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日也可轉化成愛國正能量

精日也可轉化成愛國正能量

精日擺拍在全國掀起聲討浪潮,國人余怒之後有沒有反思呢?原因是什麼?又該如引導和教化精日,化負能量為正能量呢?

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所以,要改造精日分子,必須從其形成原因入手,逐條化解,引導這股人群成為社會正能量。精日形成的第一大原因,在於中國傳統教育缺失。很多人沒有讀過《四書五經》,更沒有接受更為全面的傳統文化的學習,以致於很多人誤把武士道誤認為是日本自產的東西。

孟子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實際上武士道的本質就是儒家的捨生取義精神。從春秋戰國時代至南宋的中國,這種精神一直都是華夏的民族精神。尤其在南宋滅亡之時,文天祥拒不投降,陸秀夫背少主投海自盡,二十萬軍民投海殉國,這些悲壯故事令世人肅然起敬。更有傳言,當時,對岸的島國日本為此甚至舉國茹素。

古代日本就一直學習中國文化,崇尚中國文化,特別是孔孟之道。日本素來以儒家思想維持社會秩序,維護其尊皇攘夷的皇權體制。所以,日本極立在其國內推行儒家的忠義思想,特別是捨生取義精神。到了二戰時,日軍之所以敢於衝鋒陷陣,寧死不降,也正是因為其把古中國的民族精神學得淋漓盡致。

因此,要將精日轉化為正能量,第一步便是全民普及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使他們明白,他們所崇拜的武士精神實際上是日本抄襲中國。

第二步,恢復漢服。

華麗的漢服

漢服,又稱華服,意為華麗的服裝。漢服是世界上最唯美、最漂亮的服飾,任何服飾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漢服在三國時代由東吳傳入日本,經過幾千年傳承和發展,滲入了大量日本元素。但,和服依然保持了漢服主要特徵,處處都是漢服的影子。自明亡後,華夏衣冠盡喪,在中華大地再也看不見漢服這種中國人傳統服裝的身影。

清朝髮型

漢服不僅僅是華夏的民族標誌,更是華夏民族精神的寄託。同時,漢服更是華夏優秀、傲立於世的象徵。失於華夏,覓於夷邦。現今之國人只能到朝鮮,日本去尋找漢服的影子,感念故國情懷。於是,這也成為出現精日的原因之一。

因此,只要漢服一恢復,風行於華夏,並讓世界驚羨。這必然可以極大的增強華夏的凝聚力,把離散的民族精神重新凝聚起來。同時,也可以促使大量精日消失,讓他們重新回來崇拜中國文化,重新建立華夏的自信和優越感,使他們的精力都投入到發揚本民族文化中去。另外,精日們認識到了武士道原產自中國,並把古中國的捨生取義應用到對異族的征戰中去,其作用不僅僅限於保衛國家。

如此一來,精日必然大量消失,大部分都可由負能量轉化為國家正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宇文 的精彩文章:

大謊言之一 明亡之後無華夏
細數那些很少被人提及的民族英雄 其中一位幾乎被世人遺忘

TAG:超級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