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為何很少有諾貝爾獎獲得者?

中國為何很少有諾貝爾獎獲得者?

"

有一樣東西,它比人類的歷史更古老,比化學反應的智慧更深邃,比文學作品的故事更豐盛,它必是我們腳下的大地。

地理有它的姿態,你可知道,從太古之初到現在,它們經歷過什麼?

地理也有它的性格,看看各地的風物人情,人的生命與大地是那樣息息相關,妙趣橫生。

地理還有它的故事,種種典故、傳說,令自然美景散發出人文想像的光芒。

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地理讓人類回到世界的源頭,探索亘古永恆的智慧,走出自己的人生。

頒發給地理人的諾貝爾獎,本公眾號傾情奉獻,如果瑞典科學院良心發現,他們就應該採納我的建議,設立一個諾貝爾地理學獎。

實際上這個想法並不是空穴來風,根據我的觀察,諾貝爾基金會正在下一盤大棋。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每三年會頒發號稱地理學諾貝爾獎的維加獎,並且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而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由瑞典科學院等機構選出並且由瑞典國王頒獎。

難道這都是巧合?我查了查,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是由國際數學聯盟執行委員評選,並且由評委會主席或眾望所歸的著名數學家授予獎章和獎金;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獎則是由普利茲克建築獎獨立評審委員會評選的,這也是個國際組織;它們都和瑞典相關機構和瑞典皇室沒有任何關聯。瑞典國王為什麼選擇頒發地理學維加獎,這裡面肯定和諾貝爾獎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

而且我在翻閱諾貝爾獎歷年獲獎名單的時候,發現了更為直接的證據。200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美國經濟地理學家保羅·克魯格曼,以表彰他在分析國際貿易模式和經濟活動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貢獻。而克魯格曼實際上是一位地理學家——經濟地理學家,他所研究的問題,他所獲得的成果,都與經濟地理學家無異。

從克魯格曼著作在中國的出版情況也可以明顯地看出,他確實是一位地理學家。他在中國出版的6本書中,有5本都是經濟地理著作,其中第一本《地理和貿易》、最後一本《克魯格曼國際貿易新理論》,完全是經濟地理學中的《貿易地理》!

所以我不得不懷疑,這是諾貝爾基金會在試探國際社會對地理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接受程度,一旦時機成熟,諾貝爾地理學獎將會指日可待。而且歷史上諾貝爾基金會也有增設獎項的先例: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而是從1969年開始頒發,所以完全有可能再設立新的諾貝爾地理學獎,以表彰地理學這個非常具有實用性的學科「對全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

這是一個令地理人興奮的消息,而更讓人興奮的消息是,一旦設立諾貝爾地理學獎,中國人完全有可能獲得這個獎項!假如今年設立諾貝爾地理學獎,那麼獲獎者大概率是我們中國人!

會是誰呢?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

鑒於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環境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SSAG)決定將2017年維加獎將授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教授。

維加獎每三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對傑出的地學科學家進行海選之後評選出一名獲獎者,由瑞典國王頒獎,就是我們前文介紹的「地理學諾貝爾獎」。

維加獎設立135年來共有65位獲獎者,其中有四次考察青藏高原以及周邊地區並寫出「從極地到極地」巨著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有創造了「地理循環理論」的戴維斯(Davis),有創造了「阿爾斯冰期理論」的彭克(Penck),有證實了「米蘭科維奇理論」的英柏瑞(Imbrie),有「古海洋學之父」稱號的埃米利亞尼(Emiliani),有創造了「穩定同位素溫度理論」的丹斯果(Dansgaard),以及開拓了山地冰芯氣候研究的湯姆森(Thompson)等著名科學家。

"

姚檀棟是首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獲此殊榮的首位亞洲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目前擔任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主任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長,是國際上公認的冰凍圈研究領域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

所以如果有諾貝爾地理學獎,中國人獲獎完全不是天方夜譚!

利益相關:本人乃地理教師,以上內容,姚檀棟獲得維加獎是事實,諾貝爾地理獎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西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貝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