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作曲家趙季平:新時代文藝工作者不能光表態,不出優秀作品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作曲家趙季平:新時代文藝工作者不能光表態,不出優秀作品

文 | 「廣電獨家」記者 何佳子;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水滸傳》《黃土地》《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喬家大院》《大秦帝國》……在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影視作品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趙季平。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國內優秀影視作品,去查閱它的作曲、編曲,十之八九,一定是趙季平。

作為作曲家、音樂家和文藝工作者,他不僅憑藉諸多代表作品贏得了觀眾與聽眾一致的高度評價和讚譽,而且是我國目前電影音樂界獲獎最多、獎次最高的音樂家。

3月7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陝西代表團小組會議間隙,全國人大代表、原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接受了「廣電獨家」的獨家專訪。

全國人大代表趙季平在接受「廣電獨家」記者專訪

談文化傳承:用作品說話

接到連任當選人大代表通知時,趙季平正在四川大涼山裡採風。那裡,正在進行著一場惠民交響樂演出。「你可能很難想像,在西昌、在大涼山深處,惠民交響樂演出已經舉行到第300場了。」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的名譽主席,趙季平說自己有責任去支持這場大山深處的特殊音樂會,去傳播音樂的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本次「兩會」,趙季平最關注的仍是文化發展的問題。「作為人大代表,3月5號聽取政府工作報告時,最大的感觸就是文化自信以及紅色基因的傳承。發展、傳承、弘揚、加強創作,如習總書記所言,文化大繁榮才能真正代表這個時代。在新時代,作為音樂家和文藝工作者,不能光表態,更要落在實處,用作品說話,避免浮躁情緒在身體里淤陷。

自1970年從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以來,趙季平始終在探索優秀音樂作品創作。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和2017年,他在充分的案頭工作基礎上,創作出既有民族大愛情懷又融合多種技法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新作在芝加哥首演,取得了巨大的反響和成功。

說起新作,他表示,之所以能夠受到中國老百姓和世界聽眾的一致喜愛,主要在於運用包容的、中國化的音樂語言,講出了具有民族大愛情懷的中國故事。

「2014年10月15日舉行的文藝工作者座談會,我也在現場。從當時總書記對於『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的表述到前兩天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我深深地感到這是一條有生命力的紅線一直延續過來。因此,我們肩上的責任是重的。最重要的就是用作品說話!作為文藝工作者,個人的作品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他補充道。

電影《紅高粱》劇照

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到經典歌劇《白毛女》,在趙季平看來,在文化發展中,音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革命文化的紅色基因是非常強大的,尤其是陝西。上世紀30年代,一批批有志青年衝破了敵人的層層封鎖到延安,到中國革命文藝搖籃——魯藝,湧現出了以冼星海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文藝工作者。特別是建國以來,絕大多數優秀作品,都和這條紅色道路緊密相連。」

他懇切表示,就現階段而言,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與時俱進,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觀察偉大的新時代,用我們的筆去記錄、弘揚和歌頌。」

為製作精良、思想性強的影視作品配樂

在趙季平看來,音樂是眾多藝術門類中不可或缺的一門高雅藝術。「音樂既有它的普及性,又有它的高雅性。就音樂作品來講,一些人會說,很久沒有聽到感動我們內心的作品了。這既指出了問題,又對我們提出了要求。音樂對社會發展、對人的情商啟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特殊性,不像小說,讀者可以直接閱讀,音樂作曲家寫出來的不是可以直接閱讀的文字,而是音符。這就需要通過交響樂隊,在指揮家的指揮下去演奏和傳達。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這種藝術形態也將產生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電影《1942》劇照

「我對於作品配樂是有選擇的。在眾多影視作品中,我會選擇製作精良、思想性強的。我接的《白鹿原》《1942》等都是厚重的、有思想性的東西,因為這些作品在製作上、思想性上和嚴肅創作態度上,和我是相通的。」他坦言。

對於觀眾反映的當下影視作品中經典傳唱作品缺失的現象,趙季平表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片子不好,播放之後,觀眾不買單,更何談對於影視配樂的關注;二是音樂層面缺乏文化內涵,「把音樂拿來湊合,不可能有好作品。當下,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希望大家一起攜手扭轉這種不好的風氣。」

「在傳統音樂中泡著」是有效學習途徑

說起當下的「藝考熱」,曾任西安音樂學院院長的趙季平欣慰中有擔憂。「從事文藝工作,是年輕人的一個選項。每個人都有自己專業上的追求,但不能過於追求目的性。如果是一心為了成為明星,或者找飯碗、做混子,是萬萬不行的。

他回憶起自己年輕時學習的情境。「那時,真的是心無旁騖,經常為了練鋼琴,中午忘記吃飯。在琴房裡練琴,不知不覺,一看窗外,天都黑了。其實,現在看來就是真心喜歡音樂,達到了忘我的狀態。對於所選的專業,要有深沉的愛,投入地學習,不能混畢業,也不能太功利。」他語重心長地說。

另一方面,趙季平說,除了要有專業上的追求外,還要有對於事業、專業的自信,「光是硬體條件好也不行,軟體、特別是心態也很重要。」

電視劇《大秦帝國》劇照

對於年輕音樂人,他表示,最有效的學習途徑就是「在傳統音樂里泡著」,尤其是戲曲文化。作為常年生活在西安的音樂家,趙季平說自己去陝北採風的次數數都數不清。陝北民歌、陝西戲曲,比如秦腔,都是極為寶貴的音樂財富。

他坦言,音樂學院畢業之後,自己在戲曲團體一待就是21年。「在那兒幹啥呢?」他笑著告訴記者,就是學習,在傳統音樂里泡著。也正是基於21年間對於戲曲的了解學習,才慢慢積澱出他精湛深厚的音樂原則和文化內涵。

「後來,我到西安音樂學院當院長,就號召學習曲藝的學生一定要多向中國傳統民間戲曲學習,多懂門戲,甚至精通一門戲曲。」他告訴記者。

(何佳子,「廣電獨家」記者,正在饒有興趣地探尋影視文化圈的秘密法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獨家 的精彩文章:

女性視角「窺探」網綜新出路,《閨蜜的完美旅行》如何抓住市場訴求?

TAG:廣電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