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及先進篩查技術,實現「未癌先防」

普及先進篩查技術,實現「未癌先防」

一盒檢測試劑,能夠精準診斷乙肝的病原體感染情況和疾病嚴重程度;抽取媽媽的一管血,可以檢測出胎兒智力發育障礙等染色體疾病,準確率達99.5%以上;通過基因檢測,能明確癌症患者的基因突變靶點,有針對性地使用靶向葯,實現精準抗癌……科技手段的不斷提升和創新,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健康幸福。在總理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如何通過先進技術,實現「未癌先防」?如何通過醫改,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如何斬斷「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3月6日,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共聊健康話題。

特派記者 黃京 劉璋景

關鍵詞【科技防癌】普及推廣先進的篩查檢測技術,實現「未癌先防」

全國人大代表戴立忠 記者 黃京 攝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聖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立忠,一直致力於基因檢測行業。他告訴記者,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很多重大疾病能夠通過篩查進行提前預防。據統計,我國近30%的新發癌症(宮頸癌、肝癌、胃癌、鼻咽癌等)是由感染性疾病而引起的,而西方發達國家由於採用先進的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技術進行提前檢測和篩查,目前已經成功將這一比例控制在4%以內。以宮頸癌篩查為例,2014年,國家衛計委正式啟動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為54.6萬農村女性採用先進的宮頸癌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技術進行免費宮頸癌篩查,真正做到「未癌先防」。

全國人大代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院長黎志宏是骨科專家,據他介紹,通過先進技術手段,惡性腫瘤的預防與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比如在骨腫瘤研究上,黎志宏率領團隊建立了動物模型,並將一些新型的腫瘤抑製藥物通過動物模型進行實驗,以便更好地在臨床中指導腫瘤患者用藥,實現精準治療。

【建議】將重大疾病的常規體檢項目納入醫保報銷

全國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雷冬竹發現,基因檢測對癌症患者的靶向用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於檢測費用高昂,造成了很多患者貽誤治療。同時,「盲用」靶向葯也造成了醫保基金的極大浪費。她建議將基因檢測費用列入醫保報銷範疇。同時,隨著技術手段的提升,在免費的癌症篩查過程中,檢測技術上要更科學合理。「比如免費的宮頸癌檢測中,通常都是TCT檢查,其是檢查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宮頸細胞是否發生了異常變化。但HPV是檢測有無可能導致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高危病毒感染,因此HPV檢查在防止宮頸癌癌前病變上效果更好。」

戴立忠也呼籲儘快在「兩癌」篩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全面推廣宮頸癌HPV檢測技術進行宮頸癌篩查。他同時建議加大力度普及推廣先進的篩查和檢測技術,以政府購買服務、列入醫保目錄等方式,推進相關惠民技術在癌症早期篩查、出生缺陷篩查、感染性疾病診斷、血液篩查等領域的應用。同時要將重大疾病的常規體檢項目,比如腫瘤標誌物檢測、部分癌症病因早期篩查項目等,納入醫保報銷,提高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率、早診早治率。

全國人大代表雷冬竹 記者 趙持 攝

關鍵詞【醫療改革】改革收付費方式

不久前,在湘雅二醫院就診的市民譚女士發現,自己在醫院購買的藥品價格,甚至比在家門口藥店買的還要低。對此,黎志宏表示,隨著醫改的實施,湘雅二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實現藥品「多少錢進的,就多少錢賣出」,藥品流通環節的費用也在持續減少。這也使得多年來「以葯補醫」機制在醫院徹底退出。

但市民面對的醫療問題,顯然不是單單降低藥費就能解決。雷冬竹認為,在深化醫改的進程中,支付制度是鏈接醫療、醫保、醫藥的紐帶,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比如,因為醫保支付的問題,省級醫院對市醫保病人只提供門診就醫,不辦理入院就醫;在治療過程中,實施按病種收付費,但是患者出現併發症等情況,卻可能無法享受醫保報銷;由於醫保對耗材、藥品等支付比例進行了嚴格限定,患者並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使用何種藥品或耗材等等,「這些都是老百姓看病就醫中普遍存在的難題」。

【建議】可建立DRGs收付費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黎志宏 記者 童迪 攝

談起醫保支付改革,黎志宏建議,能儘快建立DRGs收付費制度。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譯為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是國際公認的科學疾病分類方式,被劃分到同一個病組的病例具有疾病相同、消耗醫療資源相近、治療方式相同、嚴重程度相近、個體特徵相近等特點。DRGs收付費制度,就是給這些病組確定付費標準,進行付費。

黎志宏表示,「國內外實踐經驗表明,DRGs收付費制度在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促進醫療機構降低成本、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健康扶貧】加強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治病不如防病

「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戴立忠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重大疾病帶給一個家庭的傷害。據國家衛計委統計,2016年我國醫院人均住院費用為8604.7元,但我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8452元。數據顯示,我國癌症平均治療費用達15萬-50萬元。以女性高發的乳腺癌為例,晚期治療費用就達20萬-30萬元。戴立忠認為,我國的許多醫療政策都是以治為主、重治輕防,往往治標不治本,投入大效率低。事實上,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要達到同樣健康標準,所需的預防投入與治療費比例為1:8.5。「也就是說,預防上多投入1元,治療費就可少花8.5元。」

儘管為防控重大疾病,特別是高發癌症,近年來我國實施了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癌症早診早治項目」、「農村婦女『兩癌』(乳腺癌、宮頸癌)免費檢查項目」等國家項目,在高發癌症防控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項目覆蓋面仍相對較窄。例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篩查的癌症僅包括肺癌、乳腺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5種,目前覆蓋省份僅20個,篩查人群數量有限;「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項目」覆蓋面僅限於農村,覆蓋人群也相對有限,距離《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制定的2020年覆蓋率達到80%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建議】擴大重大疾病防控國家項目覆蓋面

戴立忠呼籲,首先要在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針對高發性癌症(如宮頸癌、乳腺癌、肺癌、肝癌等)、重大傳染病(肝炎、艾滋等)、出生缺陷疾病(唐氏綜合征、遺傳性耳聾、地中海貧血等)分門別類地制定相應的防控方案,從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各個環節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降低重大疾病發病率。同時要擴大重大疾病防控國家項目覆蓋面。要將「癌症早診早治項目」覆蓋範圍擴大到全國,進一步提高癌症篩查人群數量;進一步擴大婦女「兩癌」免費檢查項目覆蓋範圍,確保2020年實現宮頸癌、乳腺癌覆蓋率達到80%,2025年實現「兩癌」篩查適齡人群100%全覆蓋。

雷冬竹也建議,要針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開展「生、老、病」健康干預,拔掉病根,斬斷窮根。「生」即為貧困人口進行免費孕期出生缺陷篩查診斷及孕期保健,確保生得健康。「老」即為40歲以上的貧困中老年人定期開展免費體檢。「病」 即「病有良醫」。加快鄉鎮衛生院規範化建設,通過「醫聯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形式積極推行「優質醫療下沉」, 實現市縣鄉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 做到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既有利於遏制「小病變大病」,也節省了病患家庭的醫療費用、來回奔波等附加支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湘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時代的年味是什麼味?有花樣百出的紅包,還有……
「飛人」玩雪,「閃電」練球

TAG:三湘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