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一項連續70年的人生研究得出了什麼結論?老年人粗茶淡飯死亡風險倍增!

從一項連續70年的人生研究得出了什麼結論?老年人粗茶淡飯死亡風險倍增!

一項70年的研究說,聰慧女性絕經晚 有錢的人生更美滿

這是一項長達70年的研究:1947年3月,英國的研究人員對在一周內出生的5000多名孩子進行跟蹤調查,每隔幾年就記錄一次他們的生理、經濟和心理狀況。70年間,項目幾次面臨被終結的命運,研究者也更替了四代。現在,他們成為世界上被研究得最透的一群人,所有的研究數據都成為科學史上最寶貴的財富,而研究仍在繼續……

到了2011年,研究人員為他們舉辦了生日聚會,參與研究的成員們生平第一次見面。這群人有太多值得慶祝的理由了:他們都到了65周歲,這是很多英國人的退休年齡,因此也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轉折點;他們參與的出生組研究成了世界上同類研究中持續時間最久的。這群普普通通的男女,現在是全世界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人,這也讓他們成為了最有科學價值的一批人:研究人員可以跟蹤他們的健康和經濟狀況在一生中的變化,並尋找能夠解釋其生命軌跡的各種因素。

研究數據中已經顯示出了一些令人驚奇的結果,那些最重的新生兒在幾十年之後患乳腺癌的幾率最高;出生於社會較低層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發福;智商較高的女性絕經較晚;小時候住院超過一星期的孩子後來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和教育問題等等。

被研究的一代人

這項始於1946年的出生組 研究 ,截至2011年的聚會時,研究結果已經寫出了8本專著和600多篇論文。調查顯示出的最重要結果可能是:早期生活確實會影響很多方面。 「最終,你在剛成年時選擇往哪裡去,會受到你從哪裡來的強烈影響。」

孩子出生的社會經濟環境較好,則很有可能讀書優秀、不得心臟病、身材苗條、思維敏捷,並至少活到現在。

如今,隨著該出生組的成員進入老年,這項研究又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了解一生的經歷將會如何加速或延緩人的機能衰退,而這正是英美等人口迅速老齡化的國家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

這些數據可以測量出每個出生組成員不可避免的衰老期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並且,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合作研究者之間的龐大網路也在進一步擴張。有的研究者在檢測基因與人一生的經歷如何相互作用並導致肥胖症等各種疾病;還有研究者計劃對出生組成員的全基因組進行掃描,尋找「表觀遺傳」標記(這些可能由早產或生活不同留下的分子印跡能夠改變基因的表達),有可能為基因如何在以後的人生中發揮作用給出分子層面的解釋。格雷格·鄧肯(Greg Duncan)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經濟學家,研究兒童貧困的影響。他希望後續工作能夠有助於回答前期在社會經濟地位和健康問題上的發現衍生出的一個問題,即:「社會階層中有作用的因素是什麼?」

研究負責人認為,這項工作能夠把從血液到基因的生物學數據與實實在在的生活關聯起來,正是這一點讓這項出生組研究非比尋常。「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庫說,「我們可以從中知道哪些因素讓人成為正常的人。」

輕鬆做母親

20世紀上半葉,人口出生率降低和嬰兒死亡率持續偏高成為英國的嚴峻問題。 有人口調查委員會建議開展一項研究,調查生育的社會經濟成本是否減低了適齡人口的生育積極性。詹姆士·道格拉斯 被任命為這一研究項目的帶頭人。

道格拉斯是位內科醫生,戰時曾有一段時間主持了大量有關空襲遇難者的研究。當時他準備發起一項調查:讓家訪護士對三月份中那一周出生的每一個嬰兒的母親進行走訪——如果是在今天,這種做法會受到倫理、後勤和經濟的諸多限制。他一共走訪了13 687名母親。30多年後從道格拉斯手中接過這項研究領導權的沃茲沃斯說:「如此雄心勃勃有些瘋狂」,然而「他做到了」。

1948年,道格拉斯有關該研究結果的著作問世,此時英國正值生育高峰,對出生率的擔憂已基本消失。然而,他這卷《大不列顛的母性》 因為揭示了貧富差距在嬰兒存活率與產婦保健上存在驚人差異而引起了很大反響。被廣為報道的一項結果是,在家分娩的婦女中僅20%有止痛措施,並且窮人生孩子時最為痛苦。這一結果促成議會通過相關法案,允許更多的助產士用笑氣幫助產婦生產。

道格拉斯決意把這項研究當成工具,用來記錄社會的不平等,衡量新興福利改革(例如NHS)的影響。具體來說,他注意到自己現在擁有了一種完美的武器,可以檢驗《1944年教育法》的成果。該教育法提出設立全國性的「11歲考試」系統,意圖選拔出最聰明的孩子進入精英的「文法學校」,而不管其家庭背景如何。因此,道格拉斯從最初的13 687名處於不同地理位置和社會階層的孩子中挑選出了5 362人做樣本,定期記錄他們的健康情況、生長狀況以及其他各項數據,然後謄到穿孔卡片上歸檔。道格拉斯還在這些孩子8歲、11歲和15歲時測試了他們的認知水平,並跟蹤記錄他們在校時的各科成績。

3歲看大,7歲看老

對於福利國家的締造者而言,結果令人氣餒。因為同等聰明的中產階級孩子與工人階級孩子,前者更容易通過11歲考試並取得好成績,不過家長的支持與老師的幫助可以增加孩子的通過考試的可能性。那些聰明然而貧困的男孩(研究過的女孩比較少)便成了「人才浪費」。這也就是道格拉斯後來兩本書:1964年《家庭和學校》 和1968年《我們的將來》 的主題。這兩本書成為了必讀的教育參考書,並推動了上世紀60年代不論學生出身的「綜合學校」的設立。

採集到的數據中體現出一系列相關性。1985年,沃茲沃斯與研究組同事報導,出生組成員中體重較輕者成年後血壓偏高的較少。該結果初步顯示,胚胎與嬰兒時期的生長狀態對成年後的健康狀況有著深遠影響。兩者間的這種關聯也就是後來的「巴克假說」,由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流行病學家戴維·巴克(David Barker)提出,他在1989年發表論文分析了另一個出生組的出生體重與健康狀況。他發現,出生時體重最輕的孩子成年後患心臟病的幾率最高。大個頭嬰兒更可能患乳腺癌。小個頭嬰兒更可能握力較差。出生後生長快速的嬰兒將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然而庫和其他人也強調,人的命運並不受早年生活的禁錮。庫說:「我不希望這些研究發現被人解讀成純粹的宿命論。」她更傾向於一種比較積極的觀點,即疾病的風險來自於人生中各種經歷的積累,而教育、飲食等各種因素能夠轉變人生軌道,使之變得更好。

聰慧「推遲絕經」

隨著這項研究中的女性邁入五十歲門檻,更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小時候在智力測驗中成績較好的女孩子要比那些成績差的趨向於晚幾年進入絕經期。目前的理論認為,兒童時期的認知能力反應了腦的發育,包括一些負責應答或生產激素的腦區。簡而言之,智商高可以說明整個大腦發育得好,就能夠更持久地繁殖。庫表示,她正在檢測是不是有專門負責此事的基因,但「目前為止尚未成功」。

參與該試驗的成員在嬰兒時(左)與30年後(右)的對照圖

截至2011年,這群受試者中已有13%的人作古,而這項研究對其餘受試者的命運也有了一點結論。庫翻開幾張她計算出的生存率圖表,上面顯示了調查對象中活到60歲以上者的比率,還按父親的社會階層做了分類。庫和她的同事們發現,其中頗有些耐人尋味的相關性值得他們挖掘一番。庫指出,一條藍色的線它代表一組家境較好的女性,她們的死亡率大約為其他組的一半。 這些女性得益於英國戰後提供的教育機會與衛生條件,她們利用了這些機會讓自己獲益而活得更長。

吃得越清淡,老化越嚴重

粗茶淡飯,死亡風險倍增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5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每五位80到84歲的老人就有一位被歸為「低營養族群」,85歲以上老人有1/3沒有攝取足夠營養。

專家警告,長期的營養不足,可能降低認知機能,甚至讓死亡風險倍增。

原因是人進入老年後胃口變小,長期粗茶淡飯會使營養攝取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如果又同時患有心肌梗塞、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將是高營養人群的2.5倍。

日本醫生建議高齡者吃肉

對高齡人群來說,營養不足很難自覺,但是對身體的影響卻很大,有可能變得生活無法自理,甚至致命。現在日本許多醫生都建議讓高齡者吃肉。

人間綜合科學大學的熊谷修教授在《不想請看護的話,就停止粗食》中寫道,「吃太多蛋與肉會導致高血壓、高膽固醇沒錯,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抑制老化的速度。若要抑制老化,粗茶淡飯非但沒有幫助,反會加速老化。

高齡者防老化飲食重點

鍛煉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身體的老化程度,所以老年人不要只挑軟的食物吃,應該選擇適當的食物慢慢咀嚼,鍛煉咀嚼能力。

三餐均衡,不能少吃

人的年紀越大,食量越少,但不能因此就省一餐,得確保三餐分量均衡,每一餐都要吃。否則營養攝取不足會讓肌肉虛弱無力。

每天一杯200毫升牛奶

牛奶中的乳清含α-乳白蛋白、維生素B12等成分,可預防認知機能退化。研究證明,不喝牛奶的人比每天喝牛奶的人老化速度快1.5倍。

肉和魚不能少

飲食清淡並不是只能吃素的意思,動物性蛋白質食物含人體必需胺基酸,老年人應該多補充這些營養。

每周多外食幾次

如果覺得年紀大了吃什麼都沒味道,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到不同的餐廳用餐。積極創造想吃的慾望也是預防老化的重要方法。

所以說,飲食清淡並不是不能吃肉,真正的飲食清淡一定是建立在營養均衡基礎上的口味清淡,切莫矯枉過正,反而導致營養不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老年人需要攝取哪些營養?
唐國強想把老年諸葛亮再演一回,老版《三國演義》是在看歷史經典,借東風就是請對人了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