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群暉Synology DS918+使用筆記-基礎篇

群暉Synology DS918+使用筆記-基礎篇

來到本命年,率先搞事情的是家裡的NAS——沒錯,所以最近關於NAS更新的頻率比較高。

群暉DS212+里一塊換上去不到兩年的硬碟報了警,趕緊聯繫廠商換新之餘,鬼使神差地開始尋思(當然,這種尋思只是在說服自己剁手前最後無力的掙扎罷了)著要不要索性升級一下NAS——DS212+歲數已大,群暉官網已經公布在6.2版本的DSM之後將不會對這條產品線再進行更新,意味著各種新功能缺席不算,連安全性和穩定性補丁都不會有了。新組建的MicroServer Gen8雖然裝了黑群暉,但這台機器終究是以測(折)試(騰)為目的,不適合用來做數據存儲。

不出所料,「尋思」的時間短的令人髮指,幾乎是轉瞬之間就開始了新NAS的選購。

由於之前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的群暉,整體印象還是不錯的,所以基本還是定下群暉這個牌子。考慮到之前兩盤位的機器擴展空間實在有限,所以這次的目標是四盤位,於是,最終選擇了DS918+這個型號。

DS918+搭載了英特爾最新一代賽揚J3455,基礎頻率1.5GHz,並且可以加速到2.3GHz,四核心,整合在CPU里的是最新一代的英特爾集顯,支持兩路視頻實時轉碼。機器標配為4G的低電壓DDR3內存。

DS918+屬於Plus系列,定於與家庭高端型號,也適用於中小型企業,意味著上面有一些高級配置——比如多網口以及支持SSD緩存加速等。


外觀

DS918+的外觀沿襲了群暉系NAS的一貫風格,外殼的塑料經過了磨砂處理,不會留下指紋的同時也增加了一分穩重感。

正面最顯眼的就是硬碟倉位,DS918+沒有為其設計遮蓋面板。四個硬碟支架都有鎖孔,可以用附帶的鑰匙鎖住。除此之外,正面就只有電源按鍵,一個USB3.0以及一排指示燈。

移除四個硬碟支架,就可以看到內部的構造,可以看到在一側有兩個內存插槽,其中一個已經安裝了一條4G的LDDR3內存,另一個則是閑置,可以通過自行安裝內存來升級。

機器的背面則是電源介面,雙千兆網口,一個USB3.0,以及一個e-SATA介面。說實話,我一直覺得群暉在介面方面比較小氣,最最常用的USB3.0介面也只有一正一反兩個。隔壁威聯通機型上深受好評的HDMI和Type-C介面不知為何群輝這邊始終不願意使用。不過e-Sata介面倒是群暉系NAS一直標配的,方便連接擴展存儲來增加空間,e-SATA相較於USB3.0(威聯通一般採用此方案來接擴展存儲)更穩定,傳輸速率也更高。

底部有兩個蓋子可以打開,裡面是安裝SSD的地方,支持的SSD是M.2 NVMe協議的,安裝之後可以開啟SSD讀寫加速(安裝一塊為讀加速,安裝兩塊為讀寫加速),容量的話,一般128G的SSD即可。


硬體安裝

DS918+的安裝比較簡單,無非就是裝上硬碟,插上電源和網線。

硬碟選擇了四塊4T的西部數據NAS紅盤,這個型號的硬碟轉速不是很高,因為畢竟NAS作為數據存放地,並不需要太高的讀寫速度,但是NAS專用硬碟會針對NAS特性和RAID進行了一定的優化。安裝硬碟的過程也非常方便,全程支持無工具安裝,將硬碟安放在支架上,兩邊用固定條固定即可。

只可惜手頭並沒有M.2 NVMe的SSD,所以SSD緩存這一塊就暫時沒法測試了。

雙千兆網口都連接到了路由器上,並且在路由器上綁定了MAC地址,使其可以獲得固定的區域網IP,這一步不是必須,不過為了穩定性,還是建議這麼做。

▲和MiicroServer Gen8的合影▲

軟體安裝

開機以後,需要安裝群暉的操作系統——DSM。

無論那種方法,都會自動檢測到DS918+。群暉的系統初次安裝會安裝在所有的硬碟上,並進行初始化,所以會刪除所有的數據。可以事先從官網下載好固件,這樣從本地上傳會快一點,當然也可以直接讓系統自動從官網下載最新版本的固件。

隨後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系統配置,一些基礎設定諸如機器名稱,時間,管理員密碼等,就不在贅述。

其中有一步需要創建QuickConnect ID。這個是群暉官方提供的NAS雲服務,創建之後可以在任何地方訪問這台NAS,創建首先需要註冊一個群暉賬號,完成之後為這台機器取一個QuickConnect ID即可。完成後,就可以通過下面這兩個鏈接來從外部訪問NAS。

quickconnect.to/[quickconnect id][quickconnect id].quickconnect.to

需要將括弧里的內容替換成相對應的自己的ID。

▲紅框中是已經發現的新的DS918+,狀態顯示為未安裝系統▲

▲可以從本地或者網路安裝DSM,會刪除所有硬碟數據▲

▲DSM安裝中▲

▲設置系統名稱,管理員帳號▲

▲設置自動更新,以及硬碟壞道報警▲

▲登錄群暉賬號並設置遠程訪問QuickConnect ID▲

▲設置完成後就可以遠程訪問(需替換掉紅字部分)▲


磁碟配置

對於群暉的系統,算是比較輕車熟路了。通過瀏覽器訪問NAS的區域網地址,登錄即可。

新版本的DSM是6.1.5,而下一版本6.2也已經公測了一段時間,相信很快就會正式發布。整個管理界面也是相當簡潔,圖標自然是跟隨潮流的扁平化設計。

DSM在安裝的時候並不會初始化硬碟,所以進系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設置RAID並且創建磁碟區,這是比較重要的一步了。

RAID的設置其實還是比較直觀的,四盤位的NAS,主流的RAID類型都支持——Basic(單盤),JBOD,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

▲硬碟已經檢測到,但是還沒有創建RAID▲

▲選中所有硬碟,創建RAID10▲

▲檢測硬碟,選擇Yes時間會很長,這裡選擇跳過(因為都是新硬碟)▲

▲創建完成後RAID狀態▲

比較特殊的是群輝特有的一種RAID類型SHR,Synology Hybrid Raid,其實這是對於Linux下開源的LVM(Logical Volume Management,邏輯卷管理)的一次再利用。簡單來說,SHR模式類似於RAID5的一個升級版本,但是可以最大程度優化存儲空間與數據備份,使其在不同容量的硬碟上都能達到最優。

舉個例子,如果是四塊硬碟的陣列,每塊都是2T(總容量8T),那麼RAID5和SHR的總可用容量都是6T(剩餘2T作為奇偶校驗)。但是如果四塊硬碟容量不相同,比如兩塊2T,兩塊4T(總容量12T),則RAID5的總可用容量還是只有6T,剩餘2T作為奇偶校驗,同時還有4T則處於完全浪費的狀態(因為RAID5隻能根據容量最小的硬碟來確定總容量);而SHR模式下則總可用容量為8T,4T作為奇偶校驗,這樣一來,可以利用到全部的硬碟空間。

▲使用容量不相同的硬碟組RAID的話SHR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空間▲

具體的RAID計算,群暉官網提供了工具,可以點擊訪問(https://www.synology.cn/en-global/support/RAID_calculator)。


創建完RAID之後,就要在上面創建磁碟區才能保存數據,可以把這一步理解為Windows下的創建並格式化分區。

一個RAID上可以創建多個磁碟區,不過我這裡並沒有這樣做,家庭存儲無需那麼繁瑣。

將所有的可用容量都創建一個磁碟區之後,來到了比較糾結的一步——選擇文件系統。DSM提供了兩種文件系統——EXT4和BTRFS。

▲群暉官網提供的BTRFS和EXT4對比圖▲

EXT4是Linux中常用的文件系統,在各大Linux系統中已經被廣泛使用。

BTRFS則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文件系統,2009才誕生,其目的是作為現有EXT文件系統的接替者,所以也支持一定的高級文件特性——比如文件快照功能和卷驗證等。不過,新生事物總有一定的陣痛期,BTRFS一是有不少測試表明其讀寫性能並不如EXT4,二是也有不少案列說BTRFS會有一定幾率出現數據損壞的情況,不過經過幾年的發展和修復,BTRFS的情況已經有所好轉。

需要指出的是,另一家NAS廠商威聯通已經全線放棄了BTRFS,而只採用EXT4文件系統。而群暉,網件等廠商則將BTRFS最為主推的文件系統。

所以這裡,就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我還是選擇了BTRFS,因為DSM的一些組件需要該文件格式才能使用,比如虛擬機系統。

▲開始創建磁碟區▲

▲一個RAID上可以創建多個磁碟區▲

▲選擇剛才創建的RAID▲

▲糾結的一步——選擇BTRFS或者EXT4▲

系統配置


接下來則是需要設定用戶的許可權,默認的管理員許可權顯然不方便用來控制各個文件夾的許可權,所以我們需要設置不同的用戶,並對每個共享文件夾設置對應的許可權。

如果你的網路環境內有域伺服器的話,還可以將NAS加入到域,這樣域中的所有用戶都會集成到NAS中去,可以直接用域用戶名來設置許可權。

▲創建新用戶▲

新用戶選擇共享文件許可權▲

如果有域控制器,也可以加入到域,這樣就可以整合所有域用戶▲


設置完磁碟空間之後,就可以在上面設置共享文件夾了。在群暉的DSM系統中,磁碟空間根目錄下的文件夾都默認為共享文件夾。一些NAS應用在安裝的時候也會自動創建一些共享文件夾,比如安裝Photo Station就會創建photo共享文件夾。

創建共享文件夾的時候,需要設置許可權,分為拒絕,只讀,讀寫三種,應該比較簡單易懂。

設置完共享文件夾之後,則需要設置NAS支持的文件共享協議,為了照顧不同平台,NAS一般都支持多種文件協議——比如SMB文件協議和AFP文件協議。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開啟NFS網路協議等。

▲新建共享文件夾▲

▲設置共享文件夾許可權▲

▲設置文件共享協議▲


DS918+提供了雙網口,所以我們需要配置一下使其可以發揮最大功效。

DSM支持如下的雙網口(或多網口)配置:

鏈路聚合:需要網路設備端支持,且網口必須連接在同一個交換機或者路由器上。聚合後的邏輯網口理論速度應該是所有物理網口的總和。

負載均衡:無需網路設備端支持,且網口可以連接在不同交換機或者路由器上。不過相比於鏈路聚合,此類型並不支持一些高級的特性,比如邏輯網口的速度並不等於所有物理網口的總和。

熱備:任意時間段只有一個網口工作,其他則是出於待機模式,噹噹前網口出現故障,則其他網口會自動激活並開始工作。

這裡我暫時選擇了普通的負載均衡,設置完成後,可以看到本來連個千兆網口被當成了一個兩千兆的邏輯網口。

▲兩塊物理千兆網口▲

▲支持鏈路聚合▲

▲合併為一個兩千兆的邏輯網口▲

簡單測試及總結

在家中電腦中輸入"\NAS名稱",已經可以訪問到新的DS918+,輸入用戶名密碼後就可以看到上面設置的所有共享文件夾了。

從本地拷貝文件去NAS,可以看到基本上達到了千兆網卡的峰值速度了。

▲訪問NAS▲

▲速度測試▲

至此,DS918+的基礎安裝與設置就算完成了。如果你是一個NAS新手,那麼到這裡,NAS應該可以勝任最基本的文件伺服器的職責了。當然,這還是僅僅是NAS所能實現的功能的很小一部分,關於NAS更多的用法,以及群暉更多組件的使用體驗,將在下一篇中詳細描述。

群暉近些年來產品更新的幅度已經趕上英特爾牙膏廠了,可能這也是因為其在NAS領域一枝獨秀所致。DS918+相較於之前的產品,升級幅度依然不大,但是DSM強大易用的功能依舊獨步天下,三分買硬體,七分買系統,對群暉來說,的確如此。當然,相比於老邁的DS212+,DS918+的提升幅度是巨大的,新的硬體使得一些比較新的玩法也成為可能,比如虛擬機,比如容器,這些也將在以後的時間內慢慢進行體驗。

關注姓麥的胖子公眾號:

同時也歡迎請訪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姓麥的胖子 的精彩文章:

寫在一塊NAS硬碟壞了之後

TAG:姓麥的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