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換個視角看美特種兵尼日遇襲,淺析對手的戰術得失

換個視角看美特種兵尼日遇襲,淺析對手的戰術得失

陣亡美軍頭盔上的攝像頭記錄了這場悲劇

近日,一段所謂「美國特種兵在尼日遇襲」的視頻在互聯網上迅速流傳開來並引起了軍迷的廣泛熱議。殘酷的場面、悲涼的音樂,令所有看過這段視頻的人印象深刻。

這段視頻源自一場真實的戰鬥!2017年10月3日,12名美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士兵在30名尼日政府軍的陪同下前往首都尼亞美西北約200公里的蒂拉貝里地區執行偵察任務。第二天,這支部隊在乘車返回途中,於通戈村附近遭到了約50名帶有重型武器的極端組織武裝人員突然襲擊。戰鬥開始不久,由於尼日軍的迅速潰散,致使美軍不得不在幾無遮蔽的地形上孤軍作戰。最終以4人戰死的慘痛代價重演了「黑鷹墜落」的悲劇。

極端組織的戰鬥力不容小覷

據美國媒體事後披露,這場悲劇的製造者是所謂的「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這是一股活動在活躍於阿爾及利亞、馬里和尼日邊境地的恐怖分子,其初創隊伍和骨幹基本來自阿爾及利亞。由於其人員多來自前政府軍,並在「基地」和「ISIS」 等老牌恐怖組織那裡接受過「專業」訓練,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對於這些人來說,這場伏擊戰鬥打得很成功。拋開政治立場,純以軍事視角觀之,極端武裝指揮官在作戰指揮上可謂特點鮮明:

決心大膽

一支「綠色貝雷帽」部隊也被派到了尼日

由於近年來尼日局勢動搖不已,因此其境內彙集了來自肯亞、奈及利亞、印度、尼泊爾等國的維和部隊,並得到了來自法國空中力量的支援。不僅如此,為了搜集「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的情報,一支 「綠色貝雷帽」分隊也被五角大樓派了過來。

以上這些武裝力量中,無論是知名度還是戰鬥力,「綠色貝雷帽」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然而,這次極端分子指揮官竟以「敢捋老虎鬚子」的氣概,以50:42的相對優勢兵力對這支聞名遐邇的精銳部隊發起挑戰。可謂膽大妄為!

情報得力

選擇好作戰對象之後,一張情報大網開始在美軍周圍布下。

為了爭取當地人支持,美軍時常在非洲搞些「民心」工程

據此戰生還的美軍士兵回憶:4日上午,當美尼聯合車隊接近通戈村後,那位熱情得過頭的村子很快迎了上來。他不僅牽來一頭山羊示意要宰殺款待這群不速之客,還特意把村裡那幾個生病的小孩都叫了過來,給人的感覺彷彿讓 「外國朋友」幫忙做醫治一般。

就在美國兵在村中大秀「軍民魚水情」之際,曾有人發現,一位年輕人騎摩托車在周圍不停窺探。而美軍分析人士事後通過衛星圖片復盤時發現,這個人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才推著摩托車悄悄出村,走了相當一段路程才加速離開。他所去的方向,正是極端武裝的預伏地域。

陣地選擇巧妙

究竟在何處對美尼聯軍動手,對方指揮官很是動了一番腦筋。

極端武裝充分利用了地形優勢

從地形上看,尼日雖然地處撒哈拉大沙漠,但也並非絕對的漫漫黃沙,期間偶爾也點綴著熱點灌木和小片叢林,像通戈村這樣的小村落就坐落其間。這種地形為極端武裝打伏擊提供了可能。他們隱蔽在那片唯一的植被密集區——樹林之中,當對手車隊駛出村子、進入開闊地帶之後才開始發起突然打擊。

戰術運用合理

在持續兩個小時的戰鬥過程中,極端武裝指揮官顯露除了很強的戰場把控能力。

戰鬥中,極端武裝指揮官顯示出了很強的指揮能力。

此人顯然很清楚一支由不同國家(民族或政治派別)所組成的聯合軍隊的弱點在那裡。於是,他先用大口徑機槍、肩扛式火箭筒等各式武器奇襲那些戰鬥力較弱的尼日軍人,迫使其迅速逃離戰場,然後再在集中力量對付美軍。這一思路,與當年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上海青浦大破洋槍隊的戰術如初一轍(那一仗,李秀成先用騎兵衝垮了戰鬥力較弱清軍,潰散的清軍在敗逃過程中又衝散了洋槍隊的隊形……)。

在作戰過程中,極端分子還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對美軍時刻保持距離和壓迫感,同時兵力上的優勢進行迂迴包抄。

戰鬥取勝之後,極端分子指揮官並不戀戰,趕在支援的法軍飛機到來之前撤離了戰場,從而避免了無謂的損失。

一點不足

某種程度上,這四名「綠色貝雷帽」以自己的死換來了戰友的生。

8名「綠色貝雷帽」所以能夠脫險,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極端分子指揮官未能形成兵力和火力上的絕對優勢,以致只打成了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相信,如果他在戰鬥中再多投入一些兵力和重武器(當然,他能否調集足夠多的重武器也是個問題),其餘那8名美軍士兵能否逃脫還是個未知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藝術 的精彩文章:

天龍八部中,慕容復如何才能復興大燕國?

TAG:戰爭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