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鍾朋榮:給資本市場監管部門的三條建議

鍾朋榮:給資本市場監管部門的三條建議

樂視危機:樂視公司去年以來出現貨款拖欠、貸款拖欠、供應商討債、銀行追貸、老闆辭職、資產凍結、巨額債務無法償等一系列現象, 樂視網股票長期停牌,2018年1月25日復牌,連續連續11個跌停之後,2月8日反彈,2月9日接著跌停,收盤價為4.57元。樂視網總市值由復牌前612億元,跌到182.3億元,蒸發400多億元。

用賈躍亭的話來說,樂視多元化是「蒙眼狂奔」奔出來的。蒙眼狂奔,把眼睛閉著亂跑。關鍵不在於賈躍亭,而在於周邊給錢的機構和個人。為什麼給那麼多錢,讓他去「蒙眼狂奔」?

許多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一百萬都很難,像樂視這樣的企業,許多銀行搶著貸款,一家銀行就給它授信上百億。比如招商銀行,兩年前給樂視授信100個億。有什麼理由?是否經過論證?我們的金融系統要反思。

對於我們的股票市場,也需要反思。企業如果不上市,想融資一百萬都困難;一旦上市,一夜之間就可融資幾十億、上百億。結果,把一些優秀企業家搞變態了。他搞了20年企業,最多只管過幾千萬元資金;一上市,突然給他幾十億元,甚至幾百億元。突然可以支配幾十億元甚至數百億元,有幾個人不變態的?

當年湖北宜昌市有個猴王集團,長期專門做電焊條,資金也就幾千萬元。一上市,給他十幾億元,於是就變態了,天天收購,甚至公開講,要將宜昌市的企業統統收購掉,把宜昌市改成猴王市。後來,企業垮了,股票成了廢紙。

鍾朋榮:經濟學家、經濟諮詢專家、北京視野諮詢中心主任

濟南輕騎,本來是搞摩托車的,一上市拿回來幾十個億,變態了:到貴陽收購機床廠,到海口收購藥廠。收購了幾十家企業,而且行業各不一樣。最終,企業虧損,老闆也被抓了。

企業規模的擴大和企業老闆個人能力的成長,應循序漸進,相互推進。比如這個老闆以前的本事只能管一百萬,後來他做著做著,資產到了120萬,但他的本事提高到了能管150萬,他能管得住。後來做著做著,企業資產到了200萬,他的本事提高到了能管300萬,他能駕馭。這樣,老闆的本事和資產規模是相互推進的。

而我們現在的很多上市公司老闆,他只有管理一千萬元的本事,企業的資產搞到上千億元,他還以為自己真能管理上千億元,自我膨脹,到處投資。企業上市,突然獲得一大筆資金,把一些企業家搞變態了,使他們更加自以為是,頭腦發熱,盲目投資。

樂視網和賈躍亭就是這樣的典型。一個沒做幾年企業的人,一夜之間給他上千億的資金,這本身就違背了企業成長規律,違背了企業家的成長規律。

樂視危機已經造成這麼大的災難,這麼多投資者、這麼多家庭深受其害,作為資本市場的監管部門也應該總結教訓。至少應該從三個方面嚴格控制:

首先,要嚴格控制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進度

無論直接融資(如增發)還是間接融資,無論對內增發還是對外增發,總規模平均每年不能超過一定幅度,比如每年不能超過5%或10%。如果一個公司現有資產規模10億,每年新增融資不能超過一億。少數特殊情特殊研究。

通過這樣的制度性規定,避免某些人的自我膨脹和「蒙眼狂奔」,控制某些自以為是的「野心家」盲目擴張。因為所有這些「蒙眼狂奔」和盲目擴張,最終主要都是投資者買單。

其次,要嚴格控制企業跨界收購

古人講得好,隔行如隔山。一個搞服裝的去收購鋼鐵廠,憑什麼能搞好?需要被收購的企業,一般都是搞不下去的企業。他專門做鋼鐵都做不下去,你一個外行,憑什麼比他強?一個企業收購另一個企業,首先不是看能從對方得到什麼,而是看你能給對方什麼。

當年三九集團收購了幾十家企業,結果證明,凡是收購藥廠,成功率都比較高;凡是收購藥廠以外的企業,基本都失敗。比如收購啤酒廠、汽車廠,都失敗了。

其三,對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減持要嚴格控制

我曾多次寫文章呼籲,建議將大股東的股票鎖定期限延長到十年。大股東之所以希望上市融資,應該是對企業有信心,希望把它做大,為什麼連自己的股票十年都拿不住?

上市公司好像一條船,股民像乘客,大股東好像船長、水手。「乘客」買股票上「船」,是相信「船長」與「水手」。結果,「船長」與「水手」把船開到大海中間,自己劃快艇跑了,把「乘客」留在 「船」上等死。

現在,樂視網就是這條「船」,廣大中小投資者就是船上等死的「乘客」, 賈躍亭和他妹妹就是那個劃快艇跑了的「船長」和「水手」。

賈躍亭在二級市場套現幾十億;有10.20億股質押融資,等於變相賣給了銀行;孫宏斌60.41多億投給樂視網,並不是支持樂視,而是幫助賈躍亭解套。因為他是購買賈躍亭所持有的8.61%的樂視網股權。這個錢是給了賈躍亭。

這樣算下來,賈躍亭大部分股票都已經變現了。針對樂視網和賈躍亭這次事件,監管部門更應該出台新規:將大股東的股票鎖定期限延長到十年。船上的「乘客」沒有下船,「船長」與」水手」不能下「船」。

最近網上在討論賈躍亭是否有欺騙股民。我相信賈躍亭的出發點是好的,是想把事做大,把公司做大。他的問題不是出在道德上,而是出在戰略失誤上。

但有一點也不能不提到:當時賈躍亭股票套現,拿到幾十個億時,已公開表示將這些資金長期借給上市公司使用,不收取利息。

許多股民就沖著這一承諾而買入樂視網股票,或繼續持有樂視網股票,因為大家相信「船長」「水手」與自己共患難,相信樂視網這條「船」有希望。

但沒過多久,賈躍亭又將借給上市公司做的資金私下收回去了,這算不算對股民的欺騙?

前面講到,中國因盲目擴張而失敗的企業經常出現。但我發現樂視網與以前因盲目擴張而失敗的大企業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其他因盲目擴張而失敗的企業,老闆本人都損失很慘,有的甚至搭上了性命。

牟其中、顧雛軍、唐萬新等都因盲目擴張而深陷牢籠;春都集團的高鳳來、均瑤集團的王均瑤等,因過度多元化活活累死,只有賈躍亭因盲目擴張,讓數十萬人血本無歸,自己卻成為幾十億富豪,在美國住著高檔別墅。

當年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德隆集團,因盲目擴張,企業資金鏈斷裂,唐萬里、唐萬新等唐家兄弟幾乎身無分文。

唐萬新被關在武漢監獄,唐家兄弟甚至連聘請律師的錢都拿不出來,董事長唐萬里請我和他一起寫一本書《德隆的教訓》,賺點稿費,為唐萬新請律師。我和唐萬里等人還專門討論過幾次書稿提綱,後因種種原因最終放棄。

面對近20萬樂視網股民和上百萬投資者家屬,面對大幅縮水的樂視股票,賈躍亭似乎應該向唐家兄弟學習,將自己套現的幾十億元拿出一部分,在樂視股票跌到5元以下時,大量增持,然後回國,向受害的投資者謝罪,重振樂視。

如果這樣,賈躍亭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具傳奇色彩、最受人尊重的企業家之一。無論對賈躍亭自己,還是對社會而言,這樣做都比他繼續在美國造車更有意義。

為什麼樂視這樣的危機每隔幾年就重複出現一次?從監管層到地方政府,從企業家到投資者和金融機構,都應進行深刻反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水觀察 的精彩文章:

程維和柳青的內部信:滴滴2018將持續投資AI和智慧交通創新
孫宏斌賈躍亭「龍虎鬥」結束,或能開啟樂視網飛升的新高度

TAG:易水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