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發源於美國的「婦女節」,為何在美國反而無人問津?

發源於美國的「婦女節」,為何在美國反而無人問津?

作者:金滿樓

很大程度上說,近代婦女解放運動與近代產業革命有著直接的關聯,那就是:歐美等國的工業發展為廣大婦女走出家庭、走進工廠提供了前提條件。

但是,在婦女成為產業工人的同時,其微薄的待遇、惡劣的工作條件卻也讓廣大女工極其不滿。由此,她們也開始了爭取平等權利的鬥爭。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制衣及紡織女工率先走上街頭,要求資本方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和更高的薪水。儘管這次的抗議被驅散,但在兩年後,歷史上第一個工會組織建立。

此後,幾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會有類似的抗議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當時有超過一萬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和爭取婦女選舉權等。

為此,她們還喊出了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麵包加玫瑰」的口號。

發源於美國的「婦女節」,為何在美國反而無人問津?

1909年,在婦女運動的熱潮下,美國社會黨率先提議將2月28日定為全國婦女日;1911年3月19日,奧地利等國婦女集體慶祝婦女節;

然而,就在6天之後(3月25日),紐約的「三角」內衣工廠發生火災,140多名制衣女工的生命被大火無情吞噬。

事後,輿論一致認為,導致這場嚴重火災的主要原因是惡劣的工作條件和廠主對女工權利的漠視。這場巨大的悲劇,之後還影響了美國的勞工法。

在歐洲和美洲婦女運動的推動下,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於1921年9月在莫斯科舉行,會上保加利亞代表建議將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勞動婦女節。

由此,3月8日被正式定為國際勞動婦女節。

1924年3月,在蘇聯顧問的影響下,正處於第一次合作期間的國共兩黨在廣州首次公開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此後,這一節日也成為了國共兩黨的政治傳統。

發源於美國的「婦女節」,為何在美國反而無人問津?

不過,隨著國際共運的起起落落,歐美國家的婦女節紀念活動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還算正常舉行,但後來一度中斷。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歐美各國婦女爭取權益的活動才逐漸恢復。

1975年,聯合國宣佈於每年3月8日舉辦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活動,這一婦女的節日也由此成為聯合國的紀念日。

不過有意思的是,儘管美國婦女為爭取婦女權益(乃至包括婦女節本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美國,「三八」國際婦女節不但不是節日,即便知道的人,也是寥寥無幾。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婦女節在美國銷聲匿跡呢?有專家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美國婦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系列保障婦女地位的法案出台後,美國婦女不僅有了平等的選舉權、教育權,在同工同酬等諸多方面也都有了法律保障。即便還有不盡完美的地方,但顯而易見的性別歧視已不復存在;即便有,類似的訴訟也往往以婦女取勝告終。

發源於美國的「婦女節」,為何在美國反而無人問津?

其次,美國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國家,「三八」婦女節因為政治色彩較濃厚,因而沒有太多的商業炒作價值。相反,同樣以女性為主的情人節、母親節往往更容易引起關注,商家炒作起來也比較方便。因為缺少了商家的推波助瀾,婦女節在美國也就難有影響了。

其三,美國的幾個傳統節日涵蓋了婦女節的指向和意義,如前面提到的情人節、母親節;除此之外,美國本身有一個法定聯邦節日即勞工節(Labor Day),其目的是保障勞工權益(涵蓋男女),因此,再增加一個婦女節也就不顯得重要了。

當然,目前美國婦女的狀況也沒有什麼不好。如1942年女作家丁玲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的《三八節有感》一文中說的:

「『婦女』這兩個字,將在什麼時代才不被重視,不需要特別的被提出呢?」



不需要特別重視、特彆強調,就說明平等了,是好事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