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Ifoods chain區塊鏈項目應用開發進展順利

Ifoods chain區塊鏈項目應用開發進展順利

近日Ifoods chain創始人卡隆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Ifoods chain將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食品安全最後一公里問題,Ifoods chain致力於通過區塊鏈底層技術,為食品領域的生產、流通、消費、檢測、追溯等食品供應問題上提供解決方案,成為一個開源、開放式的食品及相關領域的區塊鏈生態平台。

食品溯源,是食品出現問題後找出問題源頭的最常見手段,但從現狀來看,單純溯源並不能完全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最關心的並不是能不能溯源,而是買到手的食物安不安全、品質好不好。Ifoods chain提供的以區塊鏈+MEMS感測器為核心組件的終端智能硬體超級探針(Super Probe)項目,正是針對解決此問題的一個具體應用方案,下面簡單闡述其應用過程及開發團隊:

首先,通過大量實驗建立標準資料庫,存儲到區塊鏈上。在實驗室採集肉類的標準數據,包含肉類不同部分的酸鹼度(PH值)範圍、肉類的水分含量範圍、肉類的導電性範圍等,將以上採集的數據存儲到標準資料庫中作為標準參考數據。研究團隊採集全球各地肉類樣品,通過實驗室大量的試驗,和大量的數據分析,確定不同參數間的關聯關係,構建標準資料庫及標準數據演算法。

標準資料庫的建立由Ifoods chain創始人、美國喬治亞大學食品學博士,加福得食品(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汝吉先生率領加福得食品研究院團隊負責,林汝吉先生是全國知名的食品專家,曾任美國康尼格拉集團基礎科學資深經理,技術總監及併購成員,美國國家食品安全及技術中心顧問,中國肉類研究所榮譽所長,美國紐利味食品集團中國區總裁。

其次,數據的存儲和分析由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來實現,Ifoods chain區塊鏈底層採用DNA自定製的一套區塊鏈平台系統,也是亦來雲(Elastos)採用的區塊鏈底層。DNA包含P2P網路,分散式存儲,共識演算法,智能合約等,具備完整的區塊鏈體系架構,並提供不同的節點類型。Ifoods chain將對收集到區塊鏈和分散式存儲中的各種食品安全數據,使用數據挖掘,大數據,AI等數據處理技術,進行專業的分析,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區塊鏈技術專家、NKN創始人李彥博是Ifoods chain區塊鏈技術開發團隊的顧問。李彥博是 Linux Kernel 網路層核心代碼貢獻者,多年在美國高通工作經驗,專長於分散式系統架構設計,網路協議實現。開源區塊鏈平台DNA核心研發和設計者。

最終,消費者使用終端移動超級探針(Super Probe)系統(包括硬體超級探針及手機端的DAPP)對擬購買的肉類產品進行檢測,檢測數據會上傳至Ifoods chain區塊鏈生態平台中,採集數據會與標準資料庫數據對比,消費者可在手機DAPP或網頁端查詢數據對比情況,根據參數偏離情況,做出購買與否的決定。

超級探針(Super Probe)以感測器為核心器件,其開發團隊由Ifoods chain創始人、感測器領域專家范志凱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光電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馮麗爽老師及其團隊組成。馮麗爽老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納測控中心副主任、獲國家「863」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專註於MEMS感測器研究、獲省部級技術發明將1項、技術進步獎2項、獲中國發明專利18項。在國內外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20多篇。

當然區塊鏈+超級探針(Super Probe)的肉類檢測項目,僅僅是Ifoods chain生態平台—食品子生態的首個應用,我們建設的區塊鏈生態平台是開源、開放的公有鏈,未來將提供食品領域在生產、流通、消費、檢測、追溯等食品供應、安全問題上的解決方案,同時利用區塊鏈的底層技術,讓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帶動食品技術的突破,滿足人們對食品的各種需求。

iterduo.qiniudn.com/wp-content/themes/yunce/images/weixin-code.jpg" />

微信掃碼關注IT耳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耳朵財經 的精彩文章:

數據盾陳傑專訪:數據安全領域28項專利(上)
擁抱認知革命:區塊鏈時代已至,臨淵羨魚不若自我革新

TAG:耳朵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