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了娃天天收拾還是亂糟糟?教你CLS大法搞定一切

有了娃天天收拾還是亂糟糟?教你CLS大法搞定一切

亂糟糟的玩具箱,堆成山的毛絨玩具,扔了滿地的樂高磚塊……對於有娃的家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太熟悉了?

充滿人間煙火氣,跟日式性冷淡風的家居環境是徹底絕緣了。

據我觀察,大多數家長不是不收拾,而是收拾了之後迅速被娃弄亂——收拾兩小時,給整潔的環境拍完照片,腰酸腿痛地發個朋友圈,回頭一看,又亂了!

在長期鬥爭中,我不斷琢磨這個問題,有「娃」這樣一個家居環境的巨大破壞因素存在,對於整理房間,我們是否本末倒置了:

是為了收納而收納,還是為了使用而收納?

很多人對「整理房間」的理解就是「排整齊」,所以,十幾個毛絨玩具整齊地擠在一起,幾十輛小汽車整齊地排成一排……即使是剛整理完,視覺效果仍然是「怎麼這麼多東西」?

好吧,買了一堆收納箱,但是每次都放在不同的地方,或者同一個玩具每次放進不同的容器,那麼連成年人都搞不清楚這個玩具的位置,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能做到玩完放回原處呢?

收納也是孩子自主玩耍的基礎。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孩子不斷地問:媽媽,我的藍色小汽車去哪裡了?媽媽,我的望遠鏡不見了!

孩子如果不能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玩具或材料,就會不斷打斷家長。

要打破這個絕望的循環,必須要用CLS收納原則——第一次聽說吧?我也是,因為這是我總結的:)

什麼是CLS原則?

C:Center,設置不同的學習區,讓每件玩具和工具都有固定位置

C:Colour,用色彩搭配來製造整潔的視覺效果

L:Label,用標籤讓孩子通過配對、分類遊戲養成物歸原地的收納習慣

L:Less is more,用「斷舍離」的精神,創造豐富的學習、遊戲環境

S:Storage solutions,善用各種不同形態的收納工具

S:Show,像對待藝術展一樣展示孩子的創作,激發探索精神

分區收納

Center

分區收納是幼兒園常用的收納方法,也更符合早期教育的理念,促進孩子發展獨特的知識技能、社會技能和行為習慣。如果家中的玩具、手工用品、圖書非常多,分區收納會讓你的房間看起來更清爽簡潔。

比如這張國外博主的圖片,可以看出來,左邊的科學區(有書籍、動植物、人體骨架和地圖)和右邊的藝術區(有顏料、繪畫工具、紙張和展示的圖畫)可謂是涇渭分明。孩子如果想拿什麼玩具,或者想做什麼活動,就會很自然地到某一個區域,更容易養成歸類收納的習慣。

在開始收拾前,可以像我這樣,先畫一張平面圖。在圖紙上規劃好各區的位置和功能。然後把不同的玩具、圖書、各種用品分類歸入不同的區。

玩具的位置暗示了它的功能。如果你在孩子畫畫寫字的桌子上擺了一堆過家家的毛絨玩具和娃娃,是打算用來做什麼呢?藝術區(讀寫區)可以放畫冊、圖片和卡片,而娃娃要放到角色扮演區。如果孩子想給娃娃畫像,他會很清楚應該去哪裡找到它們。

有些家長說,我們家面積小,分不出這麼多地方。實際上,每一個區(center)不需要多大的空間,較小的空間反而給孩子以安全感,更明確自己要做什麼。

通常的分區包括:

閱讀區(有些特定書籍也可以歸入專門區域,比如科普類圖書放到科學區):開放式的書架、地墊或靠墊構成的個人空間

藝術區(如果空間有限,可以與書寫區合併):桌子和顏料、各種筆、紙張、剪刀、壓花器、毛根紐扣等手工用品等。

科學區(如果空間有限,可以與數學區合併):地球儀,科學挂圖,種植容器,天平,計時器等。

建構遊戲區:樂高、木積木,磁力片等;地墊、樂高桌等獨立區域

角色扮演遊戲區:娃娃屋,小廚房,小汽車等可以玩「過家家」的道具

智力遊戲區:桌游、拼圖等

不同的區域之間,物品是可以交流的。比如在建構遊戲區搭的樂高房子,可以與角色扮演區的人偶、動物等結合起來玩「過家家」遊戲。

Yoda自己曾經設計了一個小遊戲「隕石撞地球」:用彩泥做成「隕石」,撞到地球儀上。這一個小小的創意其實需要多個學習區的配合:

閱讀區看了關於隕石的書——在藝術區用彩泥製作「隕石」——配合科學區的地球儀——玩角色扮演遊戲(比如我被要求扮演一隻恐龍,從北美洲跨過白令海峽到了亞洲。。。。)

協調色彩

Colour

這是我在網上隨便搜的兩張幼兒園建構遊戲區的布置圖。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明顯感覺到圖二比圖一的環境更舒適,讓人情緒更放鬆,而圖一就顯得很凌亂。

其實仔細觀察,圖一的布置並不亂,也很注意色彩的統一,無論是地墊、牆貼、還是積木和收納盒,都精心選擇了紅黃藍三種。但是卻沒有注意色彩的明度、飽和度以及整體的節奏感,像平時常見的一些遊樂場一樣,以為給兒童的東西就是要色彩鮮艷,而忽視了花哨的顏色會增加凌亂感,降低高級感

通常來說,黑、白、米、灰是比較容易搭配出「高級感」的顏色,色彩搭配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大面積使用這一類顏色。比如,圖二的地墊用的就是深灰色,奠定了整個房間的色彩基調。

對比傷害圖

那麼,給小孩子的房間布置,也不能用彩色嗎?

巧用彩色的方法一,是參考莫蘭迪色

莫蘭迪色系得名自義大利著名畫家喬治·莫蘭迪,他用顏色傳達出靜謐柔和的氣息。莫蘭迪色的關鍵點就在於降低色彩飽和度,增加灰度。也就是前面我們感受到的「用灰色,更高級」。

同樣是紅綠配,這一組收納使用的宜家小推車就避免了飽和色,而是選擇感覺更溫柔清新的煙粉色和薄荷綠。推車裡的小收納盒也採用互相撞色的搭配。

這個藝術區中使用了很多顏色,但是遵循了兩個原則:以白色為主色調;降低色彩飽和度。

可是我們在生活中還會遇到一種情況,有些顏色飽和度不高,卻顯得很「怯」,而有些飽和度高的顏色使用得好,一點都不俗氣。

所以巧用色彩還要注意方法二,注意色彩的明暗

色彩的明暗會影響情緒,明亮的色彩給人明快舒暢的感覺,讓人感覺興奮,猶如「眼前一亮」。但是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色彩的「節奏感」,用中性色彩的背景來襯托,而不至於喧賓奪主。背景一定要避免用大量鮮亮的顏色造成過度興奮。

比如這一組收納櫃,也出現了紅綠撞色,但是並不顯得凌亂。因為房間的主色調仍然是米色和原木色,收納箱在寬度上也統一規格。設想一下,如果把牆壁或地板換成遊樂場里常見的熒光黃,收納箱也有橫有豎,再放點兒大小不一的雜貨,整個房間就成了幼兒園閑置倉庫。

也許有人要說,那些顏色整整齊齊的都是樣板間,日常生活哪能做成這個樣子呢?

我們來看這張圖,是不是很有生活氣息呢?很簡單地用米色和原木色hold住整場,綠色的收納箱整齊劃一,彩色的桌上收納盒也富有節奏感。

這裡還有一個延伸知識點:物品的質感也會影響房間的整潔度。木頭、織物、金屬等材質能豐富空間的質感,即使舊了也別有韻味;而塑料是降低質感的,一旦舊了就會顯得格外邋遢。

下圖也是如此,可以看出使用了很多舊物,但大體上也遵循了以上我們提到的色彩原則:牆壁、掛板和傢具都是低飽和度的顏色;收納盒選擇了紅橙黃綠藍黑,形成了色彩的節奏感,並且彩色都是選擇的純色,看起來純粹、明快。而另一組收納盒則克制地選擇了白色。

善用標籤

Label

在收納玩具的時候最容易犯得錯誤之一是「避免浪費每一寸空間」。

把每一個收納箱都裝得滿滿當當,盒子里的玩具多得快要溢出來,為了節省空間,盒子都塞到一起,恨不能把每一寸都填滿。

這就是為了收納而收納,而不是為了使用而收納

收納玩具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開放性」,要讓孩子看到。如果一個玩具不能被看到,那它就很難被使用。

我們看一下下圖這個幼兒園「海盜」主題區的設計。

玩具、圖書、卡片……每一樣都被放在合適的容器中,展示出來。還會貼上照片作為提示。

下圖這個廚具櫃就更清晰了,整理好以後,給各部分都拍一張照片,貼上去,就相當於做了一個「標籤」。更絕的是,每一個小物件的位置上都貼了一張與它的口徑相符的紙,等於是做了定位。這樣,即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只要像玩配對遊戲一樣,看著標籤,把物品一一放在對應的位置上,就能收納整齊了!原本繁瑣的收納工作,就這樣變成了學習和遊戲!

如果是某一類玩具,比如積木,裝進收納箱以後,可以把照片列印出來,貼在箱子上作為標籤。這樣就不用擔心孩子在取用的時候損壞或者丟失積木了。

或者像我這樣,簡單粗暴用文字表示,還可以幫助孩子識字、用字。

我家的樂高不算很多,得寶的大套裝大概7、8個,用了宜家SAMLA的8個盒子,包括分格和不分格的,標籤包括:交通工具、普通(一般磚塊)、特殊(圖案磚、透明磚、異型磚)、人/花/動物、房屋/工具等八個盒子。

斷舍離

Less is more

有的家長會覺得,我們家空間小,像這麼「分散」地放玩具,根本裝不下。

其實呢,只要一旦囤積,再大的空間都不夠用。

春節期間拜訪了一位長輩,老兩口在一棟樓里買了四套房子,其中兩套房子當成了倉庫。衛生紙,洗衣液,還有電視冰箱的包裝紙殼子統統都留著。

你可能覺得,這種「囤積癖」太過分了,但是,你把各種有的沒的玩具統統都收納到一起,不也是一樣的性質?

太多選擇,就是沒有選擇。如果家裡的玩具太多,太雜亂,小孩子就會在各種玩具之間無所適從,不利於專註力的培養。給玩具做減法,就是給孩子的探索空間做加法。這時,家長可以暫時收起來一部分,不定期地更換放在外面的玩具和圖書,讓孩子也能有新鮮感。

審視一下你家,哪些玩具是必須立刻、馬上扔掉的:

壞掉的玩具。不成套的拼圖,無法修復的玩偶,這些壞掉的玩具如果孩子非常喜歡,可以作為童年回憶收藏起來,但是永遠不要讓它們佔據在架子上。總是玩殘缺不全的玩具,無法讓孩子得到愉快和滿足的學習體驗,也永遠不會學會該如何善待玩具。

不適合孩子年齡的玩具。如果買來的玩具發現超齡了,就先不要擺出來,超齡的玩具會增加孩子的挫敗感。一些孩子小時候玩的過於幼稚的玩具,可以選一些保留起來,但不要放在外面了。

缺乏拓展空間的玩具。我有不少朋友在每年給孩子辦生日派對的時候,都會收到一大堆雷同的玩具,比如塑料火車模型和固定軌道;動畫片IP周邊(超級飛俠,汪汪隊等等);各種充斥著聲光電效果的變形恐龍、變形機器人……可以媲美反斗城特價爆款展覽。這都是商家希望你購買的玩具,而不是你的孩子需要的玩具。童年是感官發育的重要階段,這些僵硬的塑料玩具既沒有自然材質的真實感,又無法發揮創意,不僅限制孩子的想像力,聲光效果還會產生過度刺激,影響孩子的注意力。類似的玩具只留喜歡的幾個即可,不要佔據大量空間。

重複建設的玩具。我的兒子非常喜歡合金車模,所以外婆陸陸續續給他買了幾十輛多美卡的小車。但實際上對於小孩來說,5、6輛合金車可以組成一個車隊,而50輛呢?還是每次拿出5、6輛來組成車隊。大部分車模都是屬於重複建設。不過好在合金車的體積小,用宜家的小塑料收納盒很方便地收納乾淨,而如果是體積較大的毛絨玩具之類,請一定要理性選擇,你的孩子即便要玩過家家,也不需要扮演四世同堂。

統一容器

Storage solutions

大部分玩具的原包裝都尺寸不一,要想收納整齊,必須要拋棄原包裝,使用統一容器,再配合標籤,視覺效果比花花綠綠的包裝盒堆在一起要好多了。

閱讀區和讀寫區可以用雜誌盒放書和本子,書還可以按主題分類,不同規格大小的書都能收納整齊。

一般不要保留筆的包裝盒,盡量使用筆筒,在桌上更直觀、更簡潔。

讓孩子在塑料托盤裡玩彩泥會讓你收拾的時候更省力。

宜家是淘收納工具的好地方。這個網紅小推車用在藝術區裝各種零碎物件,很多人家都有了吧。

宜家的多庫門系列信盤,我是用來放紙的:白紙、彩紙、硬卡紙。孩子可以自由取用、創作,再也不用找媽媽要紙了。

格尼拉系列上菜架,原本用途是放蔬果、甜品。如果手工用品不是太多,用這個來替代推車放零碎物品也不錯。

還有超級好用的普拉吉思系列,我在衛生間也用這些收納盒放洗漱的瓶瓶罐罐。

展示作品

Show

藝術區和建構區還有一個特殊需求,就是要展示作品。展示作品可以啟發孩子的靈感,鼓勵創作。

建構區的積木搭建占空間較大,我一般會給孩子拍照保存,照片可以列印出來收集成冊。同時,建構區也可以放一些建築圖片,或者是搭建模板,給孩子以啟發。

藝術區主要展示孩子的畫作、拼貼作品等。一定要避免在牆上貼滿畫,造成視覺轟炸。要像對待真正的藝術品一樣來展示孩子的作品

掛鉤、繩子、夾子是不錯的組合,可以很方便地更換畫作。

也可以掛一些空的畫框,在裡面夾上畫紙,看起來更有趣味。

如果貼在牆上,用彩色紙做成邊框的形狀,看起來更正式。

或者掛一塊專門的展示板,整潔又靈活。

如果你有兩個或三個孩子,記得給每個孩子設置單獨的展示區。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CLS收納原則,用好這6個小竅門,在春天除舊納新,重新擁抱整潔的房間吧!

博士媽媽,童書譯者,出版顧問……如果冷冰冰的頭銜無法讓你了解我,歡迎看我寫的文章。遊歷英德研究幼兒教育和閱讀,只提供專業的有腔調有態度的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睿的繪本育 的精彩文章:

這輪紅月亮錯過要等14年!如何帶娃觀賞下周的「超級月全食」?

TAG:睿的繪本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