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月 穿越而來的禪意枯山水

三月 穿越而來的禪意枯山水

3月2日,一場別樣而又精緻的微型展覽——「水語(liquid therapy)」,在上海復興西路133號城市山民「谷」店的後院里正式開幕。

展覽「水語」是由兩位藝術家的兩件多媒體互動裝置組成的微型展覽,其特點是並非放置在任何美術館,抑或畫廊里,而是在一間老洋房的院子里,意在展現藝術作品和人的互動、藝術作品和自然的互動、人與自然的互動,作品在其平淡的外表中透露著精巧、獨到的細節。

展覽現場

砂石行走,流水呢喃,又逢院中的玉蘭古樹落英,伴隨著冬日的陽光或是細細的雨水,使觀眾處在真實與虛幻的山水之間。

進入城市山民「谷」店的後院,便是作品「徑院 PATH」,一件枯山水作品。這是藝術家蔣京穎利用Iris 2 混音軟體、生成式聲效代碼、紅外感測器、木製砂耙和碎沙石所創作的「互動式」枯山水,用聲音創造了一個冥想空間維度。

作品的靈感啟發於傳統的日式枯山水的布置,以及背後所代表的那種」通過一片落葉便可感知一片森林」的意境。利用生成式聲效,構建一個互動式的冥想場所。觀展者可以移動一個裝有感測器的木耙。木耙上的兩個感測器會測量木耙的移動速度以及它與地面上石塊的空間關係,以此觸發佛家的唱誦聲,聲音的頻率則會隨著木耙的移動速度和位置進行變化。

徑院 PATH

蔣京穎表示,「作品旨在通過科技去影響人們的行為,使用者為了聽到更多最喜歡的聲音頻率,潛移默化中嚴格控制著自己的節奏、步伐,速度和內心。從而達到一個空靈的狀態。」

在院子的另一角,則擺放著作品「迴流 Rewind 」。在這件放著水洗布的木箱裝置中暗藏著CV、聲效代碼和電滾軸。觀展者可用樹枝或手指蘸上清水,在布料上書寫作畫。特殊處理的布料遇水處會顯現如沾上墨跡般的黑色,當黑色經過布料台正中的掃描燈時,就會根據各自在畫布上的位置轉換成不同音效。墨跡隨時間推移逐漸枯乾,墨色也漸漸褪去直至全無,相應的聲音也漸漸消失直至平靜。

「迴流」由蔣京穎和其好友王駱賓共同創作,表達著兩位藝術家就自然、時間、空間三者關係的探討與共鳴。旨在以一種直觀而有趣的方式去揭示萬物歸於本源的恆常之理。

畢業於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的蔣京穎剛開始在藝術圈嶄露頭角,其參與的藝術商業項目「2017年新天地水晶球聖誕樹項目」受到廣泛好評。而另一位藝術家王駱賓現居紐約,專註於創意開發。

迴流 Rewind

在院中看到,觀眾圍繞在作品「迴流 Rewind 」周圍,用手、用樹枝在水洗布上塗畫,在聲效代碼的韻律中感受水滴稍縱即逝的自然特性。

在展覽現場,蔣京表示,在院子里展現互動裝置十分自然,「互動作品不能強行的去互動,雖然往往得選擇科技手段和挑選互動方式把觀眾吸引過來,但不能停留於此,而是需要讓所謂的互動自然而然就發生了,別人都甚至沒有察覺,然後再是通過這樣的手段讓人慢慢去了解背後的意義。」

同時,對於選擇難度更高,展覽環境更不穩定的戶外來做互動裝置作品,蔣京穎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所謂的自然是內心的自然,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城市反而是內心深處所認可的環境。所以反過來講城市這個環境對我們來說是自然,而當你去真正的自然待久了,反而會覺得不舒服,這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了。所以我們會試圖做一些這種互動類的,但是又和自然結合的作品。」

據了解,展覽「水語 liquid therapy——城市山民多媒體互動裝置展」將至3月12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的精彩文章:

從昆蟲中萃取的紅 象徵著地位與財富
陳冠希:你來看我的《一隻猴子》 也就看了你自己

TAG: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