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盛時期的曾國藩,實力足可自立稱帝,為何要解散湘軍臣服慈禧

全盛時期的曾國藩,實力足可自立稱帝,為何要解散湘軍臣服慈禧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領頭羊,「同治中興」,頭號功臣。清朝歷史上有史以來最被重用的一位漢人之一。史料上記載,曾國藩的形象,看起來像一名土裡土氣的鄉村老師,不過在那憨厚的外表之下,卻隱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戰鬥意志。

1852年,由於母親病逝,曾國藩回老家丁憂盡孝,當時咸豐皇帝還在世,民間太平天國運動搞得如火如荼,打得清軍節節敗退。最後咸豐皇帝想出了一招,用當年嘉慶皇帝對付白蓮教的成功經驗。啟用了大量團練大臣,顧名思義,就是把那些已經退休的,在家養病的,請假的,甚至就如曾國藩這樣在家戴孝的大員。全部招回來,讓他們自己呀,組織民眾組織兵團去打太平軍。咸豐皇帝這辦法有沒有效呢?的確有效果。

團練大臣,並非是清朝的一個常設官職,而是臨時的,所以當時這個職位是沒有編製,沒有工資,甚至沒有級別之分。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朝廷授權給他們,自己招兵買馬的。能招到多少兵馬,看個人能力,少則幾千多則十幾20萬。有一點像佔山為王的土匪感覺,不過這個是官方認可的。

雖然咸豐皇帝把希望壓到了這些老臣上,但是讓他非常失望這些團練大臣跟太平軍、捻軍交戰,還是一如既往的敗退。不過只有曾國藩和太平軍在西征戰場上,稍微還可以呀,跟石達開,李秀成等人對陣。工作態度非常積極端正,而且韌勁十足,在其他人都節節敗退的時候。曾國藩還偶爾能夠打個勝仗,所以眾多團練大臣中。唯有曾國藩,他的官職越做越大,咸豐皇帝死的時候,已經是坐上了兩江總督的位置。

咸豐皇帝死後,慈禧太后開始掌權了,在這個時候,曾國藩給了慈禧大大的一個驚喜,在曾國藩的努力和堅持下拿下了安慶,史稱安慶大捷。

於是乎,曾國藩又一次升職,慈禧下旨: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總領江南四省軍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都是南方的大省。這個職位可不低,當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最後才不過是雲貴兩省而已。

如今慈禧將江南的半壁江山託付給了曾國藩,如果當時曾國藩稍微有異心,清朝的百年基業將會危在旦夕。足以說明慈禧是相當有魄力的,並且對曾國藩此人非常信任。如果把曾國藩變成吳三桂的話,清朝的江山就不好說了。

雖然曾國藩被慈禧委以重任,但是曾國藩平定太平軍的過程,非常艱難。如果僅靠原先的那些兵的話,不足以跟石達開等人對陣,後來,曾國藩又自己組織了一支高素質的軍隊,因軍隊裡面的人基本上都是湖南這邊的人。因此稱之為湘軍。

某種意義上說,這支軍隊就是曾國藩的私軍,雖然這支軍隊非常的強悍,那也不是沒有吃過敗仗,剛開始,軍隊沒有太多協調性。所以當時在江西九江,湘軍水師兩次被石達開打得幾乎全軍覆沒,曾國藩那是痛心疾首,幾次欲要跳水,都被他人阻撓下來。

雖然曾國藩一次又一次失敗,但是也讓他摸清楚了,太平軍的套路。在多次鐵與血的鍛煉之下,曾國藩的湘軍變得更加的勇猛和堅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曾國藩也變得更加的堅韌,這也是曾國藩獲得勝利的最大原因之一。1864年8月,李秀成被曾國藩就地處死,10月底,洪天貴福被俘虜,隨後被處死。至此,稱霸南方14年的太平天國正式覆滅。

這場延續了十多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這個時候的慈禧終於應該可以睡個好覺了吧?並非如此,當時的曾國藩手裡手握幾十萬大軍,並且曾國藩還是漢人。雖然慈禧非常信任他,他怎麼能睡得著呢?

不過慈禧的擔心是多餘的,曾國藩卻主動解散了幾十萬湘軍,僅僅保留了湘軍的水師,如果當時的曾國藩舉兵起義,揮師北上,當時的情況下,清朝幾乎沒有力量可以阻擋,不出意外,動搖大清的根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曾國藩卻沒有這樣做,為什麼呢?

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當時的曾國藩已經50多歲了,43歲授命,打了十多年。贏得了名聲,又賺足了好處,並不想留給慈禧太多口舌,找他麻煩,想要安享晚年罷了。不過他的這一次舉動,也導致了大清日後國力衰退的原因之一。如果當時曾國藩沒有解散湘軍,清朝的軍事力量不至於那麼不堪一擊,這也可能是他人生中比較錯誤的一次決定吧。

文獻參考:《清史稿》本文編寫,以史實為主,資料基本來自正史,兼別史,稗史記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董卓被殺,呂布王允僅是「刀子」罷了,背後真正起作用的是一廢人
三國最可惜的天才,智謀比肩諸葛亮,他的死是劉備的大幸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