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願「紅海」攜手「戰狼」,打開中國的另類電影市場

願「紅海」攜手「戰狼」,打開中國的另類電影市場

電影《紅海行動》的持續熱度給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給更多的影人以及熱愛大熒幕的人增添了對國產電影,尤其是「大片」的信心。但不可避免的,總會出現其他與電影並不是那麼相關的聲音。

今天早上看到了一位朋友分享了關於《紅海行動》的觀影感受:

作為一名有愛國情懷的現役軍人,在上午加班做完手術、忙完家裡事物、文獻學習和基金修改、兄弟相聚後,我和媳婦兒抽時間去看了評分很高的愛國主義影片「紅海」,我真不知道這部影片為何評分如此之高,儘管看到場面動容之處我也有些眼眶濕潤和劍拔弩張,但是總體感覺,這部影片是對我愛國情懷的強暴,對我智商、情商和邏輯思維的踐踏……

其實這只是很多人影片觀眾的一個普遍縮影,估計許多去完影院的觀眾可能在觀看完影片之後都會有類似的某些體會。可礙於現在這部影片這麼火爆,如果表示自己在有些地方不贊同,可能會影響自己,所以都一片大好之聲。

當然,影片也的確撐得起「大好之聲」,無論是製作的精良程度還是演員的賣力,甚至有些地方可以稱作中國電影的里程碑:比如戰爭場面血肉橫飛、斷肢殘腿的畫面;比如徒手搏擊真實到直至勒死的特寫;比如「國罵」等對白的出現。這些過往只能在國外電影中的種種如今也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慢慢也可以還原在藝術作品中。讓觀眾更加明白戰爭的可怕、暴力的殘忍以及營造的真實氛圍。可,坦白來說,我個人認為影片的高評分沒有問題,但是恰恰好,問題出現在它與另一部軍人題材的優質影片《戰狼2》前後上映!

《戰狼2》在中國電影的發展上,也具有重大意義:第一次讓所有人都知道,好的電影並不一定就需要超高的預算,從而引發大家關注,那吳導這些錢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所以之前那些動輒投入重金的電影,錢到底花到哪去了;第一次讓人知道,原來想要用心拍一部好電影,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所有的明星都光鮮亮麗,而是有時候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才有的藝術呈現;更讓軍人(應該是第二次,畢竟之前有過《戰狼1》)的形象、硬漢的氣質重新回到了公眾高度關注的視野當中。再然後呢,《戰狼2》的在相對權威的影評網站上評分竟然剛剛過7分;而《紅海行動》都快奔9分去了。

人常說:如果想要毀滅一個事物,那必須先要讓其膨脹。

我倒不是說《紅海行動》膨脹,從剛剛的論述中可以看到我對《紅海行動》的認可。但就是因為很多看過《戰狼2》的朋友再看《紅海行動》,自然就會不理解《紅海行動》的高評分了,其實,他們不明白並不是《紅海行動》的高評分,而是兩部同樣如此優質的電影為什麼會差距如此巨大,然後導致在了解到《紅海行動》的高評分後去觀看電影從而帶來的心理落差。

其實這是很多人的一個潛在心理:看不得屌絲逆襲,容不了身邊的人突然比自己好。因為《戰狼》系列的異軍突起,吳京的爆紅,讓很多人不忿,影評區客觀的評價還好,但多數是惡意的踩踏,充分體現了「自我感覺更有才華憑啥機遇沒有吳導好」等等一系列妄想症。所以我看了很多《紅海行動》影評區不單單是評價對應的影評,而是故意捧這部片子踩同樣優質的《戰狼》,從而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報復心理」導致兩部影片評價差距如此之大。同樣的事情可以參考到現在還有人經常在網路等途徑噴我國的籃球事業的驕傲—小巨人「姚」,更別提碰把街球文化發揚的「吳悠」了。在姚明打球的時代,很多人都出於這種心理不停噴姚明這姚明那的,一旦姚明某一天手感不好或者被對位的中鋒打爆的時候,這類人就更加集體高潮了,彷彿那一刻自己在籃球界的地位已經扶搖直上了,摸著鍵盤,做著美夢;吳悠就更慘了,畢竟球技和影響力在籃球方面肯定比姚明還是有一些差距,而且身高也受限,所以各類不堪入目的污言穢語都會出現在關於吳悠的新聞上,可這些人想過沒有,就算你真的比吳悠球技更加出色、先天條件比吳悠更好,那為什麼你沒有第一個在中國推廣街球?就憑這一點,吳悠就應該得到客觀的評價與尊重!

同樣的事情也在筆者身邊發生過。之前在P公司服務的時候,因為筆者會跳舞,所以每次團隊建設去KTV時,筆者都會跳跳來營造一下氣氛,就算有時候跳不動也會盡量參與一下。好的是有一天有一位比我小了近10歲的小鮮肉來到團隊了,而且他跳舞跳的特別好,總之筆者認為他比我跳的好的多。在小鮮肉第一次參加團隊活動的時候,他展示了他的舞姿,驚艷了包括我在內所有團隊的夥伴,我們都由衷的讚賞,而我也知道自己可以退下了,有更年輕的血液來調動氣氛,舞技也更好!我就坐在那邊靜靜的欣賞,然後有一位估計看不慣我很久的同事突然對著我,用一種輕蔑而包含勝利者的語氣:

「王瓏,你看到了,這才叫跳舞,學著點。」

我微笑回應著「是呀,是呀」之類的:第一是由衷的,第二感覺有些莫名,第三我當時微笑是出於禮貌以及一貫的待人方式。不過現在,此時此刻,回想起來這件事的我的確很想笑,看來當時選擇「笑」是正確的。

畢竟,我們可以活成別人眼中的「笑話」;卻不可將自己活成「笑話」。笑話別人者,自己就是個笑話!很多人都是希望別人過的不如自己,同時自己如果無法打敗類似「凡鳥化鳳凰」的案例,就寄托在別人能打敗的時候再上去狠狠踩一腳!

這時候其實《紅海行動》有些躺槍了,它本無意去中傷同類項,卻還是間接的成為了載體。這也是很多人的一種潛在心理:在攻擊他人的時候,獲取了虛擬的優越以及成就感。注意,我說的是攻擊而不是客觀評價。這樣的例子更多了,每天幾乎都會發生在我們身邊。比如茶餘飯後我們常常聽到其他人在評價第三個人的時候,兩個人在那裡各種有的沒的一通舒爽。這種情況,尤其是針對兩位下級員工對他們的直線領導,彷彿真的自己做了領導就會面面俱到一樣,卻不知道如果把時間和經歷都用在抱怨和無知上,只會離自己想「成為自己本來討厭的人」更遠,矛盾而實際。

還是說回電影吧,也表達一下筆者對於兩部影片的喜好。的確,我更喜歡《戰狼2》,感覺《戰狼2》的情節、人物塑造等等更符合我的觀影習慣。但不可否認《紅海行動》在戰爭、群戲等等方面上更出眾。所以就一部影片而言,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單獨把兩部影片拎出來,正如我之前所論述的種種亮點,再次就不重複了。總之,兩部影片都算是「里程碑」式的存在。而希望所有的觀眾,也能夠看到不同影片不同的精彩處,而不是將自己陷入了一種「笑話」的狀態。

當優秀的碰到優秀的,永遠不是比個誰高誰低才會讓彼此更加優秀,那隻會各損八百,然後漁翁得利;可如果選擇攜手,那就可以共同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時代。

願「紅海」VS「戰狼」變為「紅海」攜手「戰狼」,打開中國的另類電影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郎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二郎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