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酒,故鄉的傳統年貨

黃酒,故鄉的傳統年貨

釀黃酒,堪稱華池人的絕技之一。記憶里,每年進入臘月,家鄉的村子裡就瀰漫著黃酒的味道。如今,還有一些人堅持用傳統手藝製作年貨,黃酒便是其中之一。

小時候,大人們會引導孩子去認識柴胡、黃連、黃芪、野烏葯等中草藥,孩子們在打豬草、放羊、摘酸棗的時候,采一束藥草回來,放在窗台上晾曬,以備釀酒所需。小時候的我也很喜歡採藥,不僅喜歡聞那藥味兒十足的清香,還喜歡那藍色、黃色的、白色的小花兒,拼在一起拿回家,准能得一句「看我娃乖的」來自媽媽的誇獎。

華池人釀黃酒主要選用小米、紅酒谷等原料。釀黃酒之前,須提前半年做好酒麴,一般做酒麴選擇在伏里天,用麥仁、酵子、草藥等經過裝填、發酵製成酒麴。而泡米是釀黃酒的關鍵步驟,在小米充分浸泡後,反覆淘洗幾次後,撈起放在柳條筐中瀝干水分,小米既要熟透還不能糊爛。備曲亦尤為重要,把小麥大麴切碎,大

小適中即可,可以方便地拌在煮好的小米之中。「在切大麴的時候不能沾染鹽、水、油,要不黃酒就會發酸。」這句話是媽媽釀酒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煮酒時,媽媽神情莊重,叮囑爸爸先對著灶神爺上香,然後自己會把鍋台周圍清洗得乾乾淨淨。鍋內水燒開之後邊下小米邊給我講方法:「小米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水太多煮出來的酒顏色淺、酒質不好,水少的話小米容易反生,黃酒容易變酸。」小米放入鍋內之後要不停地用擀杖攪拌,有助於小米受熱均勻,避免鍋底結渣。隨著鍋內水分的不斷蒸發,小米也變得越來越黏稠,這時媽媽會加快攪拌的速度,仔細地觀察鍋中的小米顏色變化,當鍋內的小米變成深褐色,就預示著煮好了,也就停止燒火了。

拌曲則是把煮好的小米用鏟子鏟到事先準備好的簸箕內,上面顏色比較重的小米,是在鍋底部由於高溫造成的,這是傳統釀造黃酒的一個重要標誌。把煮好的小米攤平,以便於散熱,待溫度冷卻之後拌進大麴,放在缸底部的可以多拌一點大麴,放在上面的可以適當少放一點大麴,這樣有利於黃酒的發酵。同時,也可以利用往年的老酒酒糟來幫助發酵,一般一斤麥曲可以發酵十斤左右的小米,當然也不盡相同。

發酵是釀黃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家鄉的手工黃酒遵循古法,採用一冬一釀的傳統冬釀工藝,只有在每年的冬至前後才開釀,這樣釀造出來的黃酒由於土窯洞內溫度低,發酵時間長,黃酒的營養就更加豐富,一般發酵室溫控制在10攝氏度左右,過高的溫度容易導致黃酒快速發酵變酸。冬釀黃酒經過三到六個月後就可以篦酒了,通過缸底小眼兒篦入盆中,入壇封存。

說起來,在村裡年味最濃、飯菜準備得最豐盛、黃酒準備得最多的,就是正月初一拜老影的那一天。族人都會拎著自家的黃酒壺,大家聚在一起吃著,喝著……整個山村便全醉了。

如今,離開家鄉多年,珍藏在心靈深處的依舊是沁人心脾的黃酒,苦而樂的故鄉年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甘星火 的精彩文章:

TAG:陝甘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