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用網路存儲-要求篇

家用網路存儲-要求篇

甩手將軍最近發現,一家人在冬日裡最多的娛樂活動還是看電影電視劇。最近連續被安利了幾部電影電視劇,硬碟空間活生生少了100多個G。最近又拍了幾支4K視頻,平均每分鐘消耗一個G的硬碟。照這麼下去,我的硬碟容量是撐不過這個冬天了。

在這種使用情況下,雲存儲什麼的是完全指望不上的。首先,雲存儲是存儲服務,並不是流媒體服務,本身並沒有對媒體文件播放進行過太多的優化,就算能看,從公網的小水管上傳過來的數據也是進行過特別的壓縮,很多時候並不能保證原有畫質。其次,像iCloud或者百度雲之類的服務,本身並不是針對GB級別的文件設計的,下載或者緩存就得用上半天。甩手將軍測試了一下用iCloud在iPad上看用iPhone拍的4K視頻,等到耐心耗盡也沒放出來。

不過也不用擔心,解決方案也倒是簡單:就是架設一台專門的網路存儲伺服器。這台伺服器專門管理家人的數據,特別是一些影音內容,可以直接從這台伺服器stream到電視上面,完全解放了筆記本里那塊本來就小的可憐的SSD。

那麼,作為家用的伺服器,有些什麼樣的要求呢?甩手將軍羅列了八大要求

這台伺服器很有可能需要全天候開機,或者長時間工作。先不扯淡說什麼節約能源,人人有責,如果能耗過高,接下來每個月的電費可就付不起了。這意味這我們需要選用80plus gold或者以上登記的供電單元,這種高效率的電源儘可能得減少了供電過程中無意義的熱能損耗。

甩手將軍曾經在HP伺服器的呼嘯聲中凌亂過,深知什麼叫做噪音污染。作為家用的機器,運行起來必須是比較安靜的。那麼首先CPU的功耗不能太大,功耗大產生熱能多,那麼為了散熱勢必將風扇開組馬力,那麼聲音難以避免得就會響起來。另外,電源最好在低功耗的情況下可以不開風扇供電,那麼整台機器的分貝數將進一步降低。

雖說存儲伺服器不是專門用來運行計算負荷的,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挑最最最低端的CPU。流媒體的播放,尤其是高清晰度的媒體內容,需要進行的解碼工作,最低端的CPU還是比較吃力的。在進行了一番研究之後,甩手將軍選擇了入門級的Xeon低功耗版本。

網路伺服器負責把數據傳輸到家中的其他設備上,勢必要通過網路進行。目前大部分比較新的電腦的網卡已經具備千兆網路的帶寬,然而,部分比較舊的硬體還沒有這個功能。比如,甩手將軍家中的2012年的第三代Apple TV,居然就只有百兆網路,傳輸1080P視頻都有點吃力,對4K視頻則是完全不支持的。而存儲伺服器可能需要同時對多個設備傳輸數據,千兆網路是必須的。某些伺服器主板支持兩個千兆網口做鏈路聚合,從而具有更高的吞吐能力,那是再好不過了。專業伺服器主板有些支持萬兆網路,但價格過高,就不做考慮了。

甩手將軍是對解析度有點要求的人~ 面對這種兩周能用掉100G的速度,這台伺服器的初始有效容量怎麼也得在10T以上。往後還得可以有一定的擴充能力。目前比較容易買到的單塊硬碟最高容量在10T左右,但性價比並不高,一般考慮單塊4T到6T的專業NAS硬碟。主板上最好能有8個SATA 6.0G的硬碟介面,方便日後擴充容量。實在不夠的話,更是可以使用PCIe轉SATA卡,將主板上閑置的PCIe介面變成4個硬碟介面。

冗餘冗餘冗餘!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數據存儲並不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不準確的說應該是「種三個瓜得兩個半」。硬碟作為一種物理介質,雖說比當年的磁碟可靠的多,但總也有壞的時候。如果在硬碟壞的時候,硬碟上的數據在別處沒有備份的記錄,那整塊硬碟上的數據就一去不復返了。甩手將軍背負著維護家庭數據完整性的歷史使命,怎麼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所以,數據冗餘就很重要,它可以保證在一塊硬碟損壞的時候,整體數據仍舊可以安然無恙。

ECC內存,全稱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錯誤檢查與糾正。內存作為一般的物理設備,仍然會產生偶爾的差錯,某個寄存器里的0或1可能會寫錯。視差錯產生的位置而定,很多時候並不會對正常使用產生影響,所以一般消費級別的內存並沒有這項技術。而對於伺服器領域,數據的正確性至關重要,如果內存中的數據寄存錯誤,而後被寫入了硬碟,那麼往後硬碟上記錄的數據便就是錯誤的了。雖說不過是個家用伺服器,但是本著對家人數據負責以及初學者必須overkill的態度,甩手將軍覺得ECC內存還是必要的。

我只能說,老婆大人不喜歡龐然大物,所以主板盡量不要全尺寸的了。選擇mATX或者mini-ITX規格的主板,以後跨洋搬運起來也稍微省力一點。

在得到領導首肯後,配置工作正在進行中。稍後放出,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甩手將軍 的精彩文章:

TAG:甩手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