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火箭軍「名人堂」評選,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

火箭軍「名人堂」評選,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練兵場上,膽略過人、技高一籌的尖兵是官兵心中的明星,也是激勵官兵不斷超越自我、標識實戰化軍事訓練水平的鮮明坐標。火箭軍部隊「礪劍尖兵」評選已經開展了15個年頭。這一榮譽逐漸累積成為火箭軍一種重要的強軍文化形態,是展示火箭軍實戰化軍事訓練水平和官兵精神風采的窗口。在它的激勵影響下,一大批訓練尖子脫穎而出,在火熱的強軍實踐中競相綻放青春的華彩,不斷抵近心中的夢想。本文和此前推出的《「郭興福教學法」的文化生命力》都生動說明一條清晰可見的規律,強軍文化是戰鬥力生成的重要元素,在軍事訓練領域有著強大影響力。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長劍飛天的閃亮坐標

——「實戰化軍事訓練的文化思考」系列報道之二

解放軍報記者 王衛東 特約記者 楊永綱

強軍興軍,要在得人。新年前夕,當10名官兵光榮加入火箭軍「礪劍尖兵」行列,戰略導彈部隊這一源自訓練領域最高榮譽的評選活動,已走過15個年頭。在這個被譽為戰略導彈部隊「名人堂」的殿堂里,群星閃耀,熠熠生輝。他們宛如列隊走來的方陣,生動詮釋著火箭軍實戰化訓練的價值追求和實踐成果,也從一個側面彰顯出我軍強軍文化的深刻內涵。那麼,這一突破專業技術區分、超越年齡身份界限的評選活動,究竟會對實戰化訓練產生什麼影響,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文化思考與啟迪?

塔尖之約

大國佩劍,須礪劍鋒。「十大礪劍尖兵」評選表彰活動,是面向青年官兵比拼打贏本領、評選礪劍典型的競技擂台,是火箭軍獨具軍種特色的榮譽品牌,也是展示戰略軍種形象的名片。火箭軍機關領導介紹說,為激發官兵投身部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的積極性創造性,這項評選活動從2003年開始,每兩年開展一次,至今已有80名官兵受到表彰。

每次「礪劍尖兵」評選,都備受各方關注。因為在官兵心中,「礪劍尖兵」已不僅僅是一項個人榮譽,而是一柄柄打贏利劍、一個個勝戰地標,更是火箭軍將士強軍征程中的一個個精神坐標。翻看榮譽名冊,「礪劍尖兵」中有的紮根基層,礪大國長劍;有的駐守深山,為導彈築巢……但他們身上都有同一個鮮明的「二維碼」:練兵備戰的先鋒、能打勝仗的標杆。

在新入選的「十大礪劍尖兵」中,有一位是火箭軍研究院某研究室主任周宏潮。她巾幗不讓鬚眉,托舉起長纓勁舞蒼穹的如山重任,用智慧之羽撥開重重迷霧,划出最美的中國彈道。還有一位是某導彈旅指導員容科新。他曾被評為火箭軍優秀「四會」政治教員,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是該旅率先通過發射架指揮長考核的政工幹部……

這些年來,「礪劍尖兵」評選已經成為火箭軍官兵「華山論劍」最高水準的平台,在戰略導彈部隊催生出精武強能、備戰打仗的濃厚氛圍。「手擎千里點穴利器,氣吞萬里如虎。這是一個『虎營長』的『打仗Style』。他虎虎生風,帶出一群虎賁之士。沙場大點兵,用忠誠之魂看齊亮劍,迎著燦爛朝陽,寫出絢麗答卷。」這段文字,是前不久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頒獎晚會上,賦予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六營營長羅寅生的頒獎詞。2009年12月,碩士畢業的羅寅生走進火箭軍某巡航導彈部隊。他所在的導彈旅技術二營營長苟翼曾榮膺第二屆「十大礪劍尖兵」。旅史館內,苟翼佩戴勳章的照片,讓羅寅生心潮澎湃。心中有夢,腳下有路。在這些年裡,羅寅生牽頭擬制3項作戰方案,優化某型號導彈技術陣地測試流程,有效縮短了某型導彈測試時間。去年7月,他指揮官兵成功發射數發新型導彈,隨後征衣未解參加沙場閱兵,光榮接受習主席檢閱。

正如火箭軍一位領導形象地說,火箭兵手執大國長劍,他們就是「劍客」,「礪劍尖兵」 把忠誠使命、精武強能、拼搏爭先的精神融入血脈,個個身懷絕技,劍術、劍法高人一籌,或出神入化,或爐火純青,他們是站在塔尖的高手、尖刀上的刀尖。

極致之舞

執掌大國長劍,不把技術練到極致、把裝備用到極致、把戰法運用到極致,就很難在關鍵時刻一劍斃敵。

剛榮獲「礪劍尖兵」的火箭軍指揮學院某教研室主任刁光明,從教場到沙場,被譽為「藍軍教授」。與人相處,他是友善者;但一旦到紅藍對抗的演兵場,他就是讓人頭疼的「麻煩製造者」。他始終傳導一個理念,演訓導調越「刁鑽」,勝戰前景越光明。他說,「惟劍之用法最多」,劍法是不是能經得起實戰的檢驗,只能通過實戰化訓練,在反覆對抗搏殺中慢慢累積提煉。

「礪劍尖兵」們大多有著「十年磨一劍」的經歷。某新型導彈發射連連長尹東,堅守「把專業學到極致、把本領練到極致」的目標,10餘次執行重大軍事任務,帶領官兵練就一錘定音的打贏本領,把連隊鍛造成強軍先鋒。某團團長張增輝,帶領官兵駐守大山深處,專心思戰謀戰,確保戰略導彈隨時可用、穩妥可靠,憑藉「用千分之一精度、託大國重器之底」贏得官兵嘆服。可以看到,這些尖兵身上,處處流淌出一種「劍不出鞘,劍氣凌人」的氣質。「地下長城,記錄著一個士兵的長征。他,二十三年如一日,駕馭的是台車,掘進的是信仰,直面的是生死,扛起的是忠誠。大山腳下,岩層深處,鐫刻著新時代『鑽王』的青春與夢想」——這是組委會寫給「礪劍尖兵」顧漢春的頒獎詞。作為某部隊施工員,二級軍士長顧漢春把青春灑在「龍宮」,把「劍法」寫在鑽頭,為長劍飛天立下汗馬功勞。

火箭軍作為我軍最年輕的戰略軍種,近年來使命任務不斷拓展,戰略威懾與實戰能力極大提升,快馬加鞭、加速發展的強軍實踐,成為官兵成長的廣闊舞台。

礪劍之魂

十多年的「礪劍尖兵」評選,不僅評選出一大批火箭軍部隊練兵備戰、精武強能的代表人物,而且凝聚成一種特點鮮明的軍事訓練文化,這種文化就是「礪劍文化」。每一位「礪劍尖兵」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故事,蘊含著「礪劍文化」的深刻內涵,凝聚著一代代火箭軍官兵的精神追求,也是人們理解「礪劍文化」的生動註腳。對此火箭軍一位為長劍飛天默默付出數十年的將軍說,他們的忠誠,他們的膽略,他們的沉靜……這些品質是一茬茬火箭軍官兵的真實寫照,它源自練兵備戰,又反哺強軍實踐。

在走訪歷屆「礪劍尖兵」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事實上火箭軍軍營處處都有「礪劍尖兵」的身影,「十大礪劍尖兵」在戰略導彈方陣各條戰線發揮的「酵母」作用已經非常鮮明。他們激勵和帶動著廣大官兵練精兵、謀打贏,一批又一批訓練標兵、技術尖子、專業骨幹、施工能手在各個崗位上競相湧現。

近年來,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評審會現場,每每經過反覆醞釀,仍要進行熱烈討論。「尖兵事迹越來越『硬』,我們挑選越來越難了」,連續擔任了數屆評委的火箭軍機關一位局領導感慨,30個候選人事迹都很「掐尖」,要從中選出10名「尖子中的尖子」,真是一次「艱難的抉擇」,因為他們都用青春熱血寫就了太多激情澎湃的礪劍故事。

第四屆「十大礪劍尖兵」行列里,何賢達是其中唯一的戰士。入伍10多年來,他精通5個導彈專業,30次參加重大軍事任務,成功指揮、操作發射8枚導彈,12次奪得軍事技術比武第一名……然而,他對自己最滿意的,是帶出了100多名徒弟。

那年,清華學子樂焰輝慕名來到某導彈旅,擔任「導彈發射先鋒連」指導員。這期間,在整旅合成訓練、「營營對抗、架架排序」的激烈爭奪中,樂焰輝指揮發射單元連戰連捷,最後奪得總評成績第一名;部隊轉戰高原駐訓,他帶領官兵再次憑實力爭得「發射權」,兩次將新型導彈送上藍天,榮膺「十大礪劍尖兵」。數年之後,他的學弟郭城春帶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的光環放棄保送讀研,考入南京政治學院,畢業後如願成為「導彈發射先鋒連」的一名排長。當排長是優秀髮射架指揮長,任指導員被評為全軍、火箭軍優秀「四會」政治教員。郭城春結合新時代官兵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訓練中政治工作方法路子,把連隊官兵帶成了演兵場上的「小老虎」。去年,他的名字也寫進了「十大礪劍尖兵」的榮譽榜。

從「礪劍尖兵」到「礪劍文化」,實戰化軍事訓練的戰場在延伸,強軍文化鑄魂育人的力量也在延伸。「礪劍尖兵」用熱血青春熔鑄而成的「礪劍文化」,作為強軍文化的重要形態,正在練兵備戰的廣闊舞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文中圖片為火箭軍實戰化訓練中的情景。馮根鎖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戰友們:跨年站崗,你是否也有這些「歪打正著」的經歷
研戰謀戰,這個旅推進學習成果向崗位練兵轉化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