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北朝這段複雜的歷史,該如何簡潔有效的了解?

南北朝這段複雜的歷史,該如何簡潔有效的了解?

西晉滅亡到隋統一,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段時間,使得很多讀者對這段歷史無法進行很好地把握,高山君讀《通鑒》有所感,遂拋磚引玉,希望引起爭鳴。

南北朝其實就是南方的東晉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割據政權的延續(有興趣者可參看本人之前關於「五胡十六國」的問答),也是一個大分裂的時代,地理上大致以江淮為界。北方先有北魏,然後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接著是北齊和北周替代了東魏和西魏,共五朝,稱為北朝;南方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四朝,為南朝。南北各有朝代更迭且長期對峙,故曰南北朝(參看南北朝朝代更迭表)。

386年鮮卑人拓拔跬建立北魏政權,拉開了北朝的歷史序幕,420年劉裕取代東晉政權,南朝也開始了。到了拓拔燾手中,北魏統一了北方,此時正值南朝劉宋劉義隆的「元嘉之治」,兩位優秀的君王進行了系列碰撞,結果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的評判可謂至理,南弱北強的脈絡基本貫穿著整個南北朝。

但南朝蕭齊二任帝蕭賾時期是個例外,南齊在第6次南北戰爭中擊破北魏軍團,並且政治清明,國家富足,盜賊也消失了,史稱「永明之治」。蕭賾死後骨肉相殘,政局動蕩不安,蕭氏族人蕭鸞亂中篡位,502年齊和帝蕭寶融「禪位」於蕭衍,旋被誅殺。蕭齊的締造者蕭道成殺劉宋幼帝劉准自立的因果,在其族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494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遷都洛陽,開始全面漢化,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北魏國力達到鼎盛。因為漠北還有個強大的柔然國,牽制了北魏對南朝用兵,南朝得以苟安。孝文帝元宏(漢化改名)之後,北魏統治者任用家奴弄臣管理國家,帝國開始衰弱,隨後內部又陷入揮霍腐敗和爭權奪利之中,遂引起四處民變,終釀成「六鎮之變」,534年北魏帝國解體,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個國家。

這本是南朝蕭梁國力追上的大好時機,可惜的是蕭衍這時正熱衷於拜佛,這就有了後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感嘆。

東魏和西魏都是傀儡政權,我們可以把東魏和北齊合併為高齊,把西魏和北周合併成宇文周來敘述。北朝東西兩國並立,與南朝蕭梁及其替代者南陳並存,史稱「後三國」。三國之間彼此攻訐,互有合縱連橫,但南朝多以被動者身份介入。

南梁蕭衍勤於政務,但他又信任奸侫、熱心佛事,雖有陳慶之等人輔佐,終究引起「侯景之亂」,江南經濟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高齊軍飲馬長江北岸,兵鋒直指梁都建康;宇文周吞併巴蜀至雲貴,面積信增。於是南梁徹底地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資格,只能依託長江抵禦北朝求得苟全。南梁草根將軍陳霸先趁勢崛起,並奪取了政權,國號「陳」,史稱「南陳」。

南陳建國有先天不足--國勢日衰、版圖大幅縮水,後雖有南陳陳霸先和陳蒨的勵精圖治,那也只是曇花一現。589年陳後主在《後庭花》的糜糜之音中為隋所滅。

自晉以來到南朝四朝,漢人政權最缺乏的就是血性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幾乎所有的南北戰爭都是由北朝主動挑起,南朝被動應戰的。

高齊雄據中原,物產豐饒、人傑地靈,軍隊又多為六鎮流民,戰鬥力較強,理論上有實現統一的實力,但高歡在沙苑之戰中敗北,玉璧之戰又無功而返,給了宇文泰坐大的機會。

宇文泰在軍事上實行「府兵制度」,施政又從善如流,優待下屬與俘虜,消除胡漢之間的隔閡,呑並蕭梁蜀地作為糧倉,實力逐漸強大起來。反觀高齊的繼任者一代不如一代,577年宇文邕滅了高齊,宇文邕死後,581年宇文周的政權為外戚楊堅取得,宇文周為隋朝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北朝是五胡十六國分裂的延續,中國人民經歷了286年的戰亂終於迎來了和平的曙光,這也印證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的古話。因為長期戰亂,統治階級也無能力用大一統的思想來禁錮人民,人民心中的創造力在隋統一後短時間得以迸發,這也間接開啟了輝煌的隋唐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朝 的精彩文章:

南北朝時期的南京驚天浩劫
宇文泰|南北朝西魏傑出的軍事家、實際掌權者,北周政權的奠基者

TAG:南北朝 |