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吉利,《大國重器》難覓車企身影!汽車人服不服氣?

除了吉利,《大國重器》難覓車企身影!汽車人服不服氣?

GIF

五年前,央視二套開播了一部講述中國製造業成就的紀錄片《大國重器》,向觀眾呈現了「中國裝備業30年趕超之路的輝煌成就」。

自開播以來,其在豆瓣電影評分上獲得8.7的高分。

而今年新春,《大國重器》第二季又再次重磅歸來,這次主要是記錄邁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中國製造故事,對我國的重器製造業進行全景式的「巡禮」,將「空天、基建、能源、海洋、通信、智能」這些支撐體系的核心重器展現在國人眼中,看得人心振奮。

然而,在為祖國的崛起和強盛驕傲的同時,有一點讓功夫AUTO非常奇怪。

在中國的工業領域中,如果說汽車車企排第二,應該沒有誰敢排第一。但在《大國重器》的第二季中,除了在第七集有短短的8分鐘講述了吉利汽車的工業技術以外,就再無被提起過。

汽車作為中國工業領域的最大產業,是工業之花,是現代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但在大國重器中,難覓汽車製造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或者說,其實汽車工業其實是名過於實?汽車人服氣嗎?

「虛胖」的世界頭號汽車大國

我們先來看看2018年的中國製造的情況。

有數據統計,在和世界經濟20強中的發展中國家的製造產值對比中,中國的製造人均產值已經是他們的1.3-10倍。

在與工業發達國家的對比中,我國人均製造業產值已經達到美日德發達國家工業三強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說明,相比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製造產值已經遠遠超出他們,但是與工業發達國家還有很一大段的差距。慶幸的是,隨著國人的不斷發展和努力,這個差距不斷在縮小,並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趕上並超越。

而關於汽車產業,為什麼說它是工業之花?我們先來做個比較,就拿電子零部件產業來說,全球電子產業只有兩家公司營收過千億美元,蘋果和三星,而汽車產業營收過千億美元的公司有十家。

即使是中國,像華為這樣橫跨通信設備、企業IT設備、消費電子產品的全球電子工業巨頭,2017年營收也就是6000億人民幣,而上海汽車公司2017年則很可能達到8000億人民幣。

中國汽車行業,用30年走完了發達國家100年的路。1981年,中國千人轎車保有量在全球130個國家中慘不忍睹,全國轎車年產量不過5000輛;30年後,到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1800萬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頭號汽車生產大國。

從這些數據來看,是不是覺得汽車產業很牛,簡直是火車頭,是拉動的中國的經濟的風向和領頭羊。

但是,即使是這樣,中國的汽車產業還是很很弱小的。從內比,是足夠有餘,但是是騾子還是馬就得拉出了溜一溜才知道。不然,只能是紙老虎。

在《美國汽車新聞》發布的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中國只有5家入圍,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全球每年賣出9000多萬輛汽車,而其中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只有1000萬輛多點,份額只有全球大約12%。

這是為什麼?

是因為在汽車核心系統集成設計技術上,中國還沒有擁有自主的核心品牌系統集成技術,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少之又少,都是依賴於進口。

所以這才造就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在各個領域都會有『進步很大』和『還很落後』並存的現象。

中國是已經成為一個汽車大國,但在核心技術上與其他國家依然有差距。

可喜的是,有無數的汽車人在為中國的汽車工業的進步,做著貢獻。

強盛之路:掌握系統集成設計技術

現在做什麼,都要講究核心技術,就像格力那句廣告詞「掌握核心技術」。

中國車企近年來在宣傳自家車型時,也都習慣將核心技術世界先進水平這樣辭彙掛在嘴邊。但是,硬說起來還是會心虛。

那麼中國的車企到底有沒有真正掌握這些 " 核心技術 " 呢?對於汽車,什麼才是一輛車的核心技術呢?

發動機、底盤、變速器這三大件肯定是跑不了的,剩下的還有車體結構設計等。

到目前為止,乘用車領域的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部件技術仍然被少數幾家外資把持,中國自動變速箱市場幾乎完全由美、日、德三國企業壟斷,少數能夠生產變速箱的中資車企,核心零部件也是進口;有關汽車其他方面如內飾、輪胎、外觀設計等的技術也幾乎沒有話語權。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公司目前能做的只是完成前期的市場調查、產品定義、外觀及內飾設計,中期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檢測,以及後期的經銷商招募、銷售管理等步驟。

而其中前期的市場調查多是委託AC尼爾森等國際市場調查公司完成,外觀設計多是委託義大利都靈街頭多如牛毛的汽車設計公司完成,內飾設計多是委託美國江森自控等公司完成。

後期的經銷商招募的標準就更低了,不管以前賣沒賣過車, 也不管以前是賣電纜還是賣家電的公司,只要你有資金、認同我所謂的「企業文化」就能取得銷售權。

這就導致了,中國本土汽車公司越來越像電腦城的組裝門店,只要能夠「整合全球造車資源」,就能攢出一輛整車。

當然,自然有人會認為,「廚師做飯,難道還要自己養豬種菜嗎」?

的確沒錯。然而放到中國汽車行業的形態里,這句話恰恰更多的時候應該這樣套「國外主機廠來中國合資開館子,中國下游企業幫其養豬種菜」。

所以,能擁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汽車核心系統集成設計技術,在中國的汽車發展道路上,尤為重要,這也是今後的突破口。

就如趙福全所表示:大家必須認識到過去「簡單的圍著整車廠轉的」供應關係已經過時了。當B2B進一步深化,零部件必須掌控核心技術「人家才願意陪你玩」。

未來,汽車技術會越來越沒有精力關注零部件,甚至不關注一個模塊,它會更關注一個系統,更關注整體產品的競爭力。

此時零部件供應商就要打造系統的模塊的競爭力,更要關注整車廠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不是只要做便宜就OK。

寫在最後

未來可待,是最值得欣慰。

儘管在汽車的銷量上,中國一次次成為全球的冠軍;但是在汽車的核心技術上,還必須要擁有屬於自己的自主品牌的核心集成系統技術,才能走出天花板,觸摸到更廣闊的工業天地。

中國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橫跨高中低端的超級工業大國,越是在系統和品牌佔據優勢的,上游的國產零部件產業就越強大。

在不久的將來,汽車產業的工業之花,必定能盛放最璀璨的驕傲之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功夫AUTO 的精彩文章:

「新未來」新在哪裡?沃爾沃集團和一眾大咖給出了答案……
愛車與車主八字不合,會有什麼下場?可能比李小璐還嚴重!

TAG:功夫AU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