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藏東的風情萬種-第二站 查果西溝巨石上的印記與溫泉

藏東的風情萬種-第二站 查果西溝巨石上的印記與溫泉

芒康縣的鹽井是滇藏線進藏的第一站,瀾滄江兩岸的鹽田是鹽井的代碼,現在在這條曾經的茶馬古道上依然可以看到運鹽的驢隊或是馬幫,只是它們已經不再是遠行的隊伍。

每年有無數的遊人從鹽井路過,他們知道鹽田,進過教堂,甚至泡過溫泉,卻很少有人會知道,就在路邊不遠處,就有遠在吐蕃時代就存在的石刻造像。

查果西溝為一條東西走向的狹長山溝,南北兩岸峭壁對峙。溝內有小溪和鄉村道路。小溪自東向西流過。溝南側的崖壁上有單陰線、雙陰線或減地淺浮雕的六字真言、藏文經咒、佛塔等,但與造像無關。調查中也沒有發現與造像有關的藏文或漢文題記

保護造像的小拉康位於小溪北、鄉村道路南,歸覺龍村(lcang lung tshun)噶達寺(skar mdav dgon)管轄,造像雕鑿在一塊面南的大岩石和一塊面西的小岩石上。

岩石位於拉康內中部偏後處。其中,面南大石上部略向前傾,從正面看呈圓拱形,底面呈不規則四邊形,歷經常年煙熏和觸摸,現在已沾滿酥油和錢幣,油黑光亮,前面建有小供台,以酥油燈和布施錢幣供奉,上部懸掛經幡哈達。

這處造像在80年代末西藏自治區第一次文物普查中首次發現,張建林研究員2006年曾對造像進行了考察,將4尊浮雕造像認定為吐蕃時代雕刻的大日如來、二菩薩、一供養人。

起初也許是仿如天至的巨石,被心懷虔誠信仰的工匠發現,遂雕鑿佛像其上,漸而信徒圍拜,後人建起加以保護的房子也成為有神性的拉康,上千年過去,物是而人非。

曲孜卡意為「溫泉岸」。214國道上俯望著,正在滔滔的瀾滄江岸邊,隔江而上是達美擁雪山。海拔急降,從國道到曲孜卡車程不過幾十分鐘,風光卻有千重變化,曲孜卡建成了數個溫泉度假村,每個院落都鮮花鋪地兼亭台樓閣,果然是高原之上千丘萬壑中的旖旎園。

藏族人對溫泉的治病神力從來都確信不移,據考證曲孜卡溫泉有溫度、水量大小不同的108股泉眼,水溫在20 -80℃之間,不同的水溫都具有不同的祛病療效。有一次因為工作在曲孜卡的度假村住過幾天,院子里就有一個巨大的溫泉游泳池,白天陽光明晃晃地照耀,整個院子都反著銀光,到了傍晚才好下池去游,爬在池邊向外一望,就是瀾滄江奔騰的急流。

通常標準間會配個浴缸,曲孜卡配的卻是溫泉池,粗大的水龍頭一開,熱水噴出滿室熱氣,在自己房間里泡酒看電視聽音樂,累了撲倒在床小睡,可以泡了又睡睡了又泡。若是三幾好友同至,也可以到院子的大池裡共泡,裸泡便男女分隔,帶了泳衣就「好好好,大家一起」。

藏地無處不傳說,曲孜卡溫泉自然不會例外,其中之一是說很早以前,藏區24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即梅里雪山的第三個女兒「達美擁」來到此地,此時正當鹽井一帶瘟疫成災,百姓處在生離死別,水深火熱之中,看到此景的她心生憐憫,垂淚化作溫泉供百姓醫治疾病。其中之二說「達美擁」女神到這一帶來體驗生活時,看到這裡的百姓生活相當貧困, 處處都是滿目滄桑、民不聊生的景象,於是點洞取水,恰好點出了股股溫泉水,用這些水洗澡能治百病。從此以後,這裡的疾病少了。同時她將自己的身體化為「達美擁」雪山,永遠留在了鹽井。百姓把她敬奉為神,就此成了如意仙尊。

從曲孜卡出發還有一條超級徒步線路,從海拔2500的曲孜卡出發向上攀登海拔6434的達美擁雪山,落差達到3900多米,一路可觀賞高海拔的湖泊「措那旺姆湖」,能親身感受到「一山有四季」的風光,從山頂眺望,群山蜿蜒起伏,俯瞰洶湧澎湃的瀾滄江。

藏東的風情萬種 ? 待續

這一日

走在仍將繼續的途

尋找我愛的魂靈

一起舞蹈

| 在途中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aTOUR 的精彩文章:

藏北,荒原與歌《第四篇》-天湖納木錯

TAG:viaTO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