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娃原創:愛娃和你「療」養生系列-春來了

愛娃原創:愛娃和你「療」養生系列-春來了

【寫在前面】

寫這個專題的初衷源於兒子受惠於中醫養生的調養,在短短的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裡,兒子在流感肆虐的日子裡「百毒不侵」,發色發量的明顯變化、飲食睡眠質量的明顯改善以及脾氣稟性也溫馴了太多,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養生理念、學習和實踐的重要。

如果說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先天的福報,那麼能遇到正確的養生知識可以說是當下的福報,珍惜、倡導、傳播這一理念,讓更多的人享有這個福報是我開始這個專題的動力。

【我們為什麼要有養生】人長一年一歲,樹長一年一輪,六十一甲子,每年各不同。天有六氣,地有五行,五年一輪變。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體最小的細胞單位代謝的周期大約是4個月,因此,人體非健康癥狀的改善,雖有快慢各不同,一般也要大約百日,故養生中有一個說法叫做「百日築基」。

人生病大體可以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其實都是一段時間的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當你出現亞健康時,身體個細胞,各臟器等開始進入失衡狀態,這只是量變的初期。

如前所述,如果這種失衡狀態維持了4個月,人的細胞自然發生了失衡的變化,這就是病態的了,並且4個月的時間病態的細胞足以代替原來健康的細胞,我們就得病了。

同理,如果接下來的4個月,還是身心失衡,起居不律,病態的細胞依然沒得到改變,病就不但不會痊癒,你的細胞更畸形,病情就更嚴重。

同理相反,如果在這4個月裡面,我們調理了身體,使身心向好,這時健康積極的細胞逐漸代替病態消極的細胞,我們的病也就逐漸好起來。所以,養生就是調養我們的身體平衡,產生健康的細胞代替病態的細胞並使健康的細胞得以持續保持平衡,這時人就健康了,這就是調養的根本目的。

現代人和現代醫學更多的是關注得了什麼病,怎麼去治療,研發高精尖的藥物去針對每一個畸形細胞,傳統養生則不然,它抓的是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畸形的細胞模子成為健康的細胞模子。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大抵是這個道理吧。

【「春」的養生道理】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聖杜甫《絕句》中寥寥幾筆變勾勒了春的美好。2018年2月4日(農曆丁酉臘月十九)5:28,我們炎黃子孫居住的北半球進入二十四節氣的立春。

「一年之際在於春」,中醫聖典《黃帝內經》講:無春即無夏。草木只有在春天健康發芽,才有之後的生、長、化、成、收、藏。人與草木都是生物,眾生同有順應自然的屬性。草木寡慾,順應自然,故生長無礙。人則不然,有意無意中,只要與天、與自然相悖,春季里最常見、確也最難治癒的便是風寒或風熱感冒發燒。因此,立春之後,春分之前養生可參考以下建議:

一、身心應春「生」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老祖宗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也就是說春三月,萬物生髮,沉寂了冬三月的陳氣開始發散,天地之間一派生機盎然,奏響了春夏養陽的序曲。春之旋律是以為「生」,所以身心和衣食住行的核心是圍繞著「生」這個 字開展。

:晚亥初(北京時間21時,其他地區根據實際計算時差)睡覺,早寅時(3-5時)起床,適應天人生髮之氣。

:多室外活動,頭髮盡量散開,衣服不宜過緊,令身心放鬆,與自然發陳相合。

:多做與「生」相關之事,如生豆芽,栽木種花等;不做與「生」相悖之事,使身心與自然的頻率保持一致,融入春生之勢。

:多做給予之事,如幫助困難眾生,而不巧取豪奪;獎賞下屬和兒孫,或讚賞他人,少施懲罰。善行善舉,需借天力。

以上是對春三月的整體概括。從立春至雨水15天看,北方地區還很冷,不宜過早戶外活動,小動起於驚蟄,大動須過春分。同時,不建議過早減衣脫帽,否則易患萎證。

二、飲食宜清淡

春三月90天應肝,前45天舒肝,後45天柔肝,生長之道。春病在頭,立春至雨水,飲食不宜溫補,以綠菜為主;飲綠茶「洗血」,瀉毒火,暢經絡;喝蔬菜做的「菜粥」,遠離春病。

三、順應防梗證

立春木氣偏旺,氣亢而脈不暢,身心不當易致梗。所有人都應不生氣,不煩惱,順應自然;遇有心腦不適,及時就醫,身心緩和之後輔助以養生。

立春之後,雨水得生,驚蜇方醒,春分見長。【愛娃手賬】祝願天下之眾生,順應自然,養生有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娃手賬原創刊 的精彩文章:

TAG:愛娃手賬原創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