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傑代表:建議將「引江補漢」工程納入南水北調中線續建工程

羅傑代表:建議將「引江補漢」工程納入南水北調中線續建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院長羅傑 武漢日報 資料圖

作為長江中游最大支流,漢江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丹江口水庫上游,乾旱少雨現象經常發生,天然徑流逐漸減少,入庫水量呈下降趨勢,全流域水資源總量不斷萎縮。

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湖北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院長羅傑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於盡快啟動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引江補漢」工程,是從長江三峽水庫向漢江口水庫補水工程。

《建議》稱,「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後續保障工程,2014年5月已經國務院批複,列入172個重大水利工程規劃項目之一。2014年12月12日中線工程通水至今,該項目仍處於科學論證階段。為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常運行、持續調水,確保漢江中下游水資源合理調配和生態環境安全,迫切需要儘快啟動「引江補漢」工程建設。

《建議》稱,「引江補漢」工程意義重大。首先,該工程可滿足南水北調中線後期和遠期調水的可靠保障。由於漢江上游來水量年際變化大,丹江口水庫來水保障程度不高,不能滿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持續穩定調水需求,「引江補漢」則有力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實現後期和遠期調水目標。

其次,「引江補漢」工程是緩解漢江調水壓力的現實需要。漢江是我國重要的供水水源地,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外,「引漢濟渭」工程(根據國家發改委批複,工程規劃近期多年平均調水量10億立方米,遠期多年平均調水量15億立方米)及「鄂北調水」工程(年調水7.7億立方米)已經在建,這兩個工程建成通水後,將形成南水北調、引漢濟渭、鄂北調水「三分漢水」的水源分配格局,水源供給面臨巨大壓力。

此外,「引江補漢」是保障水源區及漢江下游水生態環境安全的戰略選擇。同時,「引江補漢」工程是水源區脫貧致富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現實需要。

《建議》認為,「引江補漢」已經具備啟動實施條件。

「引江補漢」項目各項前期準備已經啟動。2002年國務院批複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提出:「引江補漢」工程可在中線一期工程運行後,視北方社會經濟發展對水量需求的增加情況,確定從長江補水的時間和規模。經過近兩年的通水運行,各種補水方案都得到深化論證,已經具備了儘快啟動的條件。

「引江補漢」調水方案基本形成。目前,湖北省水利廳已組織專家研究,已提出神農溪調水的西線方案(兩庫三站)和東線方案(一庫一站)。

西線方案:從三峽水庫庫區的神農溪鎮下游羅坪湖建一級提水泵站、以及楊家壩二級提水泵站、玉頭溝建三級提水泵站,進行逐級提水,先後進入鹽池河水庫(新建)、茶園橋水庫(新建),最後經39.9公里隧洞流入官渡河,與龍背灣水庫正常蓄水位520米相銜接,經堵河最後流入丹江口水庫。該方案全程採用隧洞輸水,隧洞分3段,總長57.5公里,泵站總提水揚程388.76米,工程總投資180.14億元(最小下泄每秒490立方米方案)或203.9億元(最小下泄每秒550立方米方案)。

東線方案:在巴東縣溪丘鎮宋家埡村和平溝上游建老君埡壩水庫,水庫正常蓄水位550米,相應庫容1147萬立方米,最大壩高155米。在老君埡水庫壩址下游建羅坪湖站提水至上池,長隧洞引水到龍背灣水庫,經堵河最後流入丹江口水庫。方案以老君埡水庫作為上庫,三峽水庫為下庫,按照抽水蓄能方式運行。一庫一站方案隧洞總長63公里,泵站總裝機1520兆瓦,泵站平均提水揚程387.21米,最大提水405.21米。最小下泄每秒490立方米方案工程總投資208.28億元,最小下泄每秒550立方米方案工程總投資233.04億元。

對此,羅傑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建議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將「引江補漢」工程納入南水北調中線續建工程項目。

第二、建議優先考慮神農溪調水方案。神農溪引水方案與其他「引江補漢」方案相比,具有獨特優勢:一是引水距離相對較短,引水線路總長60公里;二是淹沒佔地與移民量少,一級提水方案移民僅有幾十戶約百人左右,三級提水方案約百戶以內;三是建設協調難度相對較小,工程全部在湖北省境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將組建合資公司,裝機超8000萬千瓦
日本外相或將攜帶「重大使命」首次訪華,中國外交部回應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