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瑞士公投決定保留國家電視收費,但公共台命運已岌岌可危

瑞士公投決定保留國家電視收費,但公共台命運已岌岌可危

隨著在線流媒體服務的興起,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境況正變得越來越艱難。瑞士就在3月4日發起全民公投,要求「取消國家廣播電視費」,力圖限制公共台的廣告收入和減少公共台收費。雖然這一動議被超七成瑞士選民否決,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觀眾不願意為國家的公共媒體服務買單了。傳統媒體尤其是國家公共頻道營生艱難,經營模式亟待轉型,但如何維繫受眾仍待探索。

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強制收費引爭議

此次瑞士公投的矛頭直指瑞士廣播電視集團(SBC),該集團多年來一直受到來自右翼黨派與民營媒體的壓力與質疑。反對派認為國家的公共媒體壟斷了行業,影響了市場活力。早在2015年,瑞士中小企業聯盟(SME)就試圖阻止SBC的強制征費——所有使用SBC服務的瑞士居民都需要繳納統一年費,無論他們以何種形式觀看或收聽何種節目。這項收費佔據了SBC年收入的75%。SME認為強制收費無視了繳納者的具體使用情況,被迫為不需要的節目買單。

而支持方則認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即使個體不使用廣播和電視,也能通過網路尤其是智能手機享受到公共媒體的服務,如果廢除佔據SBC收益大頭的年費,這些公共台的生存將受到很大威脅。公投前,瑞士社會民主黨議員、前任瑞士駐德國大使Tim Guldimann就曾表示,獨立的媒體對瑞士的民主至關重要,取消收費將迫使媒體為經濟利益服務,對報道的客觀公允造成直接威脅,損害小語種地區人民的利益。

反對派在努力了3年後終於走到了公投這步,但投票結果卻顯示71.6%的投票者反對取消國家廣播電視收費。瑞士全國26個州內,投反對票的選民均超過半數,即使在相對保守的農村地區也是如此。如此大比例「反對」動議,反倒讓動議方有點下不來台,儘管動議被否決,動議委員會仍表示此次投票打破了強制收費的定勢思維,稱其為「直接民主的勝利」。

在線流媒體來勢洶洶,公共媒體營生艱難

在歐洲,公共媒體的收益絕大部分來自於徵收的廣播電視費,但高昂的收費不斷引發民眾質疑,各國公共台為適應民意也只能降低收費。瑞士準備將家庭用戶年費從451.10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3059元)下調至365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466元)。德國則在2015年就將月費從17.98歐元(約合人民幣140.75元)降至17.50歐元(約合人民幣136.99元),但顯然還是沒能讓民眾滿意。2016年德國民眾掀起了對國家強制征費的抗議,甚至有人因拒絕付費而被拘留。民眾的困惑與憤怒是類似的,不明白「強制」的意義所在,不願為不看的節目買單,也不喜歡公共台里濃重的政治宣傳痕迹。

公共媒體現在是越來越不好做,不僅觀眾不待見,連官方都不給貼錢了。法國政府給公共台的資助從2014年的2.9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砍成了2017年的0.2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減了將近九成。荷蘭政府也於2010年宣布裁減補貼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65億),荷蘭廣播電台的預算被減了近八成,而到2017年還要再減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2億)。即便是有大熱英劇《新福爾摩斯》在手的老牌公共媒體BBC,面對網路和智能手機也只能掙扎度日,諮詢公司Mediatique就預估下一個十年內BBC將面臨6.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40億元)的資金短缺。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在線流媒體服務商加入了戰局,網飛(Netflix)、亞馬遜、蘋果都提供在線視頻點播服務。視頻網站付款方式靈活,按需付費,一次付費可隨時回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共廣播電視的固定時間播放,即使有些公共頻道已推出線上服務,仍然只支持直播。

面對來勢洶洶的在線新媒體,公共媒體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經營模式,強征頻道費顯然不再是長久之計,如何在保障收益的前提下不失民心是關鍵。有專家建議將徵收的頻道費轉而投入新類型的媒體中,不拘泥於傳統渠道,以此來覆蓋更多受眾,包括那些不使用廣播電視服務的用戶。

公共台仍是觀眾首選,如何轉型還有待探索

但即使人們抱怨公共台收費高、節目老套、政治宣傳痕迹重,公共媒體的特殊性仍使他們佔據了行業的中心。據市場調研機構IHS的數據顯示,2015年的媒體市場中,英國BBC 1、義大利Rai 1、德國電視二台ZDF仍是當地觀看人數最多的頻道,三者均是全國性質的公共頻道,類似中國的中央台。美國民調也顯示有七成民眾支持政府對公共媒體的資助。

對此,英國通信管理局的報告指出「公共服務媒體仍是觀眾的心頭好」,不過受眾人群的年齡間隔也十分明顯,與2010年相比,青少年與兒童觀眾收看傳統頻道的比例下降了約三分之一,年輕人顯然更熱衷於娛樂性的點播服務。數字時代,難道公共媒體真的過時了?

有不少研究人士仍然堅持,國家公共媒體對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極為必要。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內,公共媒體能夠將客觀、自主、可靠等價值觀放在運營首位,提供一個可供全社會不同觀點交流的平台,而民營媒體無法達到如此高度,但公共媒體如今頻頻被民眾質疑,公信力缺失是大問題。BBC簡報指出,公共媒體在21世紀作為國家平台最具價值的部分便是能夠參與塑造國家文化身份,而公信力是一切的立足點。

在中國,視頻網站也步入了產業黃金期,傳統電視則不斷流失受眾。國家公共媒體曾經背靠政府的壟斷優勢正不斷喪失,轉戰線上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新方向。但「泛媒體」時代,假新聞層出不窮,在線內容魚龍混雜,這些都將對媒體自由和公信力造成衝擊,國家媒體能否蛻變成為真正的公共服務媒體還有待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在遠離地球的地方,他一天看16次日落
平昌冬奧閉幕在即,中美韓朝誰將搶佔焦點?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