"生命科學、腦科學的百年"。未來,腦控學習機、腦控車等都可以得到很重要的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GO思逸腦波艙 的精彩文章:

TAG:EGO思逸腦波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