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專家欄目#節氣與中醫——中艾堂王鐵兵老師

專家欄目#節氣與中醫——中艾堂王鐵兵老師

一年之中有些特殊日子對養生康復意義重大。就二十四節氣而言,冬至為陰極而生陽;夏至為陽極而生陰,二至為陰陽郁極而動之日,最為緊要。春分、秋分平分陰陽,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時更替之始。較之其他節氣,二至二分四立,乃天地變化之大關節,故需養之以使人氣順利過節,則身體康健,疾病不作。

若不顧四時變化之節氣而妄耗精神腎氣,致使正氣不足,則於節時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於節日養生,靜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氣本已不足,遇節每有不測,蓋因正虛不耐折騰,猝然而失去生機。

現代研究表明,這種以自然節氣變化作為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的理論確實成立。有研究肝炎發病的時間,通過病案整理和節氣統計,發現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後皆為肝炎發病高峰期,並且就全年各節氣分析白露前後肝炎發病數逐漸增加至大寒前達到高峰。還有研究指出立春到清明,人體內的生物激素分泌正處於高峰期,易發生高血壓 、女性月經失調和過敏性皮膚病等疾病。

中醫講究六氣,重視六氣(風木、寒水、濕土、燥金、君火、相火)轉化的時機。六氣分主於24節氣,各經歷四個月,顯示一年季節的不同變化規律,六氣互相轉變之時最需重視養生。

明了此理,善養生者可以應時而養生,長保健康。再者,大病重病之人,於節氣交替之時往往易出現不適,或病情反覆,或癥狀加重,或更加虛弱。故在醫者當觀察天地自然運動規律,結合人體陰陽氣血盛衰變化,綜合考慮治療思路;在患者需注意養生,於節氣之交靜養正氣,減少消耗,以平穩度過;在正常無病之人亦不可妄事消耗,於節氣之時將養原氣,有益無損。

中醫除了認為人的生理活動依循天地四時節氣作出改變,同時也指出人若不適應四時節氣變化就會很容易感受六淫病邪,繼而發生惡寒發熱等一系列疾病,如張仲景便在《金匱要略》中以雨水節為例,列舉了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過這四種與時令不符的反常氣候,認為四時節氣的變化要保持一定的常度,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四時節氣太過或不及都會對機體產生相應的影響,導致疾病的產生,因此對於陰陽四時節氣而言「逆之則災害生、苛疾起」。

而唐代瞿曇悉達的《開元占經》尤為詳細的記錄了古代二十四節氣異常時的常見病,如「立春,當至不至,兵起,麥不行,瘧病行;未當至而至多病燥疾。雨水,當至不至,旱,麥不熟,多病心痛;未當至而至,多病薨」等等,都說明了古人通過各種異常的節氣導致相應的疾病,從而總結出疾病發生的節氣性規律 。著名醫學家彭子益云:「節氣的節字,就是竹節」之意,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人用最簡練的方式對氣候的高度概括,不僅簡練,更主要的是實用性強,自然界的周期性節律性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因此人體疾病的發生髮展與自然界周期性的節律變化有密切關係。

節氣的變化是疾病產生的病因病機之一。對此歷代醫家均有詳述,彭子益論述較為精當,他說:「二十四節氣,節與節之間,是滑利的。一到節上,便難過去。宇宙大氣,交節必郁而後通。久病之人,交節前三日多死。大氣鬱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閉塞,交節不能通過,是以死也,-----」可以見中醫學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矣。」「

傷寒論腸胃之熱證,申酉時必熱加。遺精白帶,半夜病作。 春病溫病,夏病霍亂,秋冬人則身體特別健康。皆大氣運動整個發現之事實」。對於流行性疾病,他更直截了當,雲「時病者,因時令之大氣變動所發生之病。如中暑、霍亂、痢疾、白喉、瘧疾、時行感冒、燥氣、痧症、濕熱等是也。病雖因於時氣,病實成於本氣。

自來論時病者,皆認為外來時邪,中入人身為病,於人身本氣自病,全不重視」。由此可知,在中醫臨床二十四節氣往往是判斷疾病病因病機的一個因素。 目前國內外學者從生理、病理、藥理、臨床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果,證明了中醫二十四節氣這一古老時間醫學思想的科學性。如有研究發現季節更替之時褪黑素含量的變化規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結果證實了季節變化確有生物學基礎。

好文章值得您轉發朋友圈並點贊!您有任何養生方面的問題,可以在文末給我們留言,我們的專家老師會及時給您答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艾堂不僅僅是艾灸家 的精彩文章:

女神節快樂#只有讓自己變白了,才不用看別人臉色
從不坐井觀天,感謝有你陪伴的一路風景!

TAG:中艾堂不僅僅是艾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