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一個藩鎮叛亂朝廷無法平定,就乾脆設置更多藩鎮

如果一個藩鎮叛亂朝廷無法平定,就乾脆設置更多藩鎮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如果朝廷不過多干預,哥舒翰的朔方軍其實是完全有能力將安祿山的叛軍遏制在潼關附近的。但朝廷的過多干預,在叛軍氣勢正盛的時候,玄宗不斷催促哥舒翰主動出戰,哥舒翰不得已出關迎敵,結果戰敗了。

其實歷朝歷代的叛軍都一樣,一旦叛亂開始,而且是大規模的叛亂,其首要的目標就是尋求與官軍的主力進行決戰。叛亂本身就是賭博,以小博大,只有通過在野戰中擊敗比自己實力更強大的對手,才能獲得更高的士氣和更多的物資來支撐戰爭。所以,一般歷朝歷代在鎮壓叛亂的時候,多數情況下首選的策略就是長圍久困,等待叛軍內部出現分裂。

比如三國後期的淮南三叛,除了王凌有主動出擊的舉動,後面毋丘儉和諸葛誕的兩次叛亂,都是在發動之後馬上斂兵自守,而朝廷派來平叛的軍隊也是長圍久困,對叛軍進行圍困,既不讓叛亂擴展到更大的範圍,也不讓吳國派來的援軍進入城內。等到叛軍糧盡援覺,內部就會出現分歧,乃至內訌,不戰自亂。

但玄宗卻選擇了不斷派使者下詔書給哥舒翰,要求他馬上出戰,在野戰中迅速擊敗安祿山,無異於為淵驅魚,肉包子打狗,做了叛軍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是因為玄宗不明白對付叛亂必須要進行一段時期的圍困之後,才能進行決戰的道理嗎?

當然不是,而是因為玄宗之前是比較寵信安祿山的,多次有人提醒他注意,安祿山要叛亂,他始終不以為意。所以,安祿山叛亂對玄宗來說,就是狠狠的一巴掌甩在了玄宗臉上。玄宗要求哥舒翰馬上出戰,在野戰中完全徹底的擊敗安祿山的叛軍,就是要把這個面子找回來。

在哥舒翰戰敗之後,安祿山的叛軍長驅直入,先後攻下洛陽、潼關、長安,叛亂的戰火很快就燒到了整個華北地區。從河北到關中,到處都是叛軍,朝廷的軍隊只能忙於應付,並沒有能力馬上組織起對叛軍的有效防禦和反擊。而且,朝廷吃了安祿山叛亂的當頭一棒,也不敢再把前線的軍隊都交給一個人指揮,而是劃分為不同防區,由朝廷進行統一指揮。

這樣,在防禦安祿山叛軍的過程中,朝廷就開始不斷在河內、河南、山東一帶設置節度使,劃分防區,並且不斷進行調整,不使單個藩鎮下屬的軍隊太多,以致威脅到朝廷的權威。即便如此,還是不斷出現各種藩鎮的叛亂,所以藩鎮在經過不斷調整之後,最後形成的格局就是每個藩鎮的規模都不大,軍隊人數也不致於太多。

在關東地區設置藩鎮的同時,朝廷為了應付西邊來自吐蕃的入侵的威脅,也不得不對關中地區的防禦體系進行調整,也設置藩鎮,並且不斷在關中和關東地區之間抽調部隊來回換防。同時,朝廷直接指揮的神策軍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一些失去根據地的藩鎮軍隊逐漸被劃撥到神策軍,以此保持朝廷與藩鎮之間的大體均衡。

在秦嶺淮河以北基本上都已經設置了藩鎮之後,為了保證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區對朝廷的忠誠和安全,朝廷也在南方設置了一些藩鎮。等到這些地方也變成藩鎮之後,最後就變成了全國各地到處都是藩鎮的局面。

所以說,從安史之亂開始,朝廷的權威就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唐朝的政治主線就變成了朝廷中央與地方藩鎮之間的博弈,一會兒這裡藩鎮叛亂,朝廷調動周邊藩鎮去平叛,往往原先的叛亂尚未平定,派去平叛的藩鎮又叛亂了,可謂摁下葫蘆起來瓢,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再沒有消停下來。

不過,到憲宗時期,藩鎮叛亂的情況開始減少,朝廷與藩鎮的均勢大體穩定下來。到憲宗駕崩後,朝廷已經越來越無力制約藩鎮,形成了藩鎮世襲的局面,尤其是河北三鎮,叛服無常,朝廷也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黃巢起義,才被打破。在鎮壓黃巢起義中崛起的朱溫和李克用等比較大的藩鎮,逐步吞併了周邊的藩鎮,導致了五代十國的大分裂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唐朝也有拜金女,因丈夫貧窮而休掉丈夫
這個皇帝很厲害,老公和兩兒子是皇帝,孫子也是,年號用「萬歲」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