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紀曉嵐一句話讓原本要他死的皇帝哈哈大笑,欣賞不已

紀曉嵐一句話讓原本要他死的皇帝哈哈大笑,欣賞不已

有一次,乾隆皇帝想開個玩笑以考驗紀曉嵐的辯才,便問紀曉嵐:「紀卿,『忠孝』 二字作何解釋? 」

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為孝。」

乾隆立刻說:「那好,朕要你現在就去死。」

「臣領旨! 」

「你打算怎麼個死法? 」

「跳河。」

「好吧! 」

乾隆當然知道紀曉嵐不可能去死,於是靜觀其變。不一會兒,紀曉嵐回到乾隆皇帝跟前,乾隆笑道:

「紀卿何以未死? 」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紀曉嵐回答。

「此話怎講? 」

「我走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裡向我走來,他說,『曉嵐,你此舉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聖明,你為什麼要死呢?你應該冋去先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他跟當年的楚王一樣是個昏君,你再死也不遲啊! 』」

乾隆聽後,放聲大笑,連連稱讚道:「好一個如簧之舌,真不愧為當今的雄辯之才。」

人們處在各種關係之中,方圓之道是安身立命、殺出重圍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與地位較高的人相處時,更要掌握方圓之道。當乾隆皇帝開玩笑讓紀曉嵐去死時,紀曉嵐若不答應,就等於質疑皇帝的決定,讓皇帝下不了台。但也不能真的去死,因此紀曉嵐假裝聽從地去跳河表明自己是無條件信任皇帝的決定的,但回來時表示自己已經儘力了,只是屈原不讓他死。順便大大地恭維了一下乾隆是聖明之君。

我們遇到上司或長輩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時,堅守原則非常重要,但迂迴婉轉地拒絕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學習紀曉嵐的處世智慧,一口應承下來,一段時間後彙報已經儘力做了,只是做的時候遇到了什麼什麼樣的問題沒辦法繼續(此時把當初拒絕的原因裝作已經發生了地陳述),這樣對方也不會再繼續強求,並為你的信任感到愉悅。

這就是紀曉嵐的處世智慧。他一生歷經三朝,六十歲以後,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他逝世以後,築墓崔爾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員到北村臨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為他寫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

世界上有兩種類型的思想,一種以「方」為代表,好比刺蝟,以不變應萬變;另一種以「圓」為代表,好比狐狸,遇事靈活。這兩種思想可謂是優劣參半,其實將方圓合璧才是智者所為,方圓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層次。大而言之,方是做人的底氣,圓是成事的方法。將方與圓這雙劍合璧的人,才是能夠縱橫捭闔、任意揮灑的「武功」 尚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慧謀略庫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智慧謀略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