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三丰真人的師叔,新化縣第ー位有記載的女仙飛升之地,竟然在這座山中

張三丰真人的師叔,新化縣第ー位有記載的女仙飛升之地,竟然在這座山中

在新化縣琅塘鎮後寨村大西山清雲峰上,有一千年古剎,名為清虛宮,當地人稱為西山庵堂。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這個神奇的地方,可惜一直無緣上山,一個偶然的機會 ,後寨的朋友特意帶我上山去探尋這個洞天福地。

後寨村位於西山之上,是琅塘鎮境內海拔最高的山村之一, 也是琅塘境內風景最好的山村之一,流泉瀑布,竹海松林,隨處可見。

一條新修的水泥馬路可以直通到西山庵堂內,我們上去的時候是2月8號,離那個冰凍天氣已經過去了 十多天了,路面上的還有很厚的積雪,

山崖上還結起了冰柱,最長約半米,最厚處 約五個厘米

山地海拔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

西山庵堂海拔有一千多米,山頂的溫度跟我們下面的溫度最起碼相差度6~10之間。

西山庵堂,始建於宋,繁榮於明,鼎盛於清,歷朝歷代多次復修,這棟老房子建於清道光年間,是以前西山庵堂的前殿,以前的西山庵堂是整個琅塘地區規模最宏偉,香火最繁盛的庵堂之一。後來在文革期間,破四舊,除了前殿以外的所有宮殿全部被拆了。

這是庵堂柱下的石墩

以前它長得像個胖墩

日子過得很滋潤

卻從來不吃葷

就是住的地方有點昏

卻從來不覺的暈

有時候也會打打盹

睡著了還能力頂千鈞

它最崇拜的是鯤

聽說它能夠暢遊乾坤

最想看的是白雲

可是人們從來不準

那一年情況很險峻

混亂的差點讓它失了魂

現在雖然身子已經破損

卻看到了它的春

有時候還會哼哼

即使只剩下一寸

也要讓歷史在這長存

殘缺的石碑,上面還清晰的記載著當年捐修人的姓名 還有所捐錢的文數

陸益賢四千四百文、陸紹六一千文、

陳紹朋二千文,陳德成八百文

陳守軏[yuè] 二千文、陳寶孫七千文

幾百年前的石牆

看起來還是那麼強

現在不敢想像

不經讓我們回想

當年的工匠

是那麼的良

用的還是石灰漿

做出來卻是那麼的靚

這就是1991年復修的清虛宮,只有一間小殿,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

門口有一聯

清凈無為濟人利物

虛玄莫測顯應通靈

道家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道家講究清凈無為,卻又推崇愛國利民,百姓受難, 道士就會下山,天下太平,就會閉門清修。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通靈,心行善意,自然有成。

這位老人叫伍石規,是自願上山負責守庵堂的,老人家很熱情,知道我們準備給庵堂寫篇文章, 帶領我們到處參觀,幫助我們尋找那些遺迹。

這是庵堂外面的大桑樹,是我們目前在琅塘發現的年紀最大的一棵桑樹,據說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清虛宮內主要供奉的是三大真人

李真人,康真人,潘真人

宮內樑上掛滿了紅布,掛紅布的人都曾在清虛宮許願,許願成功後,就會在樑上掛一塊紅布,這麼靈驗, 我們也來 拜一拜,求祖師爺保佑,我們大家一切安康, 萬事吉祥。

保存完好的石墩

石匠劉大元,磚匠方示選、僧雪堂化善眾人等復修吉立

大清嘉慶二十四年巳夘春黃道吉旦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1796—1820年在位),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五位皇帝,年號「嘉慶」。

大清嘉慶二十四年( 即公元1819)距今一百九九年了。

清虛宮外有很多石碑

這塊刻於 道光二十六就是公元1846年距今172年。

道光(1821年—1850年)是為中國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的年號,共使用三十年。

咸豐十年(公元1860)距今158年。

咸豐(公元1851年至1861年)為中國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的年號,前後共使用十一年。道光、咸豐兩朝常合稱為道咸。

咸豐庚申年就是咸豐十年(公元1860)距今158年。

大都是復修碑

這塊清代咸豐年間的石碑,記載了西山庵堂的來歷,以及新化縣第一位女道飛升成仙的事迹。

傳說這位女道士姓李名玉,道號清玄,是華山老祖陳摶陳希夷的徒弟,傳承來源於隱仙派廣成子---傳--黃帝---傳--岐伯天師--傳---老子--傳--尹喜--傳--麻衣道者--傳--陳摶--傳--火龍真人--傳--張三丰真人,火龍真人是李玉道長的師兄,張三丰真人是李玉道長的師侄。李玉道長深得陳希夷的真傳, 宋端拱二年(989年)秋七月, 陳希夷功德已滿 ,即將羽化飛升,臨走之際 叮囑 李玉道長:「汝非凡根,可證道果,此山非汝證道之處,應往南而行,過資水,訪梅山,見壺峰而上以去凡根,尋西山而居以待天時。切記,切記。」

李道長在陳希夷羽化半年後,便拜別華山,向南而行,途遇千難萬險,渡過資水,遍訪梅山,來到壺峰山頂,聖水泉邊,那時候的壺峰山還沒有寺廟,李道長在聖泉邊,搭一草屋而居,據傳壺峰山本是瑤池仙界王母娘娘的玉壺所化,壺峰山頂的聖泉便是瑤池的仙水,久服可以 凈化凡體,延年益壽,李道長飲聖水三月後凡根凈去,有逸仙之態。後又在西山青雲峰結草廬而居,以芝蘭為食,鶴鹿為友,潛心修鍊 道家神通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大法。當時的梅山,尚未新歸王化,屬蠻夷之地,李道長常常化身下山點化黎民,救人危難。三年後九月初九,李道長自斬三屍,修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三花而化三清,五氣而歸五老,始能歸原無極本體,而達圓通究竟。

這時天降祥雲,李玉道長飄飄飛升。黎民見到紛紛下跪,李玉道長見之不忍,特留下養生百字訣。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後人感李道長的恩德,特在李道長居住的地方修廟貢奉。

光陰冉冉,世事滄桑,西山庵堂不知經過幾度衰退,清朝嘉慶年間的僧雪堂上人,是當時著名的佛門大德,不忍古迹衰退,發大慈悲願,歷時數十載,化善眾人,重修西山庵堂。

石碑猶在,功德長存。

我們剛剛準備下階梯,一隻黃色的貓從旁邊鑽出,快速奔向石梯。

好厚的冰

伍伯就住在這個老房子里

遠看群山,綿延不斷。

庵堂內的廚房

造型古樸,端莊典雅的石塔

造於道光壬辰年重陽日,

即 1832年9月初9,距今186年。

主持僧雪堂徒翠修誠詔。石匠戴秀台造,並捐一千文

周氏清修一百文

劉近林,劉必仁。

鄒善良,鄒智忠,鄒古遺,

戴秀昌,陽育高各捐兩百文

泰山一派

登降應元安

賽洲貴有孚

這對聯為陽刻,字字大氣有力, 功力深刻。陽刻是一個雕刻術語,指凸起形狀,是將筆畫顯示平面物體之上的立體線條。

清虛宮

仙人出紅塵,

明道忘貪嗔。

習得有緣法,

自渡世間人。

孟姓捐修碑

修於咸豐三年即 1853年距今165年

毛主席年代的扶貧工程碑

這是以前的前殿的大門

伍老養的山雞

太陽終於岀來了

這是會仙坪,一塊方圓五米左右的草坪,傳說是三位真人與天界仙人相會下棋的地方,也是三位真人清晨採氣修鍊的地方。

我也來吸吸這裡的天地靈氣,一呼一吸之間,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大西山庵堂成立了籌建委員會, 準備重修西山庵堂。

伍老好熱情,留我們吃中飯,特意給我們做了一些農家小菜,味道特棒。

吃完飯後,我們就下山了,伍老特意出來送我們,讓我們小心點走,路面很滑。

青山不改, 綠水長流,西山庵堂,來日再會

作者:王修宇

一直在走遍琅塘的道路上,尋找我們琅塘的歷史。想要追尋那些過去的時光,開啟那些塵封的記憶。想要尋找那些失落的文明,探索那些遺失的往事。走遍琅塘歡迎您的關注! 如果你們那裡有美麗的風景, 古老的建築,動人的傳說可以隨時聯繫王修宇。

走遍琅塘 面向大家徵稿,前提必須是原創的文章。

關於稿費:因為走遍琅塘是公益的公眾號,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純粹靠微信網友讚賞,每一篇文章由微信網友讚賞的80%作為稿費,20%作為公眾號的運營費用,如果沒有讚賞就沒有稿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遍琅塘 的精彩文章:

TAG:走遍琅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