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過去5年,積極進取的中國外交有8個大變化

過去5年,積極進取的中國外交有8個大變化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金燦榮】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一帶一路」……這是近五年來中國在國際場合提的最多的外交辭彙,而且都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在3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辦的專題講座中,人大教授、著名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教授總結了過去五年中國外交的八個變化。

回看3月5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我發現對過去五年工作的總結,主要還是放在民生、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對外交提的很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直接提到外交的內容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穩步推進」,就這麼一段,間接的應該是堅持開放型經濟,另外就是國防建設穩步推進、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但總體來看,外交占的比例很小,總理政府報告主要還是談民生,比如提高個稅起征點、降低30%流量費,這也會是以後政府工作報告的特色。也許過幾天新華社會發報告全文,我們可以有更好的理解。

關於十九大以後的中國外交,我先把結論放在前面,我的結論是這樣的:

第一,過去五年我國外交有很多變化,按照李克強總理的說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穩步拓展」。

第二,十九大以後中國外交的具體內容基本上就是把過去五年的變化做實、做細。過去五年外交的變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三,十九大以後,中國參與國際事務會更加堅定,目標更加明確。我們的目標就是雙構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合作共贏關係,我們會以更高的姿態參與國際全球治理。

第四,十九大以後推我們的議程會穩一點,前面大開大合,比如成立亞投行、搞「一帶一路」,就是把主張提出來,所以聲勢比較大,包括習主席出訪,和巴基斯坦簽署460億的中巴鐵路,向印尼基建投資500億,項目都挺大的。到現在這個階段,我覺得可能就不需要再提什麼新的東西了,現在就是把已經提的東西落實。

所以我的總判斷是,十九大以後中國外交會把十八大以來的變化延續下去,再就是參與國際治理,發揮領導作用的決心會更堅決。但是在戰術層面、實踐層面又會求穩,不會那麼急了,這是我的一個總體判斷。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下面我想把過去五年中國外交具體的變化跟大家一塊梳理一下,這是我的一家之見,供大家參考,大家也可以補充。

第一,新的指導思想。

在習主席執政以前,中國外交思想就叫韜光養晦,這個大家都知道,美國人把這翻譯成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隱蔽力量、等待時機,這個翻譯非常不好,相當於卧薪嘗膽,大家體會一下,其實日本人才是扎紮實實地卧薪嘗膽,所以應該形容日本人。我個人認為,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是一套挺複雜的策略思想,這裡面至少有4個內容:

1. 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講,內部問題永遠是最重要的,內部問題當中經濟發展是硬道理,這是第一。

2. 在外交事務上盡量不要被意識形態綁架,要實事求是,從中國自己的國家利益出發。

3. 中國不要去主動介入外部的那些矛盾,外部矛盾是很多的,很多事你也看著不順眼,但是小平同志就說,外部這些矛盾坦率講它的來龍去脈你根本搞不清楚,你也說不清楚,結論就是別參與這些事,別介入。所以大家看到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談任何問題的答案都是一模一樣的,任何地方出了事,我們外交部發言人都說,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克制,談判解決問題,怎麼克制,怎麼談判,損失的地方如何補償跟我沒有關係,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就是這樣的。這個是符合中國利益的,要想在外面打抱不平,主持正義,坦率來講我們還沒有這個能力,而且外面那些事真的很難說清楚。

4. 中國不找麻煩,麻煩找中國,做人也是這樣,但是有時候人要明理。小平說,就是麻煩找了我們,除非它干擾了我們現代化,干擾了我們的統一,否則我們還是要低調、要容忍。就是麻煩找了我們,我們也要非常有節制的使用力量。

這四個加起來構成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思想,我個人認為這個思想是好的,是很豐富的,它比美國人講的隱蔽力量、等待時機要豐富多了。但非常可惜,現在國際上關於韜光養晦的翻譯不像我講的那樣內涵豐富,我現在也沒有找到很好的翻譯,我一般就說keep low profile,保持低調,也不是很好,希望大家一塊努力找到更好的翻譯。

再說回韜光養晦思想,我個人認為,它在戰略上是成功的,給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贏得了非常好的外部環境,所以我們要永遠銘記它的歷史功績。但是韜光養晦在戰術上顯得中國有一些笨拙,有時候有點窩囊,有一點被欺負,所以網民中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說法:過去三十年美國人最爽,想打誰打誰,俄國人是誰打我我打誰,中國人最慘,誰打我我罵誰。

十八大以後,我們第一個變化就是指導思想變了,應該講我們現在從韜光養晦轉向有所作為了,外交部喜歡用開拓進取,有時候《人民日報》會用奮發有為,總之這個指導思想變了。

第二,定位變了。

原來中國的自我定位就是一個地區大國,處在亞洲東部的地區大國,但是習主席一執政就提出一個目標: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如果大家讀中國外交史會發現,中國一般不太用「大國外交」這個詞,大國外交一般指美國、蘇聯這種超級大國外交、世界級大國外交。習主席說我們要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給中國提出了一個嶄新的定位,我們從地區大國變成了全球大國。

第三,新的風格。

以前我們外交的風格叫反應式外交(reflective diplomacy),都是等美國人提倡議,我們來反應,現在是出什麼事中國都自己提倡議,而且提的倡議比美國還多、還快。所以有一些美國媒體和戰略家就開始抱怨了。

外交部現在把這樣一個新的變化叫做積極進取的外交,當然美國人不習慣,美國人把我們新的外交風格叫做咄咄逼人的外交。

第四,新理念。

新理念很多,過去五年間習主席內外提出很多新理念,內政更多一些,比如五位一體的發展觀、五個發展理念、四個全面、四個看齊、四個自信、八項規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但是外交上也不少,我把過去五年間習主席提的外交理念分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這裡面主要是4個概念:

1.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現在好像官方的表述叫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有共同未來的人類共同體,這是第一個概念。這個概念目前看在國際上的反響還可以,因為現在國際社會問題比較多,首先就是碎片化,還有極端化。這時候我們習主席出來說,雖然矛盾很多,立場很不同,但我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是有針對性的,我個人覺得這個概念還是不錯的。

2. 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3. 開放型世界關係。

4. 全球夥伴網路,global partnership network。這都是不錯的概念。

第二個層次是針對具體問題的,比如針對中美關係,習主席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針對周邊國家對我們發展的猜忌,習主席要求我們對周邊國家態度要親誠惠容,針對亞非拉這些發展中國家,習主席提出我們要有正確的義利觀。什麼叫正確的義利觀?2013年習主席訪問非洲時有一個解釋,中國企業到非洲賺錢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在賺錢的同時要幫非洲兄弟也學會賺錢,講了一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比喻,這是希望走出一條跟西方不一樣的援非之路。

其實西方國家在非洲投入也不少,我看投入主要搞救濟去了,給餓得奄奄一息的人一袋奶粉,吃完就完了,明天怎麼辦他不管的,所以西方人特別喜歡作秀,就喜歡弄一個美女,到那裡發一袋麵粉,拍一個電影,把自己感動得不行,其實沒有給當地什麼幫助力量。

咱們中國去了以後,修路、開礦、供電都是配套的,工業園區可以搞很多企業解決就業問題。如果有現代工業進去了,就會培養出現代工人來,這個國家就有條件走向現代化,這就是針對窮國家,習主席提出的正確義利觀。

還有針對亞洲的複雜安全形勢,習主席在2015年5月20日第四屆亞信會議(亞洲安全相互協作與信任會議)上提出我們要有亞洲新安全觀,叫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綜合安全、可持續安全,要跟西方不一樣。

還有新的海洋觀,這是李克強總理2014年出訪希臘時提出來的,中國要走向海洋,但是我們跟西方不一樣,我們不是控制海洋,我們是開發海洋,而且是希望跟大家一塊開發、共贏。

其它還有總體安全觀等等,總之有很多很具體的理念。

第五,新戰略。

新戰略就是「一帶一路」,當然我們一般對外叫「一帶一路」倡議,但我個人認為,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以我為主塑造外部世界的戰略。其實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是一樣的,弱的時候我們就救亡圖存,強大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塑造外部世界。近代中國多數時候是打不贏的,1839年虎門炮台被英國聯合艦隊轟了一炮,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史,然後一直被人家打,打到1949年,這110年中國社會的基調就是救亡圖存。新中國成立以後,很長時間來講也是自保,所以新中國我們主要提出不干涉內政,我保證不干涉你,你也不干涉我。但是「一帶一路」是一個轉折點,可能就是以我為主要塑造外部世界,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新的戰略。

這個「戰略」的第一動機還是經濟,我覺得我們可以不用諱言,就是直接告訴大家,我們產能過剩了。現在中國的太陽能、風能、核能投資都佔世界一半以上,所有煤電使用率不到60%,這就是我們現實的情況:產能過剩。

還有一個問題,「十二五」我們投了很多錢,還有很多電站在上馬,我們現在發電量已經是美國的3倍了,還有新的電站在建設,所以結論是什麼?是「十三五」之後整個中國不可能有大型電站建設了。

下面問題來了,中國專門從事電站建設的工程隊有多少人?將近200萬人。他們可是人類最好的員工,建這種電站都是非常高級的員工,不是一般的員工,他要是沒有工作了,是人才浪費。而國際社會是需要電的,比如離我們不遠的菲律賓,它的電價是我們國家的3.5倍,巴西也是缺電的,2016年巴西奧運會,就是國家電網的山東分公司給他們保障的電力,巴西人自己保障可能開幕式到一半就沒有電了,這是他們自己說的,肯定保障不了的。

「中國電」總指揮部

這是一個案例,其他比如電解鋁、鋼鐵、水泥,我們幾十年發展下來產能也全面過剩,所以就得走出去,這一點得很坦白地告訴大家,我產能過剩了,你要不要,不要算了,要我就給你。

我記得好像頭一兩年人家老問我們為什麼要搞「一帶一路」,不就是投錢嗎?我們中國人就說那是為了幫助你們發展,然後人家說你是騙子,因為國際上沒有活雷鋒,國內可能有,但國際上肯定沒有。現在說清楚了,我就是產能過剩,我的技術工人還有投資都過剩了,小錢錢擺在這兒,你要不要?不要就算了,但多數人還是要的。說明產能過剩的實情,多數國家反倒更容易接受。

第六,新的外交方式。

我認為過去五年中國的外交是雙軌制,一方面我們在現行的國際體系內積极參与,在聯合國、WTO、世界銀行、IMF,中國現在參與都比較多,我們認繳的會費增加了,人員也增加了,因此我們在裡面的投票權也增加了。比如IMF有一個特別提款權,現在人民幣也是其中一個基礎貨幣,占的份額比英鎊、日元略高一點。

另一方面,中國在美國體系之外推動自己的體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成立了亞投行(AIIB),還成立了金磚銀行、金磚應急基金、絲路基金等等。另外還有亞信會議,我們現在也把它機制化,這都是咱們近些年在美國體系外搞的東西。

這都是過去五年的做法。一方面我們參與現行體系,另一方面在體系以外我們搞點東西,而且還是有成果的,這一點對美國還是有震撼的。美國覺得自己是村裡的首富,當鋪、銀行都是他家的,中國一個長工搞什麼銀行,還搞互助會搞成了,這個對它震撼很大。

第七,新實踐。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外交基本上是很穩定的四個部分,叫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多邊國際組織外交。十八大習主席執政以來,老的四個部分沒有變,但增加了四個新的內容:

一是「一帶一路」和保護中國海外利益。「一帶一路」是中國外交長期穩定的戰略,另外是保護中國海外利益。現在我們的人財物都走出去了,截至去年6月30日,中央政府擁有的海外金融資產就超過7萬億美元,再加上公司,比如華為2/3的市場在海外,因此它的投資也在海外。另外中國人在外面也很多,大概長期呆在外面的接近一千萬人,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大概有300萬學生在外面求學,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還有工人,中國在各地承包工程的工人接近500萬。然後就是個體戶、私人,像迪拜一個城市現在就有27萬中國人,它的龍城商場僱傭了6萬中國人,相當於一個小鎮。

二是出境游。去年出境游總人數突破1.3億,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美國一年出境游是7000萬,但很多出境游就是墨西哥人回家看媽媽去,這叫出境游,所以其實中美差不多,而且以後中國出境遊人數還得往上漲,這是基本現實。過去我們在海外利益不多,現在真是很多了,所以現在保護海外利益成了中國外交新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我估計會越來越重要。

邊檢民警引導一個出境旅行團排隊通關 圖自新華網

三是講好中國故事,提升軟力量。

四是積极參与全球治理。

這就是中國外交的第七個變化,叫新實踐,主要包括「一帶一路」、海外利益、軟力量、全球治理。

第八,中國全球治理的哲學。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是很晚的,全球治理經驗最優秀的是歐洲,歐洲三百年前跑出去殖民就是全球治理,用很殘酷的方法把人家國家佔領了,那就是全球治理,但是很不道德的全球治理。美國是1945年開始全球治理,現在已經七十多年,做得也不錯。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我個人認為是2015年,習總書記組織第43次政治局學習,請外交學院的教授到政治局講全球治理,還有習主席本人在2015年9月26日聯合國大會上比較系統地闡述中國的全球治理觀,這就是中國全球治理的起點,開始學習理論,提自己的方案。之後就比較具體了,2016年杭州G20峰會,中國針對各種問題提了很多方案。所以大概我們參與全球治理是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不到三年,就全球治理的經驗而言,我們還是比較缺乏的。

中國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國家,我們一旦進入全球治理就會帶來中國的特色,我歸納了一下中國的全球治理方案跟美國有四個不同:

一是永遠把聯合國放在裡面,美國是永遠把它和它的盟友體系放在第一,從道義上講應該是我們這個好一些。

二是美國所有全球治理方案都是把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中國把發展放在第一,我自己的體會就是這樣,過去十年在美國開會老是談安全問題,在中國開會一定是談發展問題,安全就是花錢,發展就是賺錢,一邊老想著花錢,一邊老琢磨著賺錢,所以局勢對我們是有利的。

三是中國的全球治理方案中,所有社會成員身份是一樣的,國家可以大小不同、利益不同、責任不同,但法律身份是一樣的,都叫夥伴。但美國現在治下的和平是有等級的,美國在最高的第一層級,第二層級是英語國家,具體講是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他們更能得到美國的信任,第三個層次是美國的聯盟,有五十多個國家,但是這些國家得不到美國的完全信任,所以當斯諾登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監控默克爾總理和安倍首相,默克爾知道以後就非常生氣,給當時的總統奧巴馬打電話,奧巴馬是這麼回答的:對不起默克爾女士,我保證從今天開始不監控你了,等於承認以前都是監控的。

第四個層次就是夥伴,絕大多數國家比如泰國、越南、巴西都在這裡面。

第五個層次就是中國,叫戰略競爭者,中國很想成為美國的夥伴,但美國說你就是競爭者。

第六個層次比我們更慘一點,叫對手,就是俄羅斯,俄羅斯跟我們一樣,也希望成為美國第四個層次的夥伴,然後美國回答說你比中國還壞,所以你就是對手。

第七個層次就是敵人,這裡面就多了,像朝鮮、伊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索馬利亞海盜、ISIS都在裡面,而之前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也在裡面,現在都被收拾了。

第八個層次最慘,美國都懶得打他們,最近他們獲得了新的名稱,叫茅坑國家、屎坑國家,這不是我講的,是特朗普講的。海地在美國人眼裡那真是啥都不是,美國都懶得去打它,這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一群人,他們一點希望都沒有,餓著肚子睡覺。這就是當今世界比較殘酷的一面,中國這方面做得好一些。

四是我們還是不干涉內政,美國要干涉內政。

關於十八大以後的變化就梳理到這兒,以後你們肯定還會找到新的變化,我的理解大概就是這八個方面:新的指導思想、新的世界大國身份、新的方式、新的想法、新的全球治理哲學等等。這些變化我認為在十九大以後都會很認真、很堅定地繼續做下去,但節奏會慢一點,求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越南一廉航迎男足凱旋的主意,很餿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