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矛盾而合理的選擇——談美國海軍為超級大黃蜂配備標準6型導彈

矛盾而合理的選擇——談美國海軍為超級大黃蜂配備標準6型導彈

最近幾天美國海軍計劃為F/A-18E/F「超級大黃蜂」配備RIM-174「標準」6型艦空導彈的傳聞引發了不少爭議。雖然這並不是美軍第一次為戰鬥機配備「標準」導彈(上世紀70年代起美國空海軍就開始為戰鬥機掛載在RIM-66「標準」1型基礎上研製的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也不是「標準」第一次被當做空空導彈用(伊朗空軍長期將「標準」1型的改型作為空空導彈使用),但這對足夠「重量級」的組合無疑在宣告一個問題——艦載機執行遠程截擊任務的時代又回來了。

圖註:超級大黃蜂

F/A-18E/F與「標準」6型的組合,很容易令人聯想起當年美國海軍的防空標配即F-14「雄貓」與AIM-54「不死鳥」的組合。相比於重460千克、全長3.9米的「不死鳥」,「標準」6型的體積明顯更大,其空射型重量達到860多千克,全長則超過5米。更大的體積可以擁有更大的燃料箱,因此「標準」6型的射程和不可逃逸區都遠比「不死鳥」更大,這意味著F/A-18E/F有望獲得比F-14D更好的遠程攔截能力。而從掛載問題上來說,F/A-18E/F每側翼下都有兩個重載掛點,共計可掛載4枚「標準」6型導彈。考慮到一枚「標準」6型連同掛架總重量大約1噸,剩餘的掛載能力還能掛載兩具副油箱,或兩枚AIM-9X「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用於自衛。在航母編隊的空情支持下,此掛載狀態下的F/A-18E/F,具有相當可觀的空中攔射能力。

圖註:標準-6

不過,對於這種高強度掛載所將產生的問題,明眼人也一眼便知。F/A-18E/F是一種並不注重速度性能的戰鬥機,該機在掛載8枚AIM-120「阿姆拉姆」中距空空導彈時,甚至無法超音速飛行。一枚「標準」6型重量超過4枚「阿姆拉姆」,這意味著F/A-18E/F在掛載「標準」6型時其載荷將達到掛載「阿姆拉姆」時的兩倍甚至四倍,其對飛行性能的影響可想而知。

圖註:完全掛載的大黃蜂,翼下阿姆拉姆,翼尖響尾蛇

更糟糕的是,基於飛行穩定性的考慮,F/A-18E/F的翼下掛架並非平行於機身軸線,而是向外偏離一定角度,這就造成飛行時掛架上的武器也會產生一定的風阻。「標準」6型彈體龐大、又有傳統的彈翼和尾翼結構,飛行時產生的阻力不容忽視,因此掛載於F/A-18E/F時,將進一步影響飛行性能特別是飛行速度。

圖註:左邊AIM-47,右邊AIM-54

由此來看,F/A-18E/F在掛載「標準」6型的情況下,已經完全無法兼顧飛行性能,這在美軍的戰鬥機中似乎是個「異類」。但如果對美國海軍艦載機發展歷史稍有了解,便可以發現這種情況其實早已有之。如前文所述,F-14與「不死鳥」這對「黃金組合」,幾乎成為了冷戰時代海上截擊力量的代表。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對「黃金組合」竟然並非是冷戰時代美國海軍原定的攔截作戰主力。早在1957年,美國海軍就提出了新一代遠程截擊機和遠程空空導彈的需求,其中遠程截擊機選定了道格拉斯公司在F3D「空中騎士」基礎上放大而來的F6D,遠程空空導彈則選擇了AIM-47「獵鷹」。由於F3D耗資太大且性能不佳,1960年該機下馬,但為該機研製的火控雷達以及「獵鷹」導彈項目得以保留,後來兩者成為F-14採用的AN/AWG-9雷達和「不死鳥」的前身。換句話說,F3D與「獵鷹」的組合,可以視為F-14與「不死鳥」組合的技術基礎。

圖註:F-14掛載不死鳥

從外形上看,F6D獃頭獃腦,其平直翼、圓形機頭、並列式雙座座艙、發動機短艙緊貼機身兩側的設計,很容易令人想起美國海軍的另一種艦載機A-6「入侵者」。毋庸多言,這樣的布局飛行性能並不會好。而實際上,F6D也並未考慮任何機動性因素,而在對於截擊機至關重要的速度和爬升率指標上,該機竟然與超音速時代之前的戰鬥機毫無二致。很顯然,這種飛機根本就沒考慮遠離航母編隊防空圈、並與敵方戰機進行纏鬥的問題。實際上,從F6D「導彈射手(Missileer)」的綽號,也不難看出該機事實上就是個導彈發射平台,連設計者自己都沒考慮過這架飛機的飛行性能問題。

圖註:時運不濟的F3D「導彈射手」與AIM-47「獵鷹」。它的設計者絕對想不到,半個多世紀後,這對組合竟然會迎來「精神繼承者」

從概念上來說,F/A-18E/F與「標準」6型的組合,與當年F6D與「獵鷹」的組合沒有任何區別。兩者都是在犧牲載機飛行性能的前提下,實現在航母艦載機防空圈內就能夠遠程打擊敵方空中目標。這種情況聽上去或許令人十分費解,因為F/A-18E/F雖然高速性能較差,但機動性在艦載戰鬥機中屬於上流,以犧牲機動性為代價將其作為遠程導彈發射平台似乎得不償失,除了目前美國海軍堪用的艦載戰鬥機只有F/A-18E/F一種以外似乎沒有別的解釋。

圖註:F-6D三視圖

然而,幾乎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國海軍的航母編隊防空圈半徑始終只有200海里左右,即便艦載機作戰半徑越來越大,防空圈也從未擴大過。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即便戰鬥機的作戰半徑越來越大,但戰鬥機的火控雷達和預警機的預警雷達探測範圍還是比較有限的,如果戰鬥機的位置距離航母編隊越遠,其負責的防空扇區也就越大,很容易造成防空圈內的幾架戰機雷達探測範圍不能疊加、給敵方突防留下可乘之機。因此,即便艦載戰鬥機的航程越來越遠,艦隊防空圈也不能任意擴展

圖註:阿利伯克發射標準6

由此,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即F/A-18E/F與「標準」6型的組合,其實是航母編隊防空圈難以擴大與艦隊防空任務越來越重之間的矛盾逼出來的。目前,美國海軍面臨著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防空問題,其潛在對手已經擁有遠、中、近程體系完善的各類亞、超音速反艦導彈與航母艦載戰鬥機,甚至還擁有具有超一流突防能力的反艦彈道導彈。對於這種潛在的威脅,美國海軍不得不防,卻又不能採取「攻勢防禦」達到先發制人的目的(海洋太大,在海上第一時間發現並摧毀敵方海上力量即便對美國海軍來說也不是容易事,更不能完全無視防空任務、將本來數量就有限的艦載機全部用於進攻),因此只能選擇盡量延伸防空導彈的射程。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組合其實是在「委屈」F/A-18E/F,畢竟對於脫胎於「大黃蜂」的F/A-18E/F來說,攻擊任務才是它的「老本行」。

圖註:美軍航母

即便如此,對於這種比較「趕鴨子上架」的組合,仍然不能掉以輕心。美國海軍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支曾經成功部署過艦載截擊機和遠程空空導彈的海上力量,其在冷戰時代積累的海上攔截與防空經驗,時至今日仍然無出其右者。這樣的對手,無論如何也不容忽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機圖 的精彩文章:

全球五代機尺寸大小1:1縮放圖對比解析
中國新型核潛艇首次現身釣魚島,可能攜帶有「航母殺手」

TAG:軍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