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業走向質量提升 韓長賦稱完全有條件實現這種轉變

農業走向質量提升 韓長賦稱完全有條件實現這種轉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3月7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個字、5句話,非常鮮明具體、瞄準了短板。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目標在農村的具體體現。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國全面開啟糧食收儲制度改革。針對第一財經記者關於糧食價格的提問,他表示,總的來講,糧食收購和價格市場化的改革是個大方向,目的還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價格來引導生產、調節供求、調控進口。

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到,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今年2月,農業部召開全國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工作會議,宣布正式啟動「農業質量年」行動。

韓長賦稱,抓質量不止是今年,今年有一個更好的起點。所以今年重要指導思想的轉變是農業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之所以如此,他提到,目前,我國農業跟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甚至跟本世紀初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過去是8億人吃不飽,現在是14億人吃不完。過去為了解決溫飽,千方百計提高產量,發生了開荒擴種、圍湖造田,都是為了解決數量夠不夠的問題。這些年,經過不懈的努力,數量不是當前的主要問題了,農業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重點是解決質量好不好的問題。現在,完全有條件實現這種發展導向的轉變。

韓長賦稱,在今後,農業發展將面臨「三個轉變」:一是加快推進農業政策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建立綠色發展導向的財政補助政策;二是發展方式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向節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農業科技由追求增產轉向更加註重優質、安全、高效、生態。

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

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從三大主糧之一的玉米開始。從2015年下調臨儲收購價格開始,到2016年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緊隨其後是稻穀,也經歷了從早秈稻到全面下調三大品種的最低收購價的過程。2017年10月,官方發布通知稱,2018年國家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此舉系國家2006年實施小麥最低收購價以來的首次下調。

這意味著,糧食收儲制度的全面改革已經開啟。

韓長賦表示,改革實踐證明,改革是一舉多得,也是大勢所趨。2016年玉米收儲政策改革後,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激活了市場,帶動了加工,釋放了庫存,也減少了進口。

在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會議在肯定「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的基礎之上,明確提出「深化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並具體提出「探索開展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

韓長賦稱,改革要有很好的謀劃,要兼顧政府、農民兩頭,兼顧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兼顧收購、加工兩個方面,總體是求得一個平衡,保證改革平穩進行。

談及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他認為,實話實說,會有一些影響,但是不會太大。原因在於,一是小麥和水稻是口糧,各方面還是很重視的;二是小麥和水稻大都是在基本農田裡生產種植的,我國近些年進行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水稻小麥基本上可以做到旱澇保收。而且,在目前的水平下,農民種植小麥和水稻,還是有帳可算的,所以調減幅度也不會很大。

至於對農民收入的影響,韓長賦表示,價格下調會對農民收入產生一定的影響。國家在下調收購價格的同時,也對種糧農民採取直補的方式,適當的補助農民。為保護農民的積極性,現在秈稻和粳稻大概分別下調了1毛到2毛錢,這個下調帶來的收入影響主要由政府和國家來承擔。下一步將引導農民種植優質水稻、種植強筋和弱筋小麥,這是我國農業的弱項,同時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補貼、保險等配套機制,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的政策考量

黨的十九大提出,在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

韓長賦解釋稱,有三點原因。一是這是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的具體體現。三輪土地承包將使農村的土地承包關係穩定在75年,無論是擁有承包地的農戶還是流入承包地的新型經營主體,都穩定了預期。二是有利於促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三是這個政策安排與第二個百年戰略構想在時間節點上高度契合。

他提到,新一輪承包期再延長30年,時間上大體是在2050年前後、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的時候,屆時我國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那時國家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城鄉人口結構,包括城鄉關係、工農關係都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再延長30年,既穩定了農民的預期,也為屆時進一步完善政策預留了空間。所以這是一個充滿政治智慧的制度安排。

考慮到延長承包期,而在二輪承包期中沒有分到土地的群體,韓長賦稱,這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目前農業部在研究,將配合相關部門修訂相關的法律法規,研究具體的政策,指導地方來妥善解決。解決地多地少的問題,總的原則還是堅持承包地大穩定、小調整,尊重農民意願,在政府的指導下通過村集體民主協商解決,總體上承包地要基本穩定。

他強調說,解決人地矛盾的問題不能完全依靠無限的細分、均分有限的土地資源,因為中國人多地少,地塊越分越小,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通過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通過多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包括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來統籌解決。至於農戶舉家進城落戶,其承包地,現有的政策是退與不退尊重其自願,鼓勵他依法有償的退回村集體。到二輪承包到期的時候,也將會依法和依照農民群眾的集體意見來解決這類問題。

宅基地「三權分置」避免資源浪費

對於農村的宅基地,城裡人儘管嚮往農村的田園生活,但是並不允許購置。韓長賦稱,城裡人到農村買宅基地蓋房子,這在政策上是不允許的,因為我國法律規定,宅基地屬於農村集體所有,只有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才能依法依規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宅基地的使用權,這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特有的權利,而且原則上是一戶一宅。

然而現實的農村卻是,一方面因為有農戶舉家進城,有些常年在打工,導致農村出現「空心化」,農房閑置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很多城裡人到農村創業發展,對利用閑置農房有需求。對此,借鑒農村承包地已經實現的「三權分置」,在宅基地制度安排方面,中央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的「三權分置」。

韓長賦稱,通過多種方式,使閑置的農房能夠更好的利用起來。比如說,提供創業場所,有的地方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等新業態,這幾年中央已經部署在33個縣(市、區)開展試點,積累了一些經驗,會在總結的基礎上逐步加以複製和推廣。因為這個事情是重大政策,所以要考慮周全,要依法依規,要尊重農民意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IBM收入5年多來首現增長,押注區塊鏈技術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一次會議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