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見字如面-給老媽的信

見字如面-給老媽的信

致孩子長大了自己卻越來越孩子氣的老媽:

老媽,自從我開始上大學,到現在快要畢業開始實習,我們倆雖時不時都能見上一面、或是節假日在一塊兒待那麼幾天,但其實細細數來,我們相處的日子越來越少了,咱倆的吵架都可能需要回憶了。

寫這封信理由,大概就是最近看了一個叫做《見字如面》的綜藝節目,裡面邀請很多明星嘉賓來讀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書信,多慮的我那麼隨你,加上過年期間的所見所聞,心中就會想到很多。所以寫封信來給您說說話、表表孝心。

記得過年去我二舅家走親戚的時候,你和我大姨喝了些酒,說起你想我大姨了、給大姨打電話時我大姨卻說不想你,你生氣的哭了起來。

「我想你想的給啥昂,給你打電話你弄個不想我!我當時就難受的趴床上哭半天!」

這個時候,什麼你可以對別人怎樣怎樣,但是你不能要求別人也怎樣、別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等等諸如此類的批判道德綁架的觀點都不配在這裡表達。您操了一輩子的心、扛了那麼久的壓力,我覺得您完全有資格去發泄心裡的孤獨。

我當時聽到你說這話,心裡就有些觸動。沒錯,您累死累活把我們幾個養大了,現在三個姐都結婚了,我也在鄭州找了份工作,女朋友也談了幾年了。我們以前只想到了我們幾個都長大了、我也大學畢業了,您終於功德圓滿了、沒什麼壓力了。可是幾個姐都有各自的家庭了、有丈夫有孩子陪,我也有工作忙有女朋友陪,可是您呢?

辛苦了一輩子,您卻好像只收穫了一份老人的孤獨。而且我知道,這份孤獨應該是在很多年之前就在你心裡扎了根。

我爸身有殘疾,讓您吃了不少苦。

忘了是我幾歲的時候了,當時家裡真的是窮得很,您一人撐起這個家:操不完的心、受不盡的苦、還有躲不過的歧視和落井下石。您有時候實在難得不知道怎麼辦了,只能用喝酒來發泄,也是從那個時候您開始喝酒的吧。那時候的艱難生活,一個女人!到底是對自己有多狠的心才抗了下來。做一家之主要操多少的心、承擔多大的壓力,我可能現在才體會到了萬分之一。

說到喝酒,我愛喝酒這個毛病也是您慣得。小時候一到夏天,您中午在外面賣菜回來,累的不行,胳膊上都能曬脫一層皮。每天中午就讓我們給您冰上一瓶啤酒,吃著撈麵,就著涼拌黃瓜,喝著冰鎮啤酒,才算消去了一些暑氣兒。只不過啤酒您經常喝不完,就把剩下的丟給我喝了。慢慢的,我也喜歡上了喝酒,喜歡上了喝完酒的暈眩和忘記一切的快樂。

可能是小時候一個人孤僻久了,也可能是成長環境女性比較多。從小就很多愁善感,一個人的時候會想很多事情,又看了很多小說、聽了不少當年的非主流歌曲。所以我的叛逆期來的算是有些早。您在我上小學、初中、高中的時候不間斷的有幾年是在外面打工,家裡就我自己。偌大的宅子,一個人上學放學,什麼亂七八糟的想法都有。

後來您不再出去,大姐在鄭州、二姐結婚了,咱倆在家裡可算是吵得天翻地覆,雖然大多數都是您單方面吵我吧,而我也確實把情緒積攢到一個點爆發了。怎麼說呢,算是兩敗俱傷吧。不過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從那次以後,我們的關係才算是有所緩和。可能是之前我們沉浸在自己的情緒里,沉浸在自己對這個世界各種不滿的情緒里,這種情緒會讓人變得可怕,變得容易傷人。我們開始從兩個刺蝟放在一起互相傷害,變成了兩個可憐人在一起互相取暖。

反正,從那以後我就覺得家裡變得好了很多,一年一年過去,我們家的生活條件也逐漸好了起來。中間也發生了很多事情給我們家帶來了打擊,蓋房子收到鄰里的擠兌、二姐家的女兒去世,都不是一般的沉重。但好在我們都扛了過來,而且變得越來越堅強,很多事情的能看開了。正所謂一件壞事,如果不能繼續變壞,就能讓你變得越來越強大。

後來我上了大學,您也算是可以緩緩勁兒了。我在大學小日子也過得很開心,原來外面的世界真的挺豐富多彩的(話說現在感覺上學的日子真的很爽)。因為一直在外面上學,一般一年也就能回去四五回,所以每次回去都感覺您比以前更稀罕我了。

記得有幾次放假回去,我都沒告訴您,下車了之後我拉著行李箱直接就找到了菜市場攤位前,您當時在賣蘋果,我就直接拿了一個蘋果咬了一口說:

「蘋果不甜啊,多少錢一斤?」

您當時正數錢呢,認真的像是人民大會堂門口貼膜的大嬸兒。

「咋會不甜類?嘎啦蘋果,兩塊五一斤!」您都沒抬頭看。後面那句「你吃的那個也算錢啊」讓我忍不住笑出了聲,您這才聽出來是我。看著我邊笑邊罵我。

後來您蘋果也不賣了,直接收攤子回家,一路上跟其他賣菜的大叔大嬸打招呼炫耀「不賣啦!俺孩子回來了!回家熬肉去!」他們紛紛說你掙了好多錢給我花。

我也跟他們一個一個打招呼,都挺熟的,只不過那個跟著我媽擺兩個攤位賣菜的小屁孩,現在已經長大了上大學了。

記得每次回去都會有幾個和您一塊賣菜的問我有女朋友了嗎?我都很不要臉的說「有啊!你說的是哪個啊?」

雖然每次回家,按照大學生放假回家國際慣例,您也就稀罕我幾天,然後就該各種挑我毛病了。玩手機、睡覺晚、起床晚、總跑出去玩.......

現在想想,覺得當時蓋好房子搬進去的時候,我選擇住在樓上是多麼正確的決定。幾十個樓梯台階讓我的個人空間大大得到了保護。以至於您每次突發奇想上樓看看的時候都會翻出我藏在床頭櫃里的空酒瓶。當然,您每次發現的時候我已經回學校了,估計打電話罵我也很不過癮,您又心疼電話費,哈哈哈哈哈....

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回憶,最深刻的肯定是跟著您賣菜了,而賣菜最深刻的,就是過年賣菜了,那真是「痛並快樂著」

賣菜是個很辛苦很辛苦(此處省略好多辛苦)的行業,早上兩三點就要起床去進菜,騎著電車去菜市場搶著批發。冬天的凌晨真的是寒風刺骨,帶著手套圍巾什麼的,騎電三輪的時候依然能把你凍得懷疑人生。

過年的菜不是一般的貴,好多菜進的時候都很貴,所以好多菜販都不敢下手,唯獨我媽,您敢一次進三千塊錢的菜堆成好長的一個攤子,所有菜都進完還欠了一千多。青椒、西葫蘆、黃瓜、芹菜、蒜苗、西藍花、蓮藕、山藥、蒜黃、生菜、韭菜、小番茄等等,十好幾種菜我們一家人連帶著您幾個女婿都夠嗆能忙的過來。一般是從早上一直要忙到傍晚。

除了累,過年賣菜還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我和您回家後,沙啞著嗓子數錢的樣子,以及菜市場十字路口的賣的燒餅夾雞蛋,再夾一包辣條和香腸,是真的好吃啊!

當然了,辛苦和收穫是成正比的,過年期間賣菜一家子人齊上陣一天能賺一兩千塊錢。年前這樣的光景能有四五天。旁邊鄉鎮逢集了就去鄉里趕集,沒集了就去菜市場。其實去趕集比在菜市場掙錢,鄉里的人比縣城裡的有錢,還都願意花錢買菜。用一句學校里學到的一句話話就是「賣方市場,有價無市」

可能是因為上大學後在家待的日子也都是過年期間,就連暑假我都去打暑假工了沒回去。所以我這幾年有關您的回憶大部分都集中在過年。

去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幾個玩的要好的朋友約好的,大年三十在崔家吃年夜飯。走的時候答應您晚上回去陪您看春晚,否則就沒有壓歲錢了。結果在他家喝酒喝的天翻地覆,大家怕我騎電車出事沒讓我回去。睡到大年初一五點多的時候突然驚醒,然後一腳踢醒了崔,讓他給我開門我騎著電車就往家趕。怕您不給我壓歲錢,回到家我直接跪在您的床邊一頓拜年!

我,「媽,新年好!」

「磕頭也不給你壓歲錢」

我,「媽,新年大吉大利!財源廣進!」

「進你奶奶個腿兒,叫你不回來,說好類陪我看春晚類」

我,「媽,祝您青春永駐!長生不老!」

「給給給,拿了壓歲錢趕緊下餃子去。開門炮還沒放斗不應該叫你進家!」

我,「哈哈哈,謝謝親媽」

雖然已經二十二了,偶爾還是會幼稚的在您旁邊撒嬌,您不也經常說嘛,不管我們多大,都是您的孩子,孩子在自己媽那撒嬌還管什麼年齡?再過二十年,我還能跟您撒嬌信不信?

說了這麼多,估計您看到了肯定會數落我一大堆,說我怎麼不把我調皮搗蛋惹您生氣的事拿出來說說?怎麼不說說我當年離家出走的光榮事迹?那個啥,我肯定要撿好聽的說讓您高興啊,好漢不提當年勇!您也別老記得我當年不懂事犯下的幾個小小的錯誤。我還經常給您洗腳按摩您咋不記得那麼清楚?不就是今年過年的時候把您那屋的門給踢壞了嗎?我又不是不給您修,不要這麼小氣了好吧。

仔細想想其實我挺隨您的,不管事性格還是很多習慣。所以我越長大就越能體會到您當年的艱苦和付出。我在您的培養下,今年二十二歲了,正年輕的我也能想明白很多事情了。

近兩年回老家,總是能聽到很多您這個年紀的人的怨言,這個嬸兒因為什麼事怨恨誰誰誰,那個叔因為老人偏心跟自己的兄弟姐妹鬧了起來。感覺這年齡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情緒吧。我不否定這些人受過的委屈,但我不想您和和他們一樣,因為別人的錯誤兒懲罰自己。這不值得,更不划算。

去年就聽過一句話,壞人終有壞人磨。做壞事的人自有別的壞人壞事等著他們,出於對您的身體和生活狀態著想,我希望我們都能夠放下這個世界對我們的惡意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惡意。我們都要開心、知足的活著。

希望不要讓您認為孩子是在說教您,真的是因為愛您。

最後,我會珍惜以後陪您度過的每一天,祝您身體健康,無憂無慮。2018年3月5日。

結束語

寫這封信也是準備了好幾天,當真是越長大越感覺生活不易,回想起來小時候的很多事情,才明白父母當時的難。有時候我們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忙忙碌碌,可能某一天突然注意到父母的白髮和皺紋,才突然意識到,我們在成長,可他們就要老了。

都說90後是壓力最大的一代,90後的父母不是得承擔更多的壓力,有能力的可以讓自己的父母過上好的生活,像我這種能力有限的,只能勸她寬寬心了,有吃有喝、溫飽就該知足了。沒什麼好攀比的,活得開開心心就好。

寫這封信的時候,用了「您」這個稱呼,其實考慮過會不會讓人覺得彆扭、做作。後來想想又覺得沒什麼不妥的,因為標題就已經很明確了,這是一封我寫給我媽的信,本就應該用第一和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才是奇怪。我媽是我們家裡的「您」。

在這裡也說兩句可能不中聽的話,身邊的親人一定要時刻珍惜,不要平時不在意,非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後悔莫及。我今年二十二歲,前幾天又有一個同齡朋友的父親去世了,又是突發性疾病。子女剛撫養成人,還沒來得及享受天倫之樂......願老人一路走好。

我總是這樣,像個老太婆一樣啰嗦。

長按識別下方的二維碼關注湯湯的深夜食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湯湯的深夜食堂 的精彩文章:

TAG:湯湯的深夜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