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澳洲袋鼠泛濫達人口兩倍,有人卻拍紀錄片呼籲其接近瀕危,反對獵殺吃肉

澳洲袋鼠泛濫達人口兩倍,有人卻拍紀錄片呼籲其接近瀕危,反對獵殺吃肉

一部袋鼠主題的紀錄片即將在澳大利亞上映,但該片卻引發了袋鼠肉業人士的強烈不滿,原因是該紀錄片宣揚保護袋鼠,甚至稱袋鼠在澳大利亞正在消失,將袋鼠與犀牛,老虎,獵豹和鯨魚等瀕危動物相提並論。

該紀錄片名為《袋鼠:愛情故事》(Kangaroo: A Love-Hate Story),將於下周在悉尼首映,並計劃在歐洲與美國上映。

片中展現了一些動物保護人士對袋鼠在棲息地生活的同情,片中發問道:「我們是如何被矇騙?而去以為殺死我們國家象徵(袋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主創人員想探討這樣一個問題:獵殺袋鼠是否道德?

該片引發了袋鼠肉業從業者的憤怒,一些研究人士認為該片傳遞出危險信息,不利於澳大利亞的發展,也不利於袋鼠自身。

包括動物權利活動家在內的許多人士在片中各抒己見,他們聲稱袋鼠肉業已「秘密地隱藏起來」,「局部及地區性的袋鼠滅絕事件已經發生」。

曾從事袋鼠管理工作45年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喬治·威爾遜反駁了這些說法:「這部電影充斥著外表美麗的紅色袋鼠,動人心弦。但我不知道這與種群數量和生態有什麼關係。它們每年都會死亡,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生存受到威脅。每年全國還要殺掉6億隻雞,那他們有沒有認真考慮過,雞有沒有危險?

威爾遜博士表示,如果該片獲得其預期的效應,使袋鼠肉的生產停止,那將對澳大利亞袋鼠產業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他說,如果動物權利團體將肉廠關閉,袋鼠數量將會越來越多,直到它們自己餓死,直到到了乾旱期間絕跡。

威爾遜說:「這些人真的很關心動物,我也很關心,但他們完全不切實際。」他表示電影製片人的做法正在危害袋鼠,希望觀眾可以看到紀錄片所謂的「震撼因素」和「情感」背後的東西。

澳大利亞全國農民聯合會主席Fiona Simson支持威爾遜博士的看法,她表示,袋鼠肉產業是最為人性化的行業之一,並且明確反對對袋鼠的撲殺實施過度監管。

而在昆士蘭州一家肉類加工廠工作的從業者表示,如果關閉肉廠,對公眾而言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澳大利亞綠党參議員Lee Rhiannon在周一已經飛往比利時協助宣傳該片,他表示將通過證據表明澳大利亞的袋鼠種群已經陷入了困境。歐洲每年從澳大利亞進口袋鼠肉將近2000噸,貿易額超過1000萬美元。

該片導演Michael Mcintyre則表示,希望澳大利亞民眾看過影片後自行判斷。他說:「我們花了4年時間採訪了許多澳大利亞人——包括科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行業從業者,農民,環保人士,土著澳大利亞人和遊客等。我們相信在觀看完這部電影后,澳大利亞人會有很多關於我們國家象徵如今境遇的疑問。我們強烈請求每個澳大利亞人觀看電影並自己做出判斷。」

澳大利亞袋鼠數量究竟有多少?

據澳洲政府官方數據顯示,當地袋鼠數量正在迅速攀升,2007年澳大利亞有2300萬隻袋鼠,2010年達到2700萬,2016年有近4500萬隻,2007年接近5000萬隻,幾乎是人口數量的兩倍。

按官方統計,澳洲的袋鼠不但不存在滅絕危險,反而數量過多早已到了成災的地步。袋鼠泛濫對當地畜牧業造成嚴重破壞,袋鼠可以躍過籬笆與牛羊等動物爭奪飼料,並且大量消耗草料資源,而澳大利亞整體氣候乾旱,袋鼠繁殖力很強且在澳洲幾乎沒有天敵,對生態造成巨大威脅。

在澳洲,袋鼠大量的出現在居民家的院子和馬路上,在澳洲中部,經常看到因橫穿馬路而被撞死的袋鼠屍體。每年澳洲發生的交通事故中70%都與袋鼠有關。

澳洲政府近年來鼓勵民眾有限撲殺袋鼠,但澳洲人口少殺傷力有限,未能對袋鼠數量形成有效遏制。此外澳洲政府一直強調撲殺袋鼠不能威脅物種種群生存,並要求獵手對袋鼠採取「一槍爆頭」來減少其痛苦,但實際上很少有獵手能做到這點,動物保護主義者對此不斷抨擊。

早在2009年,澳洲政府就積極推進出口袋鼠肉到中國市場,2016年,經農業部許可,少量袋鼠肉被帶到中國供品嘗,但並未正式開放進口。

其他國家進口袋鼠肉則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目前澳大利亞的袋鼠肉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主要市場是俄羅斯與歐盟。不過澳洲本土民眾對袋鼠肉並不十分感冒,部分人認為袋鼠是國家象徵,不忍食之,另外大部分人仍然偏愛牛肉、雞肉及豬肉等主流肉類。

據品嘗過袋鼠肉的人表示,袋鼠肉質和味道更接近牛肉,但價格略貴於牛肉,一些在澳洲的華人在吃過後則覺得肉質過硬並且腥味兒重,還不如買更便宜吃的更習慣的牛肉或雞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英鳥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地坑院震驚老外,揚言要買下!本地人:住這很難娶媳婦…

TAG:英國英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