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無法忘卻的巾幗女將:錚錚鐵骨 寸寸柔腸

無法忘卻的巾幗女將:錚錚鐵骨 寸寸柔腸

來源中國軍網

錚錚鐵骨 寸寸柔腸

——細數無法忘卻的那些巾幗女將

「蜀錦征袍自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說起戰場,歷來彷彿就是男性的天下,尤其是中國古代,冷兵器貼身肉搏的現實環境,決定了外交出兵都是男人的事情,幾乎沒有女性參與。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古代電視劇,軍營外立著一塊牌子:「禁止女子進入,發現者殺無赦。」雖然藝術創作可能有誇張的部分,但這也證明了,女子很少涉足戰爭。

但即便如此,中華上下五千年也出現過不少耳熟能詳的巾幗英雄,她們雖身為女子,卻憑藉過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輝煌的一筆。她們或存在於傳說中,寄託著人類的美好心愿。或有確切史料記載,變成了中國歷史星河裡熠熠閃耀的明星。她們不會也不該被後人所遺忘,今天,就讓我們細數那些讓人無法忘卻的巾幗女將。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花木蘭替父從軍,可謂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花木蘭的事迹流傳至今,也大都要歸功這首《木蘭辭》。

花木蘭,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她本人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傳說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時至今日,花木蘭的故事仍然以各種各樣的文藝形式表現,在大銀幕上不斷上演。無論木蘭替父從軍是否真實存在過,無論是否有花木蘭的原型,花木蘭身上驍勇孝忠的精神,都是歷史的瑰寶,後人的典範。

「馮冼古烈婦,翁媼國於茲。」

周總理曾稱頌冼夫人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名英,是梁、陳、隋三朝時期嶺南的部落首領,史稱「譙國夫人」,是一名傑出的政治領袖。

她出身於首領世家,「幼賢明,多籌略」,善於「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從青年時代起就是一個卓越不凡的領袖人物。她常規勸親族為善,以「信義結於本鄉」,且為人秉公處事,不徇私情,因而在鄉里很有威信,深得當地百姓擁護和愛戴。

隋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隋文帝進軍嶺南,遭到陳朝舊臣和部分少數民族的抵抗,冼夫人獲悉後立即派其孫馮魂前往迎接隋軍,並以自己所轄八州歸附隋朝,使隋軍得以進至廣州,最後完成嶺南地區的統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為「譙國夫人」。

從她的事迹可以看出,她並未像花木蘭等巾幗英雄一樣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但是為何她得到了總理如此高的評價呢?原因就在這裡:她在亂世中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具備稱雄割據的條件。但她在全國處於混亂分裂之時,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終擁護封建朝廷和維護祖國的統一,成為支持南朝梁、陳兩代和隋與唐初穩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在南北朝時,中原喪亂,兵禍連結,民不聊生。而嶺南地區卻不曾受到戰火波及,這也許因為嶺南屬化外之地,但是究其根本,這也離不開冼夫人籌謀劃策,撫慰部眾、教化百姓。在亂世中能夠守住自己的初心,以身作則,並不斷教育兒孫以國家為重,這樣的女子,即使沒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也的確是一名真真正正的巾幗英雄。

直到今天,冼夫人的威信還並未消失。後人為了紀念她的豐功偉業,高風亮節,在兩廣的高、雷、化、欽、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廟宇,其中茂名、化縣、電白等地一縣往往就有一二十處。海南島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廟,儋縣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廟。後人們還在不斷傳頌著她的功績,學習著她的精神。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秋瑾,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璇卿,號旦吾,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紹興市)人,字(或作別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筆名鞦韆、漢俠女兒,曾用筆名白萍。

秋瑾生於福建廈門,留學日本後改名瑾,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1月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3月間回紹興,與徐錫麟等創辦明道女子學堂。1907年7月15日於浙江省紹興古軒亭口英勇就義,得年31歲。

秋瑾出生於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義和團」起義失敗後,本已經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叢生。1904年,救國心切的秋瑾隻身東渡日本求學。回國後,她不斷發起並參加解放運動。1907年5月,秋瑾積極響應「安慶起義」,但不料計劃泄露,徐錫麟倉促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在安慶發動起義,由於準備不足,起義很快失敗,徐錫麟被捕犧牲。起義的失敗,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區起義計劃完全泄露,同志們勸她暫避一時,她堅決留在大通學堂與前來包圍的清軍殊死戰鬥,最終因寡不敵眾,秋瑾被捕,並於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義。

回顧秋瑾的一生,她身為女性,卻時時反抗命運加給自己的性別身份。她恨蒼天「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稱:「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說:「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她蔑視封建禮法,提倡女權,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孫中山曾為她題詞:「鑒湖女俠千古巾幗英雄」,她敢於打破封建束縛,成為無數愛國婦女的榜樣,為婦女解放運動,樹立了一個先覺者的典型。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樣,她在軒亭口的從容就義,激勵了無數愛國女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她們為「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

「征衣穿上到軍中,巾幗英雄武士風。」

謝冰瑩,原名謝鳴崗,字鳳寶,出生於湖南省,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女兵,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兵作家。

她出生於書香門第。受舉人出身、從事教育工作的父親謝玉芝和三個哥哥進步思想的熏陶,她從小雅稱「崗猛子」的剛毅性格便具叛逆色彩,自發地反對與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封建禮教:拒絕纏足,保護一雙「天足」免予致殘;四次逃婚,說服男方解除父母包辦訂下的娃娃親婚約;摒棄女子不能上學陋規,絕食三日得以與男孩同堂上課,後來破天荒參軍並不斷參加重大社會活動、進行文學創作。

1926年冬,謝冰瑩從湖南省第一女子師範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名冰瑩,成為我國現代史上第一批213名女兵中的一員。1927年5月,她隨北伐葉挺鐵軍西征討伐叛軍,在行軍間隙靠著膝蓋寫下許多戰地日記、隨筆、散文等寄《中央日報》副刊連續發表,同時譯成英文在該報英文版連載,又結集《從軍日記》譯成多國文字出版,轟動中外文壇,被譽為「中國第一女兵作家」。面對窮凶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悍然入侵我國,富有強烈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的謝冰瑩,開始了她的特別抗戰。

謝冰瑩一家在抗戰中出了3名少將,為抗日救亡運動做出了重大貢獻,她本人也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授予少將軍銜(當時授勛女將軍7名,其中宋美齡等中將3名、少將4名)。她一生在戰場和後方共創作了80餘種近400部2000多萬字蜚聲中外的著作,其中以抗戰為主題的作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彌足珍貴,她用文字講述著自己從軍以來的所見所聞,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她先後主編了《和平日報》《華中日報》等副刊、《黃河》等月刊,並發表了許多各類抗戰文學作品,豐富了我國現代文學和抗戰史的內涵。這些精品力作最早向國際社會推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中國主戰場的抗戰實況,至今仍是我們警示、揭批日本右翼分子妄圖復辟軍國主義的戰鬥檄文。

謝冰瑩於1948年受聘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教授,1971年退休僑居美國舊金山,2000年1月5日溘然長逝,享年94歲。回顧這位巾幗女英雄的一生,她曾被日本特務逮捕,在獄中受到極為殘酷的腦刑、指刑、電刑的嚴重摧殘;她也曾在戰場上組織「戰地婦女服務團」,在火線上救助了大批傷員,並做了大量的宣傳鼓動工作。她以筆為劍,劍指日本軍隊的殘酷暴行,是一名真正的「文壇武將」,更是一名值得後人尊敬的巾幗英雄。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回望歷史,湧現出的巾幗英雄,並不僅僅是文章中提到的這些,她們用自己的人生,推動著歷史的發展。現在已不是腥風血雨的時代,但是她們身上所體現的熱愛國家、追求解放、渴望獨立、英勇頑強的精神,卻是任何時代都不可或缺的,跳出歷史,如何追求自我的獨立,實現內心的豐盈,是任何時代不變的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震撼!官兵手拉手掃雷,他們為什麼不懼「死神」?
153醫院為眼球破裂的戰友保住了「心靈之窗」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