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宜信財富與達利歐的共同投資「禪」學:大道至簡、資配為先

宜信財富與達利歐的共同投資「禪」學:大道至簡、資配為先

最近,Ray Dalio成為了朋友圈的「熱詞」。這位堪稱投資教父級的人物,帶著他40餘年在工作管理和生活中思考積累的原則,在北京與中國投資者進行了見面分享。

作為全球最大(宏觀)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最成功的投資家和企業家之一,達利歐的投資哲學中,核心思想到底是什麼?最值得個人投資者借鑒和應用的「原則」是什麼?月刊君特意請到宜信財富資產配置策略負責人李琳,談談她的思考。

月刊君:首先,可否先分享一下,您所認知的瑞·達利歐(Ray Dalio)?

李琳:他的故事被全球諸多投資專業人士奉為傳奇。瑞·達利歐先生出身美國普通中產家庭,26歲在自己的兩居室內創辦了橋水基金,目前管理資金超過1600億美元,過去20多年平均回報超過20%,即使在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橋水亦是非常少數的、仍能給出正回報的基金。

橋水基金自1975年成立、40多年來資產管理規模持續增加,是行業策略的先驅,創造了貨幣疊加策略(目的是將貨幣風險的管理與資產配置和證券選擇分開)、將絕對收益(Alpha)和相對收益(Beta)分離的策略、創造了絕對收益產品以及風險平價等。橋水的優異表現是達利歐投資原則的絕佳應用案例,它幫助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和使得投資組合能持續的、長期獲得優於市場的投資回報。

月刊君:此次達利歐所分享的投資原則中,有哪些關鍵字?

李琳:在達利歐的分享中,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一句是:「成功的投資關鍵是要打造良好的投資組合,投資的聖杯就是要能夠找到10-15個良好的、互不相關的回報流,創建自己的投資組合。

這句話里有幾個關鍵詞:「10-15個回報流」、「互不相關」。

達利歐的投資標的十分廣泛,包括貨幣、商品、債券、股票等不同類別的資產。達利歐定義每一項投資就是一個回報流,「10-15個回報流」意味著分散投資。但是,並非分散投資就能降低風險,分散到高相關性的資產上並不會幫助降低風險。關鍵詞「互不相關」強調的是資產回報間的相關性小,這樣才不會造成各類投資回報「同漲同跌」的狀況。只有投資於多種相關性小的良好資產才能幫助降低風險,提升整個投資組合風險調整後的投資收益率,如同達利歐所說的「分散化可以改善回報風險比率,因為其減少風險的幅度大於回報降低的幅度」。達利歐的投資標的十分廣泛,包括貨幣、商品、債券、股票等不同類別的資產。

月刊君:感覺宜信財富的投資原則似乎與達利歐不謀而合?

李琳:如果深入了解到達利歐的橋水基金是偏重全球宏觀對沖策略(Global Macro Hedge Strategy)的對沖基金,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達利歐的投資邏輯的由來。全球宏觀策略首先是「宏觀」,分析全球宏觀經濟和政治條件、經濟和資產表現周期;其次是「對沖」,體現在投資「多資產」、實施「多策略」上。

宜信財富在過去幾年一直堅定主張長期投資和資產配置。提出資產配置的黃金三原則:跨地域國別配置、跨資產類別配置、以及以母基金的方式超配另類資產,為中國高凈值個人投資者的財富保值增值起到了重要指引。達利歐「投資聖杯」理論以及現代投資組合之父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的觀點「投資的唯一免費午餐是資產配置」與宜信財富的理念一脈相承。伴隨全球經濟政治更頻繁的變化周期的到來,高凈值人士應堅定地從單一國內市場、有限資產類別的理財方式,擴展為視野更寬廣的、全球化的、多資產類別的資產配置方案,以分散地域風險、平滑市場波動、獲得穩健的良好投資回報。

資產配置的優勢是明確的。在每個歷史時期和不同年份,各大類資產漲跌互現,單一資產難以持續給投資者提供良性回報。例如,新興市場股市收益從2015 年-17% 躍升至2017 年的34%,但回溯5 年的年均收益卻僅為3%;黃金投資回報在2017 終於站上10%,回溯5 年卻年均為-4%。單一年份的漲跌幅不代表長期投資所能獲得回報。用長線的、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的視角才是高凈值人士打理財富的根本考量。

這裡要提到同樣知名且成功的另一位投資人巴菲特,他鮮明的投資原則則是堅持長期投資、投資你了解的有價值的公司股票等等。巴菲特不太在意經濟周期,只著重投資標的的長期價值;不同的是,達利歐十分重視宏觀分析,並依循經濟和資產表現周期而投資,他認為通脹率、實際經濟增長以及實際利率是決定各類資產類別表現最大的驅動力。

我們主張長期投資的理念,投資要贏在長遠。這點上,我們認同巴菲特老先生所推崇的這個重要投資原則,這也是我們的信條。當然其中包含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關鍵環節:在較長期的投資窗口中,如何選對資產類別,並找到最佳方法投資進去。這是長期投資的基礎——這些,作為專業投資人的我們希望為我們的高凈值客戶做到。

月刊君:對非專業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有哪些「最佳原則」值得學習借鑒?

李琳:我們認為「母基金」是資產配置的最佳實現方式,對於非專業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而言,難以通過自身知識能力掌握每一資產類別的投資之道,需要依靠該領域的專業基金管理人。母基金可以幫助選出合適的基金管理人和真正做到有質量的資產配置:

首先,能幫投資者投到業績靠前的優秀基金。母基金能專業化、體系化的進行盡調和評估工作,在數萬家管理人中優中選優,進而提升整體投資回報水平。

其次,能幫投資者減少集中度風險,平滑單一基金波動所引發虧損。

最後,資產配置需耐心長線堅持,母基金能比個人投資者更有效地制定出長期戰略並不斷優化,減少個人因視野、專業度、市場熱點誘惑等原因帶來的不堅定,減少個人因追求短期流動性導致資金和資產期限錯配。

資產配置是長線戰役,不僅需找對方向、用對武器,更要找對合作夥伴,宜信財富作為中國母基金專業管理機構中的佼佼者,我們的內外部專家團隊將幾十年如一日,以專業、謹慎、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為投資者做好全球資產配置,致勝長遠,贏在未來。

最後,月刊君也採訪到宜信財富產品策略負責人王浩宇,對什麼是「好原則」從另一角度做了簡要闡述。

王浩宇表示,原則本身是簡單的,但找到正確的原則,並堅持執行並不易做到。去偽存真、刪繁就簡,從大量經驗積累甚至失敗中,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使用、進化的原則,是達利歐分享的核心。這一過程,恰是大道至簡的體現,也反映出「由薄到厚」進行積累經驗,到進一步「由厚到薄」總結規律的進化過程。「首先你要獨立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原則,我已經分享自己的原則,這些原則對我來說是適用的,它們未必要成為你的原則。」達利歐分享的內容也道出了原則之上的原則。

李琳|宜信財富資產配置策略研究負責人,董事總經理

李琳博士擁有10多年經濟及投資研究經驗。加入宜信之前,任來寶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和宏觀經濟研究負責人,之前曾就職於威靈頓資產管理公司,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香港)以及世界銀行。長期從事中國,亞洲和主要發達國家的宏觀經濟,匯率和投資策略的研究。擁有武漢大學學士學位、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經濟學博士學位。

王浩宇|宜信財富產品策略負責人,董事總經理

王浩宇先生擁有超過10年資管投資經驗和豐富團隊管理經驗,曾在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直接管理逾千億美元投資組合,先後從事宏觀研究、大類資產配置、股票、固收、FoF組合管理等工作,並參與多個專項投資任務;此外,還被派駐多家海外機構工作。2015年加入融通基金,任多個產品的基金經理;同時擔任融通國際投研總監,管理宏觀和公司基本面研究團隊。擁有中國人民大學理學學士學位、香港城市大學和巴黎第九大學理學碩士學位。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轉載請註明來自宜信月刊(yixinyuek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信月刊 的精彩文章:

冬季達沃斯即將開幕,唐寧應邀與世界政商領袖雪鎮論道

TAG:宜信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