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展人工智慧要來一場深層次教育革命

發展人工智慧要來一場深層次教育革命

隨著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人才成為制約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建議,加強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從小學開始教授人工智慧基本課程。

在AlphaGo 1代4:1戰勝李世石以及柯潔的0:3「完敗」之後,人工智慧在與人類展開圍棋大戰時展現出碾壓性的絕對優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波,也讓世人在震撼之中接受了有關AI的科普。驚嘆之餘,很多人擔心日益強大的人工智慧,是否有一天會像某些科學家所描繪的那樣迎來「奇點」,突變成超人工智慧,完全超越乃至主宰人類。

擔心機器人奴役人類或許只是杞人憂天,但未來有大量的工作將被人工智慧替代,則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斯坦福大學教授卡普蘭做了一項統計,美國註冊在案的720個職業中,將有47%被人工智慧取代。

目前,關於人工智慧在通訊、交通、醫療、金融等領域的討論很多,唯獨關於教育領域的討論很少。何也?因為教育太複雜,人的因素太豐富。但是,「人工智慧+教育」是誰也無法改變的大趨勢。正因如此,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培養複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慧人才高地。

面對人工智慧的衝擊,不少人的認識還停留在教學設備的更新換代之上,並沒有意識到教育必須進行一場深層次的革命:人工智慧來襲,教育該如何應對?當機器都會「學習」和「思考」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教孩子?教給孩子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絕不是開設人工智慧相關課程就能解決的。

當下,不少學生就像工廠流水線上的產品,統一步調和型號,簡直成了生產出來的「機器」。當機器成了「人」,人卻成了「機器」,這是一種怎樣的尷尬!在一些地方,應試僵化之風並沒有看到改善的跡象,反而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某些以分鐘為單位精確掌控學生時間的「集中營式」學校不是風頭正勁、大行其道嗎?

教育賦予人類最大的財富就是創造性思維,在人工智慧都會深度學習的當下,如果我們仍在不遺餘力培養機械僵化的人才,這又是一種怎樣的尷尬?在人工智慧的大潮中,未來所有行業都將隨著人工智慧而帶來升級與變革,會有更多的產業和新興商業模式誕生。教育如果不能緊跟時代潮流,若干年後,孩子們又靠什麼來適應社會?

記得十幾年前,一個有關「記憶可以移植」的話題曾一度引發熱議,並成為高考語文作文素材。以現在科技發展的速度看,這或許已經不再是一個天方夜譚的話題。未來50年,人類與人工智慧會迎來深度融合。按照科學家的大膽設想,神經元晶元可以通過毛細血管進入大腦,讓人類擁有「腦機介面」,人腦可以輕易連到雲端,快速修復和增強大腦功能,甚至藉助神經元讓人類做到某種意義上的永生。人類與人工智慧將合二為一,創造一種更高級的「人類智能」。

站在人工智慧時代的入口,或許我們有必要好好品味一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的一句話:「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向」。塑造真、善、美的心靈,讓每個人的靈魂豐滿起來,這才是教育的真諦和永恆追求。(胡欣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還有哪些書伴漫漫冬夜細讀
這些女星都扮演過香妃 劉丹美得深入人心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