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厲害了我的國!中國海軍曝光艦載電磁炮已首次試驗成功

厲害了我的國!中國海軍曝光艦載電磁炮已首次試驗成功

3月7日,中國海軍網以題為《科研戰線舞長纓 國防高地爭先鋒——「全國三八紅旗手」獲得者、海軍工程大學副研究員張曉》的文章公開報道了我國電磁發射技術和武器專家事迹,文章介紹到,「作為我國馬偉明院士創新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張曉作為某重大國防科技演示驗證項目副總設計師、預研背景項目副組長,經過長期刻苦攻關,經過數百次失敗和五萬多次的科研試驗,攻克了制約某特種電源發展的數十項瓶頸技術,成功研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連髮型電源,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軍事專家陳忠告訴記者,電磁軌道炮是利用電磁軌道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通過電磁力來加速彈丸,很容易突破傳統化學能火炮技術的初速極限,因此具有高速度、大威力和遠射程等優點,但電磁軌道炮是通過洛倫茲力加速彈丸的,如何儲能,將電力循環使用起來是一個高技術難點。

我國電磁炮上艦,在試驗艦艇的中後端全是各類電源設備。

簡單講,化學能火炮,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常規火炮技術已經延續了幾百年,在原理上從未改變,就是裝多少火藥,發射多少彈丸,但電磁炮的關鍵核心技術就是如何把巨大的電能存儲起來,同時還能隨時使用,使用完了,還能短期內再次使用,這考驗的就是各國在超高強度電源技術上的技術功底,美國電磁炮研究恰恰「卡殼」在這個問題上。

我們知道,電磁軌道炮在工作時,彈丸的加速時間極短,但為了獲得所需的初速,所需的能量卻非常巨大,其瞬時的發射能量高達20至70MJ之間,是化學能坦克炮發射能量的幾倍,由於通過脈衝電源為電磁炮提供能量,要在幾毫秒的時間內提供幾十至上百兆焦的電能。如此巨大的能量存儲依賴於儲能技術的進步,目前較為成熟的儲能技術是體積和重量都較大的電容器,所以上面所謂的連髮型電源實際上就是一個「超級大電容」,名字看起來挺LOW,但技術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和美國做的出來,就這麼尖端。

軍事專家指出,為使彈丸具有較高的出口初速和較大的加速度,需要儘可能地提高電源的放電功率和減少放電時間,因此由多個電容型儲能模塊並聯組成的高功率脈衝電源被廣泛應用於電磁炮等領域,目前,中國和美國的電磁軌道炮的脈衝功率電源一般包括初級電源、中間儲能系統和脈衝形成網路。在幾種儲能方式中,中美都選擇以電容儲能技術為主要電源選型,因為其技術最為成熟,應用最為廣泛但其缺點是能量密度最低,但我國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攻關解決,先後解決了電源小型化問題、放電穩定性問題,以及高強度循環使用問題,突破了電磁軌道炮技術的所有技術難題,在全世界率先實現30MJ以上能量級別電磁炮上艦試驗,為我軍新一代XXX毫米口徑電磁炮設計定型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中國海軍網的文章稱,「天道酬勤。某項國產新型武器裝備第一次在船上試驗就取得了成功。張曉既負責系統模擬,又負責電源維護,整個實驗牽涉到20多家單位、200多人,任何一個故障都會耽誤實驗進程,她的壓力異常大,幾乎徹夜不眠。當聽到實驗成功的消息時,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軍事專家告訴記者,這是中國電磁軌道炮艦上試驗的首次成功,也是人類電磁炮艦上試驗的首次成功,這標誌著我國電磁炮技術已經躍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在技術上趕上了美國的發展步伐,僅僅在一個月前,電磁炮上艦還是媒體的報道熱點,現在已經試驗成功,可見我國科研人員的效率有多高,更讓人感到欣喜的是中國電磁技術正在崛起一大批中青年科研人員團隊,這才是中國最驕傲和最有底氣的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視野 的精彩文章:

誰是狙擊炮之王?全世界最強狙擊炮排名第一是中國人傑作
為何東風41是人類射程最遠的導彈?因中國拿下一黑科技

TAG:軍情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