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抗戰急需軍火援助之際,羅斯福卻做了一件如此不人道的事

中國抗戰急需軍火援助之際,羅斯福卻做了一件如此不人道的事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在抗戰前期,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則一直把制止日本進一步擴大侵略的希望寄托在西方大國聯合干涉之上。7月21日和24日,蔣介石接連召見了英國駐華大使許閣森,要求英國政府從中調停。他說:「現在局勢只有英美兩國努力從中設法,或可變為和緩」,「惟有請英、美兩國從速努力防患於未然,以免戰禍」。(《黨史概要》第3冊,第1147~1149頁。)然而,英國的反應,僅僅是由艾登外相對日本發出要終止英日談判的威脅而已。對侵略者一向採取姑息政策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不願對日本採取有效的制裁行動。

7月25日,蔣介石又召見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Nelson Johnson),稱「美國向來主張和平與人道主義,所以在道義上亦有協助制止日本的義務」。(《黨史概要》第3冊,第1147~1149頁。)而美國國務卿赫爾(Cordell Hull)在8月12日發表的聲明中,僅表示「希望中日兩國不要訴諸戰爭」。(《黨史概要》第3冊,第1147~1149頁)更有甚者,在中國抗戰急需軍火物資的時候,羅斯福總統竟於9月4日宣布禁止美國政府所屬商業運輸工具(包括商船和飛機)運送軍火或軍用品前往中國和日本。

羅斯福

這個所謂中立法僅對中國不利,因為中國除了槍支彈藥可以自給外,所有重型武器和軍火,幾乎全部從歐美進口。由於這個禁令的實施,中國向美國購買的19架飛機,中途被迫停運,應聘在中國空軍擔任教官的美國人無法前往中國。(王正華:《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第191頁,台北環球書局1987年4月版。)與此同時,美國還在源源不斷地向日本運去石油、橡膠、鋼鐵、銅錫、汽車、飛機零件等,這些物資從表面上看似乎不屬軍品,實際上卻是重要的軍火原料,美國此舉是為侵華日軍輸血。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因而指出,「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國大力支持,這種侵略行為不僅受到支持,而且我們的援助是如此有效,如此舉足輕重,如若斷絕援助,這種侵略就可能被制止和停止」。(王繩祖:《國際關係史》(上),第460頁,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7月版。)

除此之外,國民政府除了命令正在歐美訪問的特使孔祥熙繼續促請歐美各大國出面調停外,9月5日,又派胡適訪美、蔣百里訪歐,但收效均甚微。蔣百里在歐洲到處碰壁,胡適在美國也不得要領。當胡適拜會羅斯福時,羅斯福甚至避免承認中日戰爭狀態的存在。10月5日,他在芝加哥發表了防疫隔離演說。他說:今日情勢,關涉全世界,不僅是某一條約遭受破壞,而是戰爭與和平問題,國際法問題,尤其為人道問題……同時亦關涉世界經濟、世界安全與人類禍福。不遵法律,猶如疫癘,蔓延全世界,有增無已,事極不幸。當此疫癘方興之際,社會人士應如贊同隔絕病人,以保護公共衛生,不受其傳染。(《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禦侮》第3卷。第17~18頁。)但是,這篇演講並沒有敢公開點名批評日本的侵略行為,亦未能公開聲援中國的對日軍事抵抗行動。

蔣百里

正是由於英美這種不介入的態度,才使得日本更加有恃無恐,氣焰十分囂張,甚至對英美駐華官員和機構也實施攻擊。8月26日,許閣森大使受日本飛機的掃射而負傷。9月19日,日本要求外國外交機構、僑民和軍隊退出南京,在遭到拒絕後,於21日起對南京狂轟濫炸。12月12日,美艦「奔尼」號(Panay)在南京附近江面被日機炸沉,逃入救生艇的美國水兵還遭到日機的低空掃射,致使3人死亡、17人受傷。同時,兩艘英國商船在蕪湖附近被日機炸沉,一艘軍艦亦遭炮擊。

英美同日本之間這一系列事件,確使蔣介石和國民政府高級官員興奮了好一陣子,他們認為英美一定會對日本的挑釁行動予以報復。蔣介石在獲悉許閣森受傷的消息後寫道:「此事未知英國取何種態度,或於全部戰局之勝負有關也。」(《蔣總統秘錄》,第11冊,第72頁。)豈知英美政府在受到如此侮辱的情況下,卻一再忍耐,直到南京陷落,也沒有採取任何制裁措施。

南京陷落以後,中國抗戰進入了艱難時期,尤其是急需軍火和軍事物資援助。此前孔祥熙在歐洲活動的結果,曾向英國和法國各購得戰鬥機和轟炸機各36架,還同義大利簽訂了購買兵器合同。然而,8月底至9月初,日本封鎖了中國全部海岸線後,各國以避免同日本發生衝突為借口,取消了對中國的武器供應。美國更是沒有援助一槍一彈。

再看英國。中國駐英大使郭泰祺不斷向英政府呈請軍事及財政援助,得到的答覆僅是「正在研究」,「不久或可設法」(《戰時外交(一)》,第24頁。)之類的推託之辭。訂購的飛機也以供不應求為借口遲不交付。3月28日,立法院長孫科親自拜見艾登外相,請求財政援助,但英國反應冷淡。相反,同年5月3日,英國卻同日本簽訂了關於中國海關的協定,承認在日本佔領區內所有海關稅收,一律存放於日本橫濱之正金銀行。這是對中國主權的極大損害。

抗日戰爭資料圖

在法國方面,其對華政策一直惟美英馬首是瞻。由於顧忌其在東南亞的利益,不敢得罪日本,因而給中國的抗戰也設置了不少障礙。日本封鎖中國海岸線後,中國從蘇聯購買的大量軍火裝備需要假道越南運入中國,但法國政府禁止通過。駐法大使顧維鈞在法國交涉了近一年,仍遭到拒絕。

於是,蔣介石依靠英美干涉的幻想徹底破滅了。他這時才「深知中國不能從各主要國家獲得有形的援助;他已了解至少在暫時中國只能獨自抵抗其敵人。中國並未由任何西方民主國家獲得軍事的援助。反之,中國卻屢被勸,從速對日本和平解決,以利國際的通商」。(傅啟學:《中國外交史》,第542頁。)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國際局勢呢?這主要是歐洲國際關係的影響。中日戰爭爆發之時,歐洲局勢日趨緊張,德、意法西斯力量正在迅速增長,歐戰的爆發已迫在眉睫。英、法等國根本無力顧及其在東亞及中國的利益。日本已經看到了這一點,特別是與德、意結盟,使之更加有恃無恐。美國在其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之下,當然不會陷入中日糾紛中去,為了中國而同日本撕破臉皮,何況,日本還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因此,為了保住他們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美、英、法皆不肯輕易得罪日本。這種國際政治氣候,決定了任何想依賴英美等大國來迫使日本停止侵華的圖謀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

(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日本認為此人是「中國唯一最傑出的人物」,有他在則日軍無法征服中國
努爾哈赤曾說了這七句話 從此後金士氣大振,接連大捷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