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可重複使用 具備多種用途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可重複使用 具備多種用途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可重複使用

科技日報北京3月7日電 全國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7日透露,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究與國際同步,瞄準了國際前沿技術,以可重複使用、具備多種用途為特徵。「希望能跟國外同步推出具有國際一流甚至領先水平的產品。」張柏楠說。

雖然尚未立項,我國卻早已開始了新一代載人飛船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2016年6月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時,就搭載了新一代飛船的縮比返回艙,將其送入太空,開展了氣動等關鍵技術的驗證。

張柏楠介紹,新一代飛船可以用於載人登月,也能承擔近地軌道任務,載人載貨能力都要大幅提高,還要能重複使用降低成本,且各項指標都瞄準了國際一流,因此它與現役神舟飛船相比變化非常大。

例如,現役飛船從近地軌道返回時,速度為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新一代飛船要具備從月球返回的能力,屆時其速度能達到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空氣動力專家周偉江表示,速度快,進入大氣層後氣動加熱就更嚴重,首先會帶來熱防護問題。要通過氣動設計實現總加熱量的平衡,避免最大加熱量超出飛船防熱能力。就像炒菜,大火爆炒容易糊,只能小火慢燉。同時,氣動加熱還會導致飛船周圍的空氣溫度升高,從而改變空氣特性,其嚴酷程度在我國飛行器設計中前所未有,這是新一代飛船氣動設計面臨的新問題,與常規飛行器設計很不一樣。

周偉江說,新一代飛船面臨的空氣動力學問題,跟我國計劃用於月面取樣返回的嫦娥五號頗為相似。

2014年,我國發射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實踐驗證了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技術。返回時,試驗器初次進入大氣層後立即「跳」了出來,隨後重新「落」入,如同在大氣層表面打了個水漂。周偉江說,採用這種升力式再入方案,正是為載人探月做基礎性探索。他表示,人體承受過載的極限是9個G,即9倍重力加速度。而以第二宇宙速度飛行的航天器如果採用彈道式再入,最大過載可達十幾個G,對於載人飛船,這樣的過載會讓航天員無法承受。因此,未來新一代載人飛船從月球返回時,一定會「跳」一下,以此降低過載,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此外張柏楠還介紹,新一代飛船為了實現多功能使用,將採用模塊化設計,在基礎部分上,根據不同任務需求配備相應功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透露,我國計劃於2019年6月前後實施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記者了解到,此次任務或將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開展試驗驗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網 的精彩文章:

少年狂吃15包辣條中毒 搶救14小時仍未清醒
來西班牙半年踢4場球,被警方逮3次,小哥你職業是啥

TAG:東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