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玉環,究竟是不是誤國的禍水?

「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玉環,究竟是不是誤國的禍水?

楊玉環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一生是傳奇的,也是悲劇的。她與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備受後人的歌頌和詠嘆,記敘楊玉環的作品不勝枚舉。

這些作品涉及到了詩歌、戲劇、小說、影視等方面,其中以唐代陳鴻的《長恨歌傳》、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宋代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元朝白樸的《梧桐雨》、明朝吳世美的《驚鴻記》、清朝洪昇的《長生殿》最有代表性。

楊玉環,號太真,祖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生於成都。楊玉環天生麗質,開元二十二年被唐玄宗之子李瑁看中,被冊封為壽王妃,五年之後,因被唐玄宗相中,以孝為名先將其度為女道士,賜號太真,後納入宮中。天寶四年得玄宗寵幸,正式冊封為貴妃,楊貴妃得到唐玄宗的專寵十年。但於天寶十五載,跟隨唐玄宗流亡蜀中,途經馬嵬坡,禁軍嘩變,楊玉環被縊死,至此香消玉殞。

後世針對楊玉環的傳奇的一生,結合歷史典故對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文學創作,在這些文學創作之中,楊玉環在不同的文學作品中被賦予了不同的形象。

01 美色誤國的紅顏禍水

楊玉環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必然有她傾國傾城的美貌,而俗話說,紅顏禍水。正是這種天生麗質的美貌,使君王沉迷,致國事耽誤,造成整個國家的衰敗。

《長恨歌傳》的開頭詳細而真實的描寫了史書上所記載的楊玉環的天生麗質的形象,「既笄矣,鬢髮膩理,纖濃中度,舉止閑冶,如漢武帝李夫人......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如羅綺。光彩煥發,轉動照人。」然而,楊玉環這種高貴典雅的美貌透過陳鴻的作品可以發現,她那令世人為之動容,為之癲狂,為之羨慕的美貌背後,是同整個國家的盛衰榮辱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唐玄宗晚年「倦於旰食宵衣,政無大小,始委於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聲色自娛。」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位高權重的帝王厭倦了國家的政事,整日沉迷女色,尋歡作樂,忘記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而楊玉環身為貴妃,沒有起到提醒君王的作用,卻是極力迎合這位帝王的各種需求。

擄掠了唐玄宗這位掌權者的心,並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後,進一步為楊氏一脈爭取到無上的榮耀。「叔父昆弟皆位列清貴,爵為通侯。妹妹封國夫人,富埒王宮,車服邸第,與大長公主侔矣。而恩澤勢力,則又過之,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故當時歌謠有雲:『生女勿悲酸, 生男勿喜歡』」,「 男不封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媒。其為人心羨慕如此。」這真的應了那句俗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文學創作中,有杜甫的《北征》和《哀江頭》、李益的《過馬嵬》等,詩人們用自己的詩詞口誅筆伐,嚴厲苛責楊玉環禍殃國家,描繪了一個通過美貌蠱惑君心、致使國家衰敗的嬖寵形象。

杜甫在敘事詩《北征》中提及馬嵬坡事件: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

奸臣竟菹醢,同惡隨盪析。

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

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

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

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

凄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

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

園陵固有神,掃灑數不缺。

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杜甫在此事詩中高度讚揚了龍武將軍陳玄禮誅殺楊國忠等一行奸佞之臣的英雄壯舉,並認為,這是對國家的重建有著重大的歷史性作用的時刻,對於安祿山叛變,認為楊氏家族難脫干係,認為楊貴妃的被殺,能夠獲得整個國家的安寧,是一件值得舉國歡慶的大事。

杜甫是代表著廣大庶民對馬嵬坡事件的普遍觀點。在《北征》中,杜甫將楊貴妃比作褒姒妲己,楊貴妃受到了嚴厲的斥責和打壓。杜甫的觀點是受到了「女禍論」的影響,女禍論是指將國家的衰敗與動蕩與個別的寵妃聯繫起來,並主觀地認為導致國家的敗落的原因與責任在於這些寵妃,並不去深究這些寵妃是否存在明顯的罪惡,並進而由這種個別的寵妃現象擴展到紅顏禍水、美色誤國的普遍觀念上來。

杜甫在《北征》中的這種對楊玉環的形象的解讀,使得以後各個時期的詩人繼續描繪這種禍國殃民的形象,比如,在劉禹錫的《馬嵬行》中將其描繪為妖姬,在溫庭筠的《過華清宮二十二韻》中將其描繪為內嬖。

02 感情專一的絕世美人

對楊玉環的絕世美貌和才能的歌頌,主要是以著名詩人白居易為代表,白居易創作的《長恨歌》是一篇飽含了真摯情感的長篇詩作。在詩中,白居易就將楊玉環塑造成一個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的絕代佳人的形象,將楊玉環的個人魅力通過華麗的辭藻和朗朗上口的韻腳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一個鮮明的美人形象躍然紙上。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表現出了楊玉環的美得極致。楊玉環之所以成為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得力於文學家的不斷渲染和描繪,尤其是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對楊玉環的嬌媚還羞得媚態的刻畫,入木三分。

從杜甫對楊玉環的「明眸皓齒」的描繪,到白居易那裡就變成了「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並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光耀門楣的同時,還為楊氏家族帶來了無上的光榮。由文學描繪出來的楊玉環的絕代佳人的形象充分展現出了楊玉環的個人魅力,甚至對國家大事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與楊貴妃同時代的李白,也是極近其自身之能事,為唐玄宗撰寫了著名的《清平調》,以此來讚揚楊玉環的美貌。李白寫到: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三首詩均是對楊玉環的美貌的讚美,讚揚她像王母娘娘瑤池裡的仙女,像一枝沾露帶香的花朵,能夠讓人忘掉煩惱憂愁。李白的《清平調詞三首》屬於文人邀寵之作,藝術性較為可取,也刻畫出了一個傾國傾城的絕世美人的形象。

03 深明大義的痴心女子

在清代作家洪昇的《長生殿》中,楊玉環已經不再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寵妃的形象,也不再是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傾國傾城的美女形象,而是成為了一個深明大義的痴心女子的形象。

在《長生殿》中,洪昇並沒有描繪楊玉環作壽王妃的故事,也沒有講述楊玉環進宮後與安祿山私通的歷史,而是將楊玉環塑造成了一個痴心女子的形象,對自己的丈夫唐明皇的忠貞不渝的情感在此作品中得到體現。

為了將楊玉環的對感情的痴心的形象刻畫得更為仔細,洪昇著力刻畫了對感情的要求。比如,在楊玉環因為虢國夫人而被驅逐出宮時,一句「只道君心可托,百年為歡,誰想妾命不憂,一朝逢怒」道出了楊玉環心中對唐明皇感情的無常的憤怒和怨恨。又比如,知道唐明皇寵幸梅妃的時候,心中又有不愉快,抱怨唐明皇的感情不夠真誠。

楊玉環對感情的專一,要求著唐明皇也要對自己的感情專一,這是楊玉環對自己同唐明皇之間的感情的珍惜與忠貞,可見其痴心。在「馬嵬之變」中,楊玉環的行為更是體現出了她對唐明皇的感性的忠貞不渝。而這種忠貞不渝的感情,主要是通過楊玉環的深明大義的自我犧牲的精神體現出來的。

「臣妾受皇上深恩,殺身難報,今事勢危急,望賜自盡,以定軍心。陛下得安穩至蜀,妾雖死猶生也!」

這樣一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一方面體現了楊玉環的大局為重的精神,另一方面則是楊玉環對唐明皇的痴痴情深,不願看到唐明皇陷於為難之境,寧願通過自己的一死,幫助唐明皇解圍,這種深明大義又豈是一般女子所能表現出來的?

然而,在當唐明皇遲遲不肯下手時,楊玉環的一句「陛下雖則恩深,但事已至此,無路求生,若再留戀,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道出了楊玉環的心中對國家的完整和對唐明皇的深切的愛意,這種胸襟和精神,不禁讓人感概萬千!

在作品《梧桐雨》中,寫到「妾身得侍陛下,寵幸極矣,但恐容貌日衰,不得似織女長久也。」「妾蒙主上恩寵無比,但恐春老花殘,主上恩移寵衰,使妾有龍陽泣魚之悲,班姬題扇之怨奈何。」這樣的話語,字裡行間透露出楊玉環擔心自己容顏衰老而失去唐明皇的愛,這是一種對自己的感情的擔心,體現了楊玉環的情痴的一面。

楊玉環的楚楚可人的痴心女子的形象,在這裡不再被看作禍水,相反,人們開始為她對感情的忠貞而讚揚,想像著她可以有著升仙后會更加美好的歸宿,人們開始從內心悼念這位令人同情的痴心女子,於是關於楊玉環的題材的文學作品更多的開始為楊玉環確立了一個新的形象。

記得點個贊喲~

(圖片源自網路 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美若天仙的楊貴妃究竟有沒有死在高力士手下?還是被送到了日本?
《妖貓傳》:白龍對楊貴妃的愛都在這一幕里!看懂的人都哭了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