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字數1579 · 閱讀需要9分鐘 · 歡迎在文末留言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導語:如今,不少人會在家中儲備感冒藥、消炎藥等藥品以備不時之需。囤葯的下一步往往是自行用藥,而自行用藥、亂用藥存在各種隱患。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83.7%的受訪者有在家中囤葯的習慣,受訪者最常在家中儲備的藥品是感冒藥(74.9%),其次是退燒藥(58.1%)。64.9%的受訪者覺得家中儲存的藥品有用,22.2%的受訪者覺得沒用。69.8%的受訪者擔心藥品長期儲存不使用會過期或變質,55.7%的受訪者擔心亂用藥對身體造成傷害。

受訪者最常在家中儲備的藥品是感冒藥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河北某廠退休職工張素梵今年74歲,時常在家中儲備一些藥品,但數量並不多,主要是感冒藥、腸胃藥、潤喉葯和跌打損傷葯等。

26歲的張琪在北京某傳媒公司工作,她也有在家中囤葯的習慣。「我現在一個人租房子住,會囤一些平時需要的藥品。比如感冒藥、胃藥,還有碘酒、創可貼」。

調查顯示,83.7%的受訪者有在家中囤葯的習慣。受訪者最常在家中儲備的藥品是感冒藥(74.9%),其次是退燒藥(58.1%),其他還有:碘酒等外用藥(47.1%)、腸胃藥(44.6%)、跌打損傷葯(32.4%)、維生素(23.1%)、「萬用藥」(22.8%)、止疼葯(17.3%)、抗過敏葯(12.8%)和降壓降糖葯(12.3%)等。

張素梵認為,自己囤的葯都是日常所需。「家裡小孩容易感冒或者磕著碰著,得有相應的葯。年輕人容易胃不舒服,可以吃點助消化的葯。我是老年合唱團的,每周二、周四都要去唱歌,有時會傷嗓子,就備上一些潤喉的藥品」。

張琪對記者說,穿高跟鞋經常會把腳磨破,她會備一些創可貼。「另外,我從小腸胃就不太好,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胃就容易難受,所以存一些胃藥也很有必要」。

調查顯示,在家中囤積藥品,70.2%的受訪者是未雨綢繆,覺得一旦身體不適,能及時用藥,45.3%的受訪者是因為家人易生病,需要常備,29.3%的受訪者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17.4%的受訪者是為了最大限度使用醫保,13.4%的受訪者是因為藥房搞活動,趁便宜多買些。

69.8%受訪者擔心藥品長期儲存會過期或變質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調查顯示,41.3%的受訪者用藥之前會諮詢醫生,18.0%的受訪者不會,40.7%的受訪者視具體情況而定。

張素梵用家裡囤的葯時一般不會諮詢醫生,「因為都比較常用,有所了解,沒必要再問醫生了。但是用其他藥品,我都會聽從醫囑。」

張琪用自備藥品時一般也不會諮詢醫生,「但是生了別的病,我也不敢自行用藥,一定會去看醫生」。

調查中,64.9%的受訪者覺得家中囤積的藥品有用,能緩解病情,22.2%的受訪者覺得沒用,很多都放置過期,12.9%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張素梵認為,家裡儲備些藥品能幫助及時解決問題,防止病情加重。

張琪也覺得家中的藥品很有用,不過,她發現自己囤積的藥品很多會過期或變質。「有一年夏天我把葯放在陽台上忘了拿,藥品被暴晒,全部都變質,無法使用了」。

調查顯示,69.8%的受訪者擔心家中藥品長期儲存不使用,會過期或變質,55.7%的受訪者擔心亂用藥對身體造成傷害,46.0%的受訪者指出自行用藥可能耽誤或加重病情,24.1%的受訪者提醒與家人「分享」藥物,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

火箭軍總醫院醫師劉斌告訴記者,人們在家中儲備藥物很容易與家人分享,還容易根據自己的片面認識用藥,無法正確判斷病情與藥物的相容性,可能會出現過敏、抗生素濫用等問題。

「我們家小孩有一次吃健胃的葯,覺得好吃,就自己從藥箱找。幸好被我及時發現了,萬一吃出問題來就麻煩了。」張素梵提醒,藥品要放在孩子不容易拿到的地方,還要注意分類,以及是否過期變質。

「家裡可以囤些感冒藥、發燒葯、止瀉藥等,抗生素沒必要囤,精神類、麻醉藥品不能囤。」劉斌提醒,儲備了葯應注意保質期和防潮,「過期藥品不能使用,另外,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受訪者中,00後佔0.8%,90後佔25.7%,80後佔49.6%,70後佔18.0%,60後佔5.2%。

聯繫我們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商務合作:010-57189522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媒體合作:010-61596297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客服QQ:3175443177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長按二維碼關注

家中囤葯有風險 專家提醒:藥品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空間 的精彩文章:

重磅發布!130病種打包付費,影響這些葯……
當醫生面對死亡,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TAG:醫學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