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Nature:根系是如何幫助植物走向世界的?

Nature:根系是如何幫助植物走向世界的?

植物登陸以來,其根系形成了不同的形態和功能來適應環境。近年來對植物功能性狀的研究得到了葉經濟譜的概念,但是這種性狀間的組合(organization)是否在根系中也存在卻不清楚。主要原因是根系的取樣困難導致了數據的缺乏。相比葉片而言,根系需要競爭更多的地下資源,而且這些資源在空間上變異非常大。這使人想到一些基本問題,根系性狀在物種水平上如何變異呢,隨著環境的變化根系又進化出怎樣的適應策略呢?中美兩國科學家通過十多年的數據收集,研究了不同植物類群間根系功能性狀的變異,並在全球尺度上研究了不同生物群系之間根系性狀的適應性。研究結果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上上。

研究方法:

在全球7個生物群系中收集了369種植物(熱帶森林,亞熱帶森林,溫帶森林,草原,沙漠,地中海地區,寒帶森林);在每個生物群系中,採集能代表當地植物群落的本土植物。

2. 研究了10種植物根系的功能性狀(根系大小、比根長、根系長度、根系密度、含氮量、含碳量、氮吸收速率、根細壽命、碳氮比、菌根侵佔率),所有性狀只關注第一級根系。

研究結果

氮是根系生理代謝的重要元素,作者先研究了根系含氮量是否能夠解釋性狀的變異。因為在植物葉經濟譜中,含氮量能解釋葉片性狀的變異。例如,葉片含氮量高的葉片通常具有短的壽命和高的比葉面積,

結果表明:

1. 和葉經濟譜不同,根系含氮量不是根系性狀變異的主要因素;根系性狀的變異主要受根系大小、根系構建成本有關性狀、菌根的侵染程度影響。

2. 和葉片性狀不同(葉片的含氮量通常和比葉面積相關),根系含氮量並不和比根長(SRL)相關。

3. 根系的氮吸收效率並不和根系的直徑、生活型、SRL相關聯。這些結果表明,和光照 / CO2對於葉片的重要性來說,氮素對於根系覓食並不那麼關鍵;根系壽命主要和根系的大小(正)和比根長(負)相關,分別解釋了14 %和16 %的方差變異。

4. SRL和根系直徑(D)呈幾何非線性關係,其方程式為SRL = 16.8 / (πD2),表明隨著根系變小,根系單位重量碳投入後對土壤利用體積的顯著增加。在SRL-D關係中,木本植物主要分布一個直徑和SRL沒有顯著關係的區間,但草本植物卻處於一個直徑輕微變化就會導致SRL顯著變化的區間。

5. 就草本植物而言,根系密度的輕微變化也會引起SRL的激烈變化,由此推測在進化過程,根系會通過密度和大小來影響SRL,增加對資源的獲取。

6. 分析根系大小和物種進化時間發現,粗根植物多起源於古老的類群,而細根植物多屬晚期分化的物種,整體而言,隨著根系直徑變小,共生菌的侵佔率降低;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的侵佔率平均低30 %左右,草本植物的根系密度也平均比木本植物低於33 %。

7. 基於譜系獨立的分析也表明,譜繫結構解釋根系大小、SRL和菌根的變異,但譜系卻不能解釋根系的化學組分的變異,說明根系化學組分主要受生態環境而不是進化歷史的驅動。

8. 分析不同生物群系根系大小變異發現,熱帶地區植物根系的變異比較小,而在寒溫帶和沙漠地區,根系大小變異比較大;在季節性變化明顯的生物群系中,主要分布細根型的木本植物,而草本植物的根系大小不隨生物群系而改變。

9. 熱帶地區有更多粗根植物,依賴菌根增加對養分吸收,而在沙漠和溫帶地區,根系較小,主要依賴細小的根系增加養分的吸收。

這種性狀的變化是和生物群系的進化歷史和環境條件相適應的。熱帶地區水熱條件穩定,同時也被認為屬於進化原始的生物群系,因此保留有更多的原始植物類型,在此區域植物根系壽命較長,多為粗根,以菌根增加對養分的吸收,表現出保守型覓食策略,而溫帶和沙漠屬於進化較晚的生物群系,同時環境變化激烈,生活在該區域的植物傾向於發展形成細根植物,減少了對菌根的依賴,通過快速周轉增加對環境的適應性,表現出貪婪型覓食策略。

https://www.newphytologist.org/news/view/178

參考文獻:Maet al.,Evolutionary history resolves global organization of root functional trait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植物札記 的精彩文章:

TAG:海南植物札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