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憶往昔,探尋昨日的故事

憶往昔,探尋昨日的故事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在幾天前,北京衛視播出了六集大型紀錄片《中國1927》,以「時光照相館」作為主講述場景,撥開歷史深處的迷霧,拂去歲月積澱的塵埃,

再現了中國1927年前後發生的眾多歷史事件,展示了那一個個即將改變歷史的瞬間,選取上海,南京,武漢,廣州,北京,南昌,長沙六個歷史地標城市,用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一幕幕有生命的活劇,帶我們走進了一段腥風血雨、風雲激蕩、革命浪潮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講述了最複雜的歷史,解讀不為人熟知的"那一年"。

撥開迷霧,回看歷史。首先,我們來翻看一下那個年代的世界格局。世界格局的變化總會掀起巨大的波瀾,1927年斯大林曾說過,「在國際革命繼續發展的過程中,將會出現兩個世界規模的中心:一個是社會主義中心,吸引著所有傾向於發展社會主義的國家;一個是資本主義中心,集結著那些希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我想這句話可以作為當時一個世界格局的概括,這「兩個中心」代表的兩大陣營看似穩定對峙實際上暗流涌動、爭執、矛盾不斷,諸多國家在華都有巨大的利益,也決定了當時中國國內政治格局和革命的走向。......1918年冬天,有6,500萬人參戰,造成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歷時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 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一戰期間,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一件事是,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1919年,在法國巴黎郊外有著「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堡」之稱的凡爾賽宮,《凡爾賽和約》《四國公約》《五國海軍公約》《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條約的簽訂,昭示著帝國主義完成了對遠東太平洋地區的瓜分,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係,但沒有消除它們之 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尤其是中國作為戰勝國,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合理要求,並沒有得到與會各國的認可,反而自己的領土被列強重新進行利益劃分,時任中國代表顧維鈞曾在回憶錄中說:「汽車緩緩行駛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覺得一切都是那樣黯淡--那天色,那樹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這一天必將被視為一個悲慘的日子,留存於中國歷史上。同時,我暗自想像著和會閉幕典禮的盛況,想像著當出席和會的代表們看到為中國全權代表留著的兩把座椅上一直空蕩無人時,將會怎樣地驚異、激動。這對我、對代表團全體、對中國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中國的缺席必將使和會,使法國外交界,甚至使整個世界為之愕然,即使不是為之震動的話。」這次拒簽在中國外交的歷史中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第一次堅決地對列強說「不」,終於打破了「始爭終讓」的外交局面,最後沒有退讓。這也是中國外交勝利的起點。以後,中國一步步奪回了喪失的主權。一場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鋪天蓋地開展起來,像一團熊熊烈火在中華大地上燃燒著,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掀開了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序幕,奏響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壯麗篇章。

穿越時空,回顧往昔。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那個時代的中日關係。日本應該是對中國近代史影響最大的國家,自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台灣,殘酷屠殺我國高山族同胞開始,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中日之間的戰爭就從未停止,日本更是採取過諸多手段來達到侵華的目的。1927年,日本對華政策轉趨強硬,日本首相田中義一上奏給裕仁天皇一份侵華的機密文書,原名《帝國對滿蒙積極之根本政策》,後人統稱之為《田中奏摺》。制訂了侵華戰略總方針,「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則其他如小中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是世界知東亞為我國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詳細周密地提出了侵略中國的具體辦法。之後,召開了"東方會議",對中國推行"積極干預政策",試圖把中國東北、內蒙古從中國分離出去,由日本帝國佔領。同時,田中義一宣布把華北駐屯軍擴大一倍!1927 年秋,蔣介石的軍隊一部進駐魯南,山東軍閥張宗昌似乎潰逃在即,但當國民黨軍隊極有可能進抵濟南時,田中義一派遣日軍進駐青島和濟南,為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埋下了伏筆。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期間,日本更是製造了慘不忍睹的濟南慘案,這是一個激化中日矛盾的一個關鍵,使國民政府放棄對日希望,開啟抗戰時代。

銘記歷史,緬懷過去。最後,我們來梳理一下1927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國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引起了帝國主義的極大恐慌。1926年底至1927年初,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推進,中國工人運動以前所未有的聲勢蓬勃開展起來。在工人運動的高潮中,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的鬥爭,最終英帝國選擇了協。1月7日,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這次勝利是大革命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獨立領導革命運動所取得最輝煌的成果,1936年埃德加·斯諾曾驚嘆:「這是中國現代史上最有聲有色的一次政變。」正當所有人沉浸在國共兩黨聚力合作、齊心革命時,故事發生了轉折,4月12日,上海「四一二」政變,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這是大革命從勝利走向失敗的轉折點,同時也宣告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失敗。4月27日,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這次會議的召開,一批對右傾錯誤有所認識、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選進了新的中央委員會,這為後來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提供了組織上的準備。4月28日,38歲的李大釗在北平英勇就義。在絞刑架下,李大釗發表演說:「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的勝利。」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5月21日,長沙馬日事變。7月15日,「七一五」反革命政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至此全面失敗。中共中央在武漢也難以立足,被迫再次搬遷。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名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8月7日,共產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結束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和開展土地革命的方針,是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轉折點。9月9日,毛澤東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起義後向井岡山進軍,開創了第一塊革命根據地。11月13日,在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爆發了黃麻起義,揭開了鄂豫皖地區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設的序幕,為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起了先導作用。12月11日,廣州起義,這次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

一切瞬間成為記憶,歷史的車輪不停的向前翻轉,無數經典鏡頭構成了一幅幅壯美的畫卷。回首在那個血與火的年代,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歷史大風暴的猛烈和革命者一心向前沖的激情。仰望那浩瀚的歷史天空,永遠有群星在閃耀,彷彿在訴說著昨日的艱辛與不易,同時也時刻為我們照亮著前進的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塵封記憶1987 的精彩文章:

TAG:塵封記憶1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