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智造」崛起,儀器行業如何跟隨大潮!

「中國智造」崛起,儀器行業如何跟隨大潮!

現實生活中貶低中國製造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套邏輯體系:「外國不是技術上造不出來,而是主動放棄」 「中國製造在全球最低端,都是組裝貨」......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句令人匪夷所思的傳言,說中國儀器和國外儀器技術差距100年。真不知是怎麼推斷出來的。

中國製造是不是真如網上傳言的如此不堪呢?在一帶一路的全球化大趨勢下,中國製造又該如何發展?

2018年的中國製造,在世界舞台佔據什麼地位?從兩組數據分析對比一下。

1.和世界經濟20強中的發展中國家比,2015年人均製造業產值:中國是土耳其的1.3倍,墨西哥的1.46倍,俄羅斯的2.01倍,巴西的2.69倍,印尼的3.4倍,印度的9.9倍。(這裡數據是人均產值)也就是說,與世界主要的發展中國家比,我們的人均已經是他們的1.3-10倍。

2.我國人均製造業產值已經達到美日德發達國家工業三強的三分之一左右,以2015年為例,我國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美國的35.5%,德國的27.8%,日本的33.4%。時至今天,這個比例還會在上面數字的基礎上有所上升。

中國製造在高端領域與歐美日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里,在飛速發展,很多領域已超過或遠遠超過國外同類製造。

但現實生活中貶低中國製造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套邏輯體系:

外國不屑做低端、附加值低的產業。中國製造都是組裝貨、山寨貨。事實真是這樣嗎?

智能手機里的處理器和基帶晶元這種高附加值產品,國家電網的特高壓輸電設備等等眾多領域,中國技術不落後,甚至領先於德國、日本。

確切的說法是,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橫跨高中低端的超級工業大國。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實,儀商匯企業研究院認為中國儀器行業與國外廠商有很大差距。從光譜類產品來看,高端產業份額還不夠高,目前儀器製造集中在中低端,還需要不斷補強。

中國製造的核心秘鑰是什麼?

系統集成和品牌的高價值

在過去20年,中國製造在家電和消費電子產業兩個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從這兩個產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中國製造的升級路線。儀器行業應該仔細分析這兩個行業的發展軌跡,進行高端設計。

雖然我們在家電和消費電子領域打造出了美的、海爾、格力、華為、小米、聯想、OPPO、VIVO等一批世界級的電子品牌公司,但是在中國網路上,幾乎所有的聲音都是一邊倒,中國沒有核心技術,只會組裝,甚至已經領先世界的高鐵技術,還是有很多人說核心部件來自國外企業,價值和利潤都被外國人賺走了,中國只賺到可憐的幾美元組裝費。愚昧了無知的傳播,只想讓人覺得祖國什麼都不行,製造業事實真是如此嗎?

看日本在家電和消費電子品牌領域的衰退,果真是轉向了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領域,掌握了價值鏈的更上游嗎?這種說法當然是錯誤的,

因為完全忽略了品牌和系統集成的高價值,低估了系統集成和工程的複雜性,完全忽視了掌握系統集成技術和能力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據中國儀器儀錶行業協會代理商分會的調查,我國目前生產製造企業投入研發的費用比例相對十年前已經是幾何倍數增長。

在商業競爭中,完成一個複雜精密的系統,同時還要做的比競爭對手更有競爭力,最終得到市場認可在市場上打響品牌,其實是一件高度複雜而困難的事情,是供應鏈、渠道、研發、管理、市場、物流、營銷、倉儲等綜合能力的集合,越是複雜的系統,對綜合能力的要求越高,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商業競爭力。

一個國家掌握了設計,製造到品牌的系統工程能力,並且具備強大競爭力,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我們說的組裝製造,只是打造品牌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已。

從家電領域來看,中國品牌絕對不是什麼低端,歐睿國際發布的2017年全球白色家電份額,世界前5位是海爾、三星、LG、惠爾浦、美的,中國、韓國和歐洲品牌主導。

實際上,如果我們擴展到家電品牌世界前20位,會發現都是中美歐日韓品牌,以格力為例,2017年前三季度1120.27億,凈利潤154.51億,凈利潤率13.8%。

格力2017年凈利潤超過200億應該沒問題,按照6.75的匯率就是29.63億美元,這是個什麼水平呢?把格力放在德國,格力2017年凈利潤可以排在德國所有企業的第11位。如果單看製造業,格力可以排在德國工業企業第8位,僅次於戴姆勒、寶馬、西門子、大眾、拜耳,巴斯夫和大陸集團。要知道,格力還不是中國凈利潤最高的家電集團,海爾、美的凈利潤都比格力還要高。

從智能手機行業分析

國內總是有人攻擊,說中國手機品牌都是組裝貨、沒有核心技術,日本不是做不出有競爭力的手機品牌,而是不屑於做低端產業,轉向了核心零部件等高新技術領域,賺大錢去了,所以才退出了競爭。

但對2999元的OPPO R11S為例,64G版本的售價是2999元,其硬體成本不超過1400元,設計製造一部OPPO的R11S,打響品牌並且成功的以2999元的價格賣出去,即使零部件100%來自日本,那麼中國獲得的價值是1600元。

品牌和集成的附加值得到了綜合提現,如果以Iphone 8來看更誇張,2017年9月IHS Markit出具的詳細物料成本報告顯示,一部64Gb版本的Iphone 8手機,BOM物料成本為247.51美元,大約1671元,而iPhone 8的售價高達5288元,做系統設計和品牌的增加值佔到了手機的70%。

是Iphone8的拆機報告,攝像頭模組總價值為32.5美元,按照6.75匯率算就是219.4元,我國的歐菲光和舜宇光學已經成為全球攝像頭模組的前兩名。華為Mate 10的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就是舜宇,歐菲光則是蘋果的攝像頭模組供應商。

說日本是放棄了不賺錢的低端產業進軍更賺錢的核心零部件產業,這是讓人發笑的。

很多人對中國製造的誤解,以為中國製造只有組裝代工這一個環節,完全意識不到系統設計、供應鏈管理、營銷、品牌等帶來的巨大價值。

所以,對一個國家而言,只要是會做系統集成設計、製造和品牌,做出能夠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哪怕物料100%進口,也能產生巨大價值,養活從工程師、物流人員、工廠工人到銷售員等大批國民,而且獲取的價值,能夠隨著品牌的中端化和高端化而不斷提高。

對於儀器行業而言,品牌和系統化附加值在國內企業也得到驗證,聚光、先河環保等企業也逐步提升。

中國製造的核心發展

掌握了系統集成設計和品牌,中國的下一步必然是逐漸攻克零部件市場份額,對於地球上90%的國家,他們是永遠沒有能力做出一個全球前三的品牌的。一些發達國家,有的能在部分領域打造出品牌,他們也並沒有野心去把所有零部件攻克自己設計製造。

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產業升級第一步是橫向在所有領域都在進軍系統設計,掌握系統能力。除了我們已經有所成就的消費電子、家電、高鐵、航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電網、通訊網路、科研儀器以外,還有兩個核心:一個是包括大飛機和支線客機在內的民航飛機產業;另一個是人類最大產業——汽車產業。

尤其是汽車產業,是工業命脈,德國和日本最大的工業公司都是汽車公司。其他在工程機械、醫療設備、化工裝置、船舶、精密機床、機器人等領域我國進展較慢,還在系統領域艱難攻堅。

中國的產業升級路線已經非常清晰

當然,對於有14億人口的中國而言,僅僅做系統是不夠的,掌握了系統集成設計能力之後,第二步一定是縱向進軍上游,實現對全產業鏈的掌控。這裡面最為艱難的,就是我國每年要花費2000多億美元的第一大進口工業品集成電路,其他還有發動機、軸承、OLED面板、玻璃基板、汽車零部件等等。

我們也要有信心:掌握了品牌和系統集成設計,手裡有了份額和市場,必然會帶動零部件產業發展。中國所有的產業,呈現出一個非常清晰的客觀規律,中國公司越是在系統和品牌佔據優勢的,上游的國產零部件產業就越強大。

所以,中國的產業升級路線圖其實是非常清晰的——先掌握系統設計和品牌,再逐步向上游擴展。這個是需要時間的,但是要相信,只要掌握了系統設計能力,以我國的垂直整合能力,上游的逐漸攻克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製造的希望,美日歐的恐懼

實際上,我們只要牢牢的記住,中國所有的產業,只要系統設計和品牌做好了,上游的零部件一定會快速國產化,而一旦國產化了,由於中國零部件供應商在規模方面的絕對優勢,國外企業大多會份額下降甚至逐漸退出市場,這是客觀的發展規律。

因為吃透了系統的工作原理,真正掌握了系統的設計和製造,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我需要什麼樣的零部件」,會迅速的帶動國產零部件發展。

除此之外,掌握了品牌和系統市場份額的公司,還可以形成內部循環的態勢。這也是為什麼發達國家非常警惕和恐懼中國開始做系統集成設計和研發的原因,儀商匯企業研究院認為儀器行業的發展剛剛走入品牌化和集成化之路,任重而道遠。

從系統集成到上游的漫延,是中國製造正在走的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儀眾 的精彩文章:

TAG:儀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